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北京玩!这条供应链“基本成型”,中国急了

徐三郎 2025-09-23 11:48+-

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激增,8月出货量达2582吨,同比增长21%,远超对美出口,反映欧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同期,欧盟加速构建独立稀土供应链,Neo爱沙尼亚稀土磁铁厂投产,获欧盟1870万欧元支持。

美国、澳大利亚也快速推进稀土精炼,西方以G7和四方对话为抓手,构建独立稀土供应链,中国需调整策略,应对全球稀土产业新趋势。

一、8月份开始中国突然增加对欧盟的稀土产品出口,8月对欧出货量为对美出货量的5倍。

为应对川普的关税战,中国自4月份开始收紧稀土出口。在经历了4-7月份的供应短缺之后,8月份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突然激增。

一方面,这凸显了与美国相比,欧盟更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另一方面,这或许是中国为了应对在美国稀土供应链快速成型后,欧洲稀土供应链也出现加速发展,可能对未来的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的威胁。

根据中国海关9月20日公布的数据,8月份输往欧盟的稀土产品出货量环比增长21%,达到2582吨。今年1-8月对欧盟的稀土出货量是美国的三倍多。相比之下,8月对美国的出口环比下降 5% 至 590 吨。只有欧盟的22%。

海关总署的查询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稀土出口量5791.8吨,同比增长22.6%;1-8月中国稀土出口量44355.4吨,同比增长14.5%。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二、中国对欧稀土磁铁供应激增时,欧洲正在加快实施稀土供应链替代计划。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从7月份开始,中国突然加速向欧盟出口稀土产品,与欧盟一家稀土精炼厂的筹备同时发生,是纯属巧合,还是针对这家新厂突然发力,通过加大供应牢牢控制欧洲的稀土市场?

稀土产品行业中国绝对主导地位,让欧盟嗅到了危机,并促使欧洲加快了寻找替代品的计划。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于去年生效,其中包括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更多稀土元素的提案。

3月18日,三郎在《法日合建大型稀土回收厂,日本介入导致稀土出口价格下跌过半》一文中介绍,3月17日,法国卡雷斯特这个新兴企业在里昂举行稀土回收工厂奠基仪式,这个由法国和日本合资的全球最大的稀土回收企业设厂在法国西南部拉克Lacq,计划在今年全面投入运营,每年可回收800吨磁体,生产620吨稀土氧化物,约占全球稀土产量的15%。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与此同时,加拿大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在爱沙尼亚建设的欧洲首家稀土永磁材料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9月19日,《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首家稀土磁铁生产工厂当天正式开工投产。这家工厂就是Neo在爱沙尼亚纳尔瓦耗资 7500 万美元的开设的第一家欧洲稀土磁铁工厂,也是第一家为欧洲汽车和风能行业批量生产稀土磁铁的欧洲稀土公司。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据媒体报道,该工厂于当天开始生产,初始目标是每年生产2,000吨磁铁,约为欧洲2025年预估需求的十分之一。该公司计划最终将其年产量提高到5,000吨,以满足未来增加的需求。该公司表示,这足以供应超过一百万辆电动汽车或1,000多台海上风力涡轮机。该工厂还毗邻Neo在爱沙尼亚现有的稀土分离设施。

爱沙尼亚总理克里斯汀·米哈尔以及通用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罗伯特·博世、舍弗勒股份公司和马勒有限公司等公司的代表也出席了剪彩仪式。

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博世在开业剪彩仪式中发表声明称,博世与Neo爱沙尼亚公司签署多年谅解备忘录,博世已获得该工厂年磁铁产量的重要供应份额。开业仪式上,德国汽车供应商舍弗勒也与Neo爱沙尼亚公司签署了长期采购协议。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Neo的首席执行官拉希姆·苏莱曼在剪彩仪式上致辞时称,该厂是当今欧洲最重要的关键材料项目。现在欧盟90%以上的磁铁使用依赖中国,这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在未来10年内需求将增加近两倍的情况下。因此Neo爱沙尼亚工厂产量还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苏莱曼还透露,Neo爱沙尼亚工厂已经签署了价值1亿美元至50亿美元的多份5至7年合同,主要交付将于2026 年一季度开始。

Neo的计划也与欧盟的计划一致,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国内加工率提高到40%,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Neo爱沙尼亚工厂还因此得到了欧盟高达1870万欧元的赠款支持。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金融时报》称,该工厂的投产是欧洲在稀土永磁材料本地化供应上的重要突破,旨在减少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稀土永磁供应链的依赖,其原材料将从澳大利亚采购,且已与多家欧洲车企签订了长期供应协议。

三、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稀土供应链在我们稀土贸易工具化的同时快速成长。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稀土磁铁贸易成为今年中美、中欧最棘手的谈判项目之一。尽管最近放松了稀土管制,但稀土产品贸易工具化导致了欧美一些以前依靠中国稀土产品供应的企业因稀土磁体供应短缺频繁停产,促使西方公司加大投资快速推进独立的本土稀土供应链替代。

