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飞行员 6岁孤女29岁驾机冲天 母亲竟是

阡陌文史 2025-09-15 16:52+-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6岁丧母,8岁丧父,29岁留美归来,翱翔蓝天。她的母亲家喻户晓,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她俩是母女。

1901年,湖南湘潭的王家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取名桂芬,字灿芝。她的父亲王廷钧(字子芳)是清廷兵部侍郎,思想守旧;母亲却风风火火,是位一心ge命的“新女性”。

1904年,母亲东渡日本留学,将年仅3岁的女儿寄养在朋友谢涤泉家,并认谢涤泉的侧室为养母。

那段日子,给年幼的王灿芝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Image

养母嗜酒如命,连亲生孩子都难以周全照料,更无暇顾及灿芝。

王灿芝在后来的回忆文章《我的家庭和生活史略》中写道:“我衣衫褴褛,头发生虱,饥一顿饱一顿,以致骨瘦如柴、满身病痛。谢家上下也都不喜欢我......”

1907年秋,她的母亲起义失败,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1岁。她就是被世人敬仰的“鉴湖女侠”——秋瑾。

Image

6岁的王灿芝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留给她的,只有一个模糊的背影。

秋瑾就义后,谢家为避嫌,匆忙将灿芝送回了湖南湘潭王家。’

不幸的是,父亲王子芳两年后病逝,王灿芝从此与哥哥、祖母相依为命。

15岁那年,这个瘦弱的女孩竟瞒着祖母,偷偷拜师湘乡著名的王大老倌,学习武艺。

“我学武并非为了强身,而是羡慕那些侠客,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替天行道,扫尽天下贪官污吏......”

她的从武初心,流露出的是与母亲一脉相承、刻在骨子里的侠义之气。她自号“小侠”,立志有朝一日,能手刃杀母仇人——绍兴知县贵福。

为此,她一直暗中四处打探仇人的下落。她深知,仅凭武艺不够,文化知识必不可少。

1918年,曾国藩的重孙女曾宝荪从英国留学归来,创办艺芳女校,王灿芝前往求学。

Image

然而,从小与她订下娃娃亲的夫家此时却催促完婚。1920年,19岁的王灿芝趁家人忙于操办喜事,毅然离家出走,只身辗转来到上海。

她进入了竞雄女校。“竞雄”正是母亲秋瑾的字号,这所学校是为纪念秋瑾而办,由秋瑾的挚友徐自华主持。

在这里,王灿芝得以近距离感受母亲的风骨与精神,对母亲的思念与敬佩与日俱增。

最令她感动的是,她收到了一件无比珍贵的礼物——一只玉镯。

“这是你母亲的遗物,我一直贴身珍藏,今天把它交给你保管。”

原来,当年秋瑾筹备起义时,经费匮乏,深夜敲开了徐自华的门。知己徐自华毫不犹豫,将自己与妹妹的全部首饰悉数交出,支援秋瑾。

秋瑾深受感动,摘下一直佩戴的翡翠玉镯,交给知己,含泪话别:“此去一别,生死未卜,这个留给你作纪念吧。”

秋瑾牺牲后,徐自华始终不忘与秋瑾“埋骨西泠”的约定,她和另一位挚友吴芝瑛冒死将秋瑾安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徐自华一直将玉镯视若生命,直到见到故人之女,她才将这意义非凡的信物交给王灿芝,并写下《返钏记》一文,此文后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Image

捧着母亲的遗物,王灿芝热泪盈眶,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与温度。

1927年,在徐自华的力荐下,王灿芝接任竞雄女校校长。她事必躬亲,治校有方,蜚声沪上。

在管理校务之余,她坚持进修,后成功考入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

1928年,王灿芝远赴美国留学。当时,美国航空热潮汹涌,但对华人却普遍存有轻视之心。

为替国人争一口气,王灿芝毅然决定学习航空,进入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他日学成贡献祖国,令西方人知我中华女子尚且如此,男子更当如何?庶可稍减其轻蔑之心。”

她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了飞机制造、航空教育、驾驶学、气象学、机械工程、无线电等课程。这位驾机翱翔于蓝天之上的东方女性,被美国记者惊叹地称为“东方女飞将”。

Image

1930年,王灿芝学成归国,在国民政府航空署教育科任职,后担任航空教官,传授飞行与作战技术。

她始终未曾忘记为母报仇的誓言,甚至曾跟随民国著名刺杀大王王亚樵精进武艺。1931年,她终于探查到仇人贵福的下落。

得知其正藏身于东北,王灿芝立即订购车票,准备北上手刃仇敌。

然而,突如其来的“九一八”事变打乱了她的计划,她不得不暂缓行动。贵福后来投靠日寇,为伪满洲国效力。几年后,贵福病亡,王灿芝未能亲手报仇,深感遗憾,只能在母亲墓前哭诉。

Image

目睹东北同胞惨遭轰炸,家园被毁,王灿芝心如刀割,决定再次赴美,深入研究空战战术,以期他日报效国家。

身边朋友都劝她:“你年纪不小了,该考虑终身大事了。”恰在此时,意中人出现——他便是广东人黄公柱,早年留法归来,时任汉阳兵工厂主管,是一位爱国志士。

两人志同道合,这段“一个翱翔蓝天,一个执掌兵工”的婚姻,在当时传为佳话。

婚后两人生下一女。可惜黄公柱英年早逝,这对志趣相投的伴侣未能白头偕老。

此后,王灿芝将更多心力投入工作,培养航空人才。1951年,经陈毅将军批准,她前往香港,而女儿则留在了大陆。

令人痛心的是,母女此次分别,竟成永诀,此生再未相见。

Image

此后,王灿芝移居台湾。1967年的一天,她如常坐在桌前看报,却不幸突发脑溢血辞世,享年66岁。直至生命终点,她也未能与女儿团聚。

王灿芝的一生,是一部承袭与突破的双重传奇。她继承了母亲的侠义与刚烈,却选择了与母亲截然不同的方式去爱这个国家——母亲用笔和剑撞击黑暗,她则用飞机和汗水翱翔蓝天。

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在她身上交织,既有国仇家恨的悲壮,也有未能手刃仇敌的遗憾;

既有翱翔九天的豪情,也有母女天涯永隔的深痛。

但她用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传承,并非重复走母亲的路,而是秉承同样的精神,在自己的时代里开辟新的战场。

两代巾帼,一种赤诚。一个用生命叩醒沉睡的土地,一个用翅膀守护苏醒的天空。她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民族最深情的告白!

Imag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