十一长假中国多地商场冷清 业主叹生意难做
在即将过去的“十一”长假中,大陆多地商场、超市及农贸市场格外冷清。从东南沿海城市义乌、厦门到内陆武汉,不少业主抱怨“从假期第一天就没人”。这场本应带来消费热潮的假期,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寒意的放大镜。
“十一”长假期间,浙江义乌、绍兴、广东深圳、福建厦门与泉州等多地商圈人流明显下滑。多名商场业主与市民表示,今年假期的生意“异常冷清”,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这个长假特别反常。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附近一处大型商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八天假期异常冷清。她说:“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人。以往这么多年,不管是放七天、八天还是六天,都不会这么冷清,今年真的特别反常。”她还表示,往年此时商场人潮拥挤、销售旺季可延续至十月中旬,但今年不仅客流少,连周边餐饮店的生意也“明显不行”。
福建泉州的网民“大小姐”也向记者表示,往年10月1日至5日是当地商圈最忙的时候,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今年空空如也,门口的车也少了很多。以前那条街最堵车,现在车都少得可怜。”
浙江绍兴的网民“阿诚”感叹地说:“我们七八百万人口的绍兴,街道上没人,景区也没人,商场饭店也没人,就连工厂都没人。现在哪里都见不到人。以前中国12亿人的时候,到处都是人,如今14亿人,比以前多了,却见不到人。我很好奇,人都在家里吗?”
毗邻香港的深圳也出现类似情况。一名在东门老街经营服装生意的网民“强仔”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东门商圈如今“商铺租不出去,更卖不出去”。他回忆道:“最贵的时候,一个铺面能卖到两百多万元。现在不但没人接手,还有业主贴钱出租。”
强仔提醒潜在投资者:“商场里的商铺千万不要碰。商场是靠运营的,一旦运营不行,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另一位网民“成哥”说:“再这样搞下去啊,实体经济将会全军覆没。如果实体企业倒闭,网上购物将变得又贵又假,全体普通人失业的现象将接踵而来。”
经济压力不仅体现在民间市场。来自央企的李小姐对记者表示,她所在单位“已经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她还透露,部分县区的事业单位员工“近几个月仅能领取基本工资,福利与奖金则被暂停。以前我总觉得国企、事业单位比较稳定,现在也开始吃紧了”。
舆论认为,这一系列迹象显示,中国当前消费市场疲弱与地方财政压力正在相互叠加,导致从个体经营者到体制内部门都出现现金流紧缩。
独立经济观察人士陈军受访时表示,百姓消费疲软的根源在于信心不足。“这不是短期现象,从2021年就已开始。那时中国仍在疫情期间,许多人没感觉到;但到2023年解除封控后,经济至今一蹶不振。”
(视频截图)
记者在微信、抖音等视频平台上看到,广东佛山大良多家中型超市空无一人,店主表示“半价出售所有商品”,并称将结束营业。有网民在评论区留言惋惜,劝他“再忍一忍”,盼节后出现转机。
在湖北武汉,不少自嘲“穷旅游”的年轻人选择街头露宿。他们搭起帐篷过夜,称“不住酒店,把钱省下来吃饭”。在当地一处农贸市场,业主摆放着冬菇、腐竹等干货,顾客寥寥无几。现场拍摄视频的店主小龚说,以往十一长假无论放假七天还是八天,前三天生意都不错,但今年从第一天开始就见不到顾客。
中国大陆消费者的缩手、企业的紧缩、地方财政的吃紧,让许多人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中,不少网民只留下了简短的一句话:“我们知道原因,但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