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级失业潮降临

人民报 2025-09-27 09:38+-

古成评论文章:十多万人疯狂拥堵、扎堆聚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超大名场面?

11万本硕博狂抢9000岗位

这不是粉丝们齐挥行动电话灯嗨翻天的明星演唱会现场,也不是球迷们全场沸腾狂欢的世界杯循环赛,更不是新年跨年烟花秀或盛大的文化朝圣活动。这是一场今秋刚刚进行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9月中旬,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人头攒动、人满为患,共11万学历党疯狂争抢9000多岗位,平均十多人抢滩一个岗位。

本是莘莘学子告别寒窗苦读,雄鹰展翅开启人生新旅的美好风景线,怎就刷成了一幕宛如盲流春运、蝗虫过境般的黑色幽默场景?传说中的考研考博上岸、金榜题名逆袭、知识改变命运,在职场入门首关就被无情碾压。毕业即失业,梦碎金秋,谁能想到一场高校招聘会,竟抄袭跟进了疫情逃难糢式,开成了比拼居民疯狂抢购蜂拥逃离的悲情都市风?

综合大陆多家媒体报道,东北早晨的6点,天刚擦边亮,学子们就背著厚厚的一摞简历,怀揣著苦涩的梦想,像是战争逃难似地赶往黑龙江大学体育馆。7点多,门口队伍一字长蛇,从体育馆一路蜿蜒排到了地铁站。东北秋季的晨风已带凉意,有人排队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接近入口,却收到“简历接收已满,停止受理”的冷峻通知,开局便遭遇挫折,心生寒意。

据陆媒报道,这场招聘,80%的岗位都要求硕士起步,还有不少直接标明仅限博士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有现场求职者吐槽,明明岗位标注月薪3k-5k,要求硕士及以上,一看硕士太多,招聘HR当场就抬高学历门槛,硕士改成了博士。高学历已经不是职场免死招牌,硕士都要靠边站,博士才勉强拿到职业入场卷,大专和本科只能是围观陪跑。这何止是学历贬值,这就是当下读书无用论的现实写照。难怪知名博主户晨风对大陆职场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取得雅思7.5-9分的成绩,其含金量甚至高于985、211高校的毕业证书。

​地狱级失业潮降临

学历狂卷,工资狂降

更扎心的是,学历卷上天,工资断崖式倒退。甘肃一家企业招聘一位研究生,居然光明正大地给出了2000的“巨额”月薪。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招聘20名普工,学历要求是博士研究生,工资只开了3500-5000。

据《中华网》报道,哈尔滨市图书馆的人才广告牌上,标明只收2023年至今年的文科硕、博士毕业生,月薪一律是3000至4000人民币;辽宁锦州文旅集团招聘秘书,要求是985、211重点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硕士毕业生,起薪只有3500人民币。“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别扯了,大家都是金子的时候,就没有金子了。2024年,做月嫂、外卖、网约车等新蓝领工人挣的钱都比这多。文科专业难觅高薪,理科生亦难言乐观。哈尔滨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在人才会上招聘2025年毕业的理工科博士,月薪为4000至5000人民币,虽然比文科博士高了1000元,但如此薪水,让不少网友傻眼唏嘘。月薪5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到手就是3000元-3500元,再加上房租、水电暖、通讯公交等基本生活费用,最多剩1500-2000元,勉强混个温饱,谈及社交、婚姻、购房、生育等长远规划,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培养到博士毕业,总时长需要27年左右,且不说父母的劳心劳力,但就经济投资,20年的教育经费总成本得有多少钱?根据2024年《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最新数据,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从0岁到博士毕业的平均总成本约为68万元,其中学费、课外教育等相关支出占比约34%,即约23万元。这部分数据主要基于涵盖公立学校为主要场景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不包括高额课外补习或私立学校额外费用。结合中共教育部标准和高校平均数据进行估算,从幼儿园到博士毕业,平均总教育经费:约55-60万元。如果只算纯学费(不含生活支持),约30-40万元;若包括课外培训,可达70-80万元。一线城市(如上海)到博士可能超100万元。就算你家孩子天赋异禀,30岁就博士毕业了,35岁就要遭遇职场壁垒,一个月挣5000元,扣除强制社保,不吃不喝,也只有3000元,一年5万,20年以后才奢谈教育投资回报。你要是买套房,一辈子给银行做牛马吧。这工资水平,网友们直呼倒退了十几年,换算上购买力和通胀影向,感觉跟20年前差不多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今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能只有44.4%,低于本科生的45.4%,大专生的就业率反而达到56.6%。高学历的光环开始暗淡,就业路上的难关只增不减。8月份中国青年失业率飙到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从7月的17.8%攀升到18.9%,重新整理了去年创的纪录。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在校生,这意味著实际受失业影向的青年群体可能更大。可别小看这1.1%的涨幅,2025年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比去年多了43万。按这个基数算,失业率提高1.1个百分点,就是多了134万人找不到工作、端不上饭碗。更有网友直接喊出真实失业率可能超过70%。

