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国这一惊人发现 或将智人历史前推50万年
研究人员指出,中国发现的一具百万年前人类头骨,显示智人(Homo sapiens)可能比原先认知早至少50万年开始出现。
这项发现也显示智人与其他姊妹物种——包括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共存的时间远比过去所认为的更长。
但人类起源研究领域仍充满分歧,其他专家认为,该研究的结论虽具可能性,但仍然未能确定。
刊登于《科学》期刊的发现令研究团队震惊,其成员包括来自中国一所大学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
“从一开始得出结果时,我们就觉得难以置信。怎么可能这么早?”负责分析工作的中国复旦大学教授倪喜军说。
“但我们反复测试所有模型、使用各种方法,如今对结果充满信心,也感到非常兴奋。”
这些头骨是由中国中部湖北省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的,他们将其与其他人类物种进行了比较。
科学家最初发现这具名为“郧县人二号”的头骨时,认为它属于早期人类祖先——直立人(Homo erectus),即首批拥有大型脑部的人类。因为其年代约为一百万年前,远早于一般认为较进化人类出现的时间。
直立人约在60万年前开始演化并分化为尼安德塔人与智人。
但对“郧县人二号”的最新分析——已由研究团队以外的专家审查——显示它并非直立人。
目前认为它属于“龙人”(Homo longi)早期版本,这是一种与尼安德塔人和智人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姊妹物种。
基因证据显示龙人曾与上述物种共存,因此若“郧县人二号”在百万年前就已存在,科学家认为,尼安德塔人与智人的早期版本也可能同时出现。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研究共同主持人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表示,这项惊人分析已将大型脑人类的演化时间表大幅提前至少50万年。
他指出,地球上很可能存在百万年前的智人化石——只是我们尚未发现。
辨识早期人类物种及其出现时间,主要有两种方法——分析头骨形状与基因资料。“郧县人二号”的研究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且结果一致。
但剑桥大学演化遗传学者艾尔文·斯卡利(Aylwyn Scally)指出,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对时间的推测必须特别谨慎,因为无论是基因或化石证据,这都非常困难。”他说。
“即使拥有大量基因资料,也很难将这些族群可能共存的时间精确到10万年内,甚至更长。”
他补充说,尽管倪喜军教授与斯特林格教授的结论具有可能性,但仍远未确定,需更多证据支持。
“目前的图像仍不清晰,因此若这项研究的结论能获得其他分析支持,特别是来自基因资料,那我们对结果的信心将会提高。”他对BBC新闻表示。
目前在非洲发现的最早智人证据可追溯至30万年前,因此有些人倾向认为智人可能最早在亚洲演化。
但斯特林格指出,目前证据仍不足以确认,因为非洲与欧洲也有百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需纳入分析。
“有部分基因证据显示,我们物种可能更早出现,并与我们的谱系重新结合,但这尚未被证实。”他说。
若时间表提前,代表三种人类物种在地球上共存约80万年,远比先前认为的时间更长,期间可能曾互动并杂交繁殖。
白色头骨是原始的、扭曲的化石,灰色头骨是经过电脑修正的复制品。
智人较早出现的时间,也有助于解释科学家长期难以分类、难以定位于人类演化谱系的数十具人类化石,其年代介于80万年前至10万年前之间,学界称之为“中期混乱”(muddle in the middle)。
但智人、龙人与尼安德塔人更早出现的理论,则可清楚解决这一问题。
复旦大学教授倪喜军表示,这些难以分类的化石如今可归为“三大物种”之一的亚群,或其更原始的祖先——亚洲直立人(Asian Homo erectus)与海德堡人(heidelbergensis)。
“人类演化就像一棵树,”他说,“这棵树有多个分支,其中三个主要分支彼此关系密切,可能曾发生杂交,并共存近百万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郧县人二号”与另外两具头骨一同在湖北省出土,但因受损与变形,曾被误判为直立人。
为还原其原始形态,倪教授团队扫描头骨,利用电脑建模技术进行修复,并以3D列印制作复制品。
透过看清他们的真实面目,科学家得以将其重新分类为一个独立的、更进化的人类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