欧盟的过度依赖使其行业尤其暴露。即使最近对欧稀土磁体供应出现反弹,早些时候的供应紧缩仍继续波及整个欧盟。中国欧盟商会周四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因4-6月的稀土供应短缺,欧盟公司在8月份停产7次,预计本月还会再停产4~6次。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Neo的爱沙尼亚稀土工厂只不过是西方独立稀土供应链迈出的一小步。

5月16日,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宣布在马来西亚生产出氧化镝,标志着全球首次有企业在中国之外实现重稀土的商业化分离生产,打破了中国长期主导氧化镝生产与供应的格局。

6月份,亚莱纳斯又生产出另一种稀土精炼产品——铽。

为了削弱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5月份白宫已与莱纳斯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2.58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设一个新的稀土精炼厂。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冲击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的,还不仅是莱纳斯公司已经开始生产和销售的氧化镝和铽。美国一家创新公司又生产出了成本不高于中国的精炼钴。

5月24日,美国一家创新公司泽里昂先进电池公司宣布最近取得了一种可能改变中美贸易战的游戏规则的稀土材料生产突破。泽里昂实现突破性的一步法高纯度钴金属精炼,已经启动了俄亥俄州代顿市5 吨产能工厂的中试规模生产。

6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向MP Materials投资4亿美元,并为其关键的精炼稀土产品的价格设定不低于中国同类产品市场价2倍的下限,并在协议中兜底购买MP新建稀土精炼工厂在前 10 年生产的所有稀土产品。

7月,此前一直只向国防制造商供应精炼稀土产品MP Materials,与Apple 签署了5亿美元的稀土产品供应协议。这是自美国30年前决定退出稀土精炼生产,完全依靠中国稀土供应链以来,在重构稀土供应链过程中,最具爆炸性的标志性事件。

8月,通用汽车与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 Noveon Magnetics Inc. 签署了一项协议,为其皮卡车和 SUV 提供稀土磁铁。通用汽车还计划直接从国内供应商处采购大部分稀土磁铁。

MP Materials 是美国最大的稀土开采商,其年产能将超过 Neo,其投资的新的稀土精炼生产线正在修建。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看上去凌乱的稀土精炼投资和工厂新建、扩建,其实并非各自为政的独立稀土供应链,而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整个西方独立稀土供应链,这个供应链以G7和四方会议为两个抓手,形成从矿产、精炼、需求于一体的具有规模效应和协调作用的独立于中国的第二套稀土供应链。

6月16日,在加拿大举行的G7峰会上, G7领导人初步达成一致,将制定一项共同战略,以保护关键矿产的供应并增强G7成员国经济韧性。

CNBC报道称,G7峰会拟议战略包括以下关键举措:包括预判关键矿产可能出现的短缺;在面对市场蓄意干扰时协调应对;推动采矿、加工、制造和回收渠道的多元化。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四方安全对话这个主要是讨论安全问题的论坛中,讨论、协调经济和贸易领域。

7月1日来自美日澳印四国的40多家公司参加四国会议,讨论合作事宜,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多样化。印度外长苏杰生、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日本外相岩屋毅和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参加了该会议。

会议第一天,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发起一项关键矿产“倡议”。该倡议称,组成“四方安全对话”的4国倡议“雄心勃勃地扩大我们的伙伴关系,通过合作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安全和多样化,以加强经济安全和集体复原力”。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称:四国是重要的战略伙伴,他强调了美国与这三国之间必要的合作,尤其是在原材料领域的合作。

卢比奥称,他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关键矿产的全球供应链多元化——不仅要获得原材料,还要获得将其加工和提炼成可用材料的能力。”

在这四个国家中,日本在稀土精炼和稀土元素回收中具有领先技术,澳大利亚已经成功产出了两种稀土金属,印度最近有多家企业投资稀土精炼厂,法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稀土回收工厂。

一个“大转折”,中国急了

4月20日,一直将稀土矿出口中国委托我们精加工的美国MP公司宣布暂停向我们出口稀土精炼矿,至今未恢复。这应该是西方稀土供应链基本成型的转折信号。8月份美国进口中国稀土数量不及欧盟五分之一;这是美国稀土精炼产品基本能够独立本土化供应的强烈信号;Neo的爱沙尼亚稀土投产,是欧盟稀土产品本土化供应占比将快速提升的强烈信号。

我们必须因应稀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更新我们对稀土产业的基本看法,即此前我们拥有绝对的稀土产品供应能力,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可能只拥有低成本的稀土产品议价能力。

