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拍到绝美“蝴蝶星”

自由时报 2025-09-09 15:41+-

  根据《生活科学》(Live Science)网站报道,美国航太总署(NASA)的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近日公布了一张壮观的新影像,主角是一颗被巨大气体与尘埃盘包裹、状似蝴蝶的年轻恒星。这个巨大的“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k),正是行星诞生的摇篮,而韦伯的红外神眼,正为我们揭开其前所未见的秘密。

  宇宙蝴蝶的诞生地

  这颗恒星的官方编号为IRAS 04302+2247,距离地球约525光年,位于夜空中金牛座(Taurus)内的金牛座分子云。这里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形成区,富含大量氢分子、尘埃与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重元素,是孕育新恒星与行星的完美原料。由于我们恰好处于其盘面的“侧视角”(edge-on view),明亮的星云被中间的黑暗尘埃带一分为二,形成了如同蝴蝶翅膀般的两个瓣叶,因而被昵称为“蝴蝶星”。

  欧洲太空总署(ESA)指出,这张影像是结合了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库存光学数据,以及韦伯望远镜的近红外相机与中红外仪器(MIRI)所拍摄的全新红外数据。哈伯无法穿透的厚重尘埃,在韦伯的红外视角下一览无遗。韦伯的观测,首次清晰地揭示了那条分割星云的、黑暗的尘埃带,也就是那个原行星盘的细节。这个行星摇篮的规模极其巨大,宽度达约644亿公里,是我们太阳系的好几倍。

  从侧视角观测原行星盘,能让科学家研究其厚度与尘埃分布,这两者都是理解行星如何形成与积累质量的关键。然而,一篇去年发表于《天文物理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研究指出,这只“蝴蝶”的亮度会发生变化,这强烈暗示其内部的星盘,可能发生了扭曲或与主星不对齐。此一发现,让我们得以一窥可能在数十亿年前,同样塑造了我们太阳系的复杂过程。

韦伯拍到绝美“蝴蝶星”

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最新影像,捕捉到被昵称为“蝴蝶星”(Butterfly Star)的年轻恒星。其状似蝴蝶翅膀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原行星盘”(planet-forming disk),也就是行星诞生的摇篮。(图:ESA/Webb, NASA & CSA, M. Villenave 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