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战前相似?欧洲民众因它陷入“集体焦虑”
欧洲多处出现的无人机现踪事件,目前造成的实质影响虽有限,但专家指出,这类事件已让民众感到更为脆弱。
“卫报”(The Guardian)报道,许多目击无人机的民众,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
挪威渔夫兼消防员拉班(Vegard Rabban)还记得,9月一个寒冷的夜晚,他正开车载练完球的儿子回家,却在车库与房子之间看见一道诡异红光悬在天际。
拉班平时也会操作无人机,很清楚自家因邻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空军基地奥兰(Orland)机场而有著诸多限制。
他原本没多想,直到隔天早上得知挪威多座机场发生无人机现踪事件,这才开始更深入地去思考整件事,“或许有人正在观察我们,看我们对无人机的反应”。
波兰也曾在9月击落3架擅闯空域的无人机;自此之后,欧洲各地都发生无人飞行器现踪的事件,当中有几次还造成主要机场暂停起降。
丹麦总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更在哥本哈根机场被迫关闭后直言:“我们正面临一场针对欧洲的混合战。”
德国慕尼黑机场本月2日在无人机影响下一度暂停作业,造成17个航班取消、3000多名旅客行程大乱。
但这些仅是对外公开的案例。“卫报”取得的消息显示,早在去年底,无人机即已频繁出现在爱沙尼亚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发电厂上空;当地能源公司说,他们今年至少确认有22起未登记飞行事件,但“对我们营运并未造成实质影响”。
图为乌克兰士兵在前线城镇发射侦察无人机。路透
目前尚无法证实这些无人机是否为克里姆林宫(Kremlin)下令出动的;而俄罗斯也一如预料地否认涉入。
最常见的说法是,莫斯科意在测试北约邻国的因应能力。爱沙尼亚边境维安首长贝利谢夫(Egert Belitsev)说:“这种挑衅行为是常态…来测试我们的行动、能力或是反应。”
不仅如此,不明无人机现踪也已造成心理层面的影响。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学者认为,这些无人机现踪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恐吓和试探。无人机的运作本身常处于灰色地带,既展现了存在感和技术,也暴露出你很脆弱,但又没真的像乌俄战场那样发生全面冲突”。
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心理医学系资深讲师巴索罗缪(Robert Bartholomew)补充说:“现今北欧发生的情况其实和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很相似。这地区过去有诸多幽浮(UFO)恐慌,当时人们疑心是俄罗斯或前苏联在背后搞鬼。”
1930年代引发恐慌的是“幽灵飞机”(ghost planes),这疑似是苏联飞机进行侦查,为可能的入侵铺路。
到了1946年,北欧又因大规模“幽灵火箭”(ghost rockets)目击事件陷入恐慌。
二战后,苏军占领原为纳粹火箭基地的佩内明德(Peenemunde),当时的解释则是苏联故意发射火箭来恐吓邻国。巴索罗缪说,“但我们现在都知道,那次的『幽灵火箭事件』其实正好与两个事件重叠:与地磁异常相关的彗星现象和异常的太阳活动,这产生了一系列壮观的极光,并放大了划过天空的流星的视觉效果”。
“然后到了1970至80年代,又出现了USO(不明潜航物),大家以为是苏联潜舰。但其分布太广,绝大多数根本不可能是苏联潜舰,报告数量多到不合常理。”
如今2025年的这一波无人机现踪,无疑是真实存在。但巴索罗缪表示,这波经历正发生在一个“完美风暴”之中:俄罗斯侵略造成的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对北约长期盟友美国在川普(Donald Trump)治下所带来的不可预测性感到的焦虑。
“突然之间,像丹麦这样的欧洲国家,对自身安全的焦虑来到近年新高。”
巴索罗缪指出:“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集体焦虑反应,天空被赋予为时代的社会晴雨表,其根源则在于人类感知的不可靠性与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