  • 最新评论
  • 孤岛凡人

    AI都懒得说"我不累"。哈哈。 陆德 今天 18:18 你不累啊写那么多。真没人看。真为你智商着急@游子

    屏蔽
  • 陆德

    你不累啊写那么多。真没人看。真为你智商着急@游子

    屏蔽
  • 莘莘游子

    以下是几点结论: 1)控制世界稀土5年已是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这期间很多变化会发生,中国的科技实力会取得长足进步,更多的短板会被补齐,贸易科技卡脖子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减小。 2)即便经过10年的追赶,全球重稀土的储量与精炼技术依然集中在中国手中,而中国在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短期难以被撼动。 3)从更长期来看,中方依然能保持技术优势与成本控制,仍有很强的竞争力,追赶中国三十余年的积累并非易事,除非出现科技突破。 4)中国要加强对海外矿产的投资与掌控,同时限制炼厂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外流,这些都有助于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在面临被部分替代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在下游材料、稀土合金、高性能磁体等环节持续布局。

    屏蔽
  • 莘莘游子

    在五至十年的长期展望中,如果欧美能够维持补贴和政策的连续性,并解决技术和人才短板,其稀土供应体系可能逐步进入多极化格局。美国有望在轻稀土开采与磁体制造上形成较完整的本土链条,欧盟则可能依托回收技术和绿色冶炼,在可持续环节取得领先。但必须指出,全球重稀土的储量与精炼技术依然集中在中国手中,而中国在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短期难以被撼动。欧美的新工厂普遍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稳定爬坡,其质量标准和生产效率也需长期验证。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正在加强对海外矿产的投资与掌控,国企盛和资源等已在多个新项目中布局,同时限制炼厂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外流,使得西方的追赶之路更加艰难。 对中国而言,未来十年不仅要继续保持资源端和精炼环节的领先,还必须在下游环节加快布局。只有通过在稀土合金、高性能磁体和终端应用领域的纵深发展,中国才能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中稳住战略主动权。若能保持现有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依旧强劲。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正视被部分替代的风险,未雨绸缪,在产业链更高端的环节建立新优势。 综合来看,短期内中国的主导地位无法撼动,中期欧美将逐步补齐部分产能,长期可能走向多极化,但追赶中国三十余年的积累并非易事。稀土的竞争已从单一资源供给,扩展为全产业链的战略较量。未来十年,能否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产业整合上保持领先,将决定谁能在新能源和高科技的竞争中掌握最终筹码。

    屏蔽
  • 莘莘游子

    长期以来,中国在资源储量、分离精炼和磁体制造方面几乎掌握了绝对主导权,这一优势不仅体现在本土供应规模上,还体现在产业链完整性与技术门槛的掌控上。然而,随着欧美和澳洲的政策扶持与资本投入不断加大。未来十年,稀土产业很可能从高度集中走向多极化,其演进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未来的一到三年内,中国的主导地位依旧稳固。到2025年,中国稀土磁铁的年产量超过二十万吨,占据全球八成以上市场份额,而美国和欧洲本土的年产量总和不足两千吨。即使加上日本与越南企业的额外供应,也难以填补欧美每年四万吨的需求缺口。美国虽然拥有MP Materials等矿产企业,但其矿石依旧需要送回中国进行加工。德国和芬兰的产能规模更是有限,只能满足零散的特殊需求。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国对全球稀土市场的议价权依旧处于压倒性位置,而欧美新建工厂虽然陆续投产,却普遍处于试产或爬坡阶段,产量有限,成本高企,技术团队经验不足,短时间内难以改写格局。 到了三至五年的中期,欧美和亚太的新项目逐步释放产能,全球稀土供应链呈现出更多元的趋势。欧洲方面,加拿大Neo在爱沙尼亚投产的稀土磁铁厂成为突破口,初期每年可供应两千吨磁体,并计划逐步扩大到五千吨,未来能够支撑百万辆电动车和上千台风电机组的需求。法国与日本合建的稀土回收工厂也在筹建中,计划年产六百余吨稀土氧化物,预计能覆盖全球总需求的相当比例。美国则通过国防部和苹果、通用等企业的合作,加大对MP Materials、USA Rare Earth、Noveon等公司的支持。这些工厂预计在2027年前后逐步释放数千吨产能,部分稀土氧化物与磁体产品将实现本土化供应。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率先在中国之外实现了重稀土镝与铽的商业化分离,这一突破削弱了中国在重稀土品类上的独占地位。总体而言,中期的供应格局虽然仍由中国主导,但欧美已经有望在局部环节形成产业链雏形。

    屏蔽
  • katerina

    为了培养本土的稀土产业,西方國家怕是要限制稀土的进口量了

    屏蔽
  • xynet

    只要欧美日澳能够生产全球20%以上的稀土产品,中国将再也无法通过断供威胁其它国家。中国稀土又将回到靠白菜价占领市场的时代。

    屏蔽
  • emil

    只有中国的地壳存有稀土矿产?只有中国才掌握提练稀土的技术,中国粉红深信不疑。

    屏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