经济下行,“毕业即失业”魔咒越匝越紧

明年还会迎来更糟糕拐点,预计2026年毕业生将跳升到1593万,比今年多了371万,这主要基于对2004年全国出生人口,结合大学教育周期推算得出。保守估计也在1250万到1300万之间,无论哪一种数据,普遍共识是毕业人数将大幅增加。高失业率直接反映了经济硬伤。经济走弱,岗位更多流失,年轻人受影向尤甚。奥肯法则表明,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必然上升,而年轻劳动力的失业率尤其敏感,16—24岁青年劳动力的失业率与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的相关性更强。

物价方面,官方数据显示,8月,中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4%,为六个月来最大降幅,超出预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凯投宏观经济学家黄子春认为,中国国内需求疲软和产能持续过剩,导致通货紧缩环境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善。出口也不乐观,8月同比仅增4.4%,低于预期,同时对美出口暴跌33.1%,连续五个月双位数下跌。

中美贸易战加剧,总统川普9月25日宣布10月起对部分进口产品加征最高100%关税,包括建材、家具和药品,这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打击极大。美国是中国最大单一贸易伙伴,没有一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市场能与美国市场相提并论。

房地产行业更是一蹶不振,跌跌不休。一线城市解除限购后,房价出现踩踏式下滑。头部房产中介链家8月裁员9000人。网友扎心总结,逃避现实的三部曲:考研、考公、考编;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自媒体;失败三部曲:外卖、快递、网约车。无论哪个方向,都是挤破头,竞争激烈,越做越难。“体面工作”越来越难找,“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越匝越紧,学历再高,也逃不过就业焦虑。年轻人的路真的越来越难走了。冰冷数字的背后,是难以遏制的中国经济下行潮。

  • 最新评论
  • 吴敬中

    楼下洋知青网友贴的毕业人口,82年48万。应该是包括了中专生和大专生,电大函授啥的五大生。只算现在意义的本科生,48万里恐怕到不了一半,20万都不见得有。给年轻人讲讲过去的教育路线:初中毕业,有的直接工作,有的去上小中专,多多少少沾点技术味儿。能上高中的只是一部分。高中毕业,能考上中专,大专,甚至本科的,都叫“有学上,考上了”。考不上的,上班。上班之余,有函授电大之类的再教育,如果能毕业,电大生按照国家法律,也叫大学生,国家承认学历,国营单位晋升涨工资,在法理上一视同仁。只不过民间对此有歧视,认为比不上高中毕业直接考上的,但严格按照当时法律,他们也是大学生。

    屏蔽
  • 侠客独行

    小粉红们的境遇,绝对配得上他们的认知水平。

    屏蔽
  • 洋知青1

    历年毕业生占人口比例: 1982年,48万人。人口,10.09亿。毕业生占人口,0.048%。 1990年,60万人。人口,11.35亿。毕业生占人口,0.053%。 2000年,180万人。人口,12.63亿。毕业生占人口,0.14%。 2010年,310万人。人口,13.38亿。毕业生占人口,0.23%。 2020年,874万人。人口,14.11亿。毕业生占人口,0.62%。 2024年,1,222万人。人口,14.08亿。毕业生占人口,0.87%。 中国毕业生增加是以几何参数增长的,而经济却不是,尤其在习近平时代。2010年到2024年毕业生占人口比例涨了三倍还多。所以现代毕业生过剩是人为的因素,不是自然增长因素。那么,为什么明知无用却仍然浪费资源招收这么多大学生呢?因为青年是最不稳定因素,让他们束缚在学业上对政府有利。这就像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用毁掉下一代来换取政府的稳定,独裁的继续。所以扩招无数学生就是习时代的上山下乡。 不论上山下乡也好,扩招学生也好,都是把矛盾后推掩盖领导者的无能。当年大批知青回城把国家搞成啥样我们还记忆犹新。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中共早就下台了,而且比苏联还早。不过现在在一个垃圾祸害下,中共再想平安度过很难了!

    屏蔽
  • 吴敬中

    国家瞎搞,让所有人拥有高学历。百姓愚钝,文凭在手,鄙视劳动,各个自命不凡。但指点江山的位置永远只有几个,该种地的,还是要种地去,不管你是不是phd。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劳动,让普通工作也有尊严地位,就像伊丽莎白一世那样,第一次听到“阶级”这个词,提出了把底层工作者的收入尊严拔高到中层,把社会收入结构从金字塔型改成枣核型,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就这么形成了。

    屏蔽
  • 吴敬中

    人均本科,高考失去了选拔功能,那么社会替代高考,社会选拔。好工作永远是稀缺的,要么有背景,要么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二者都没有,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都是人中之资,当然得不到好工作。在咒骂学历贬值之余,想一想有没有可能,自己原本在同龄人中就不出类拔萃,就不应该有上大学高学历的机会。想学以致用倒也简单,恢复以前的招生比例,现在每年招收一千多万本科,改成二三十万,你看看学历值钱不。

    屏蔽
  • emil

    似乎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已经遥遥领先世界水平。

    屏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