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印度家长,哪里就有印度家长

格十三 2025-09-09 11:42+-

  自打上次我提到“印度家长”这个话题,后台的催更没断过,让我尽快着手落实《印度家长屁事最多》和《狗都没印度家长累》。

  前情回顾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送娃去密歇根报到的过程中,学校举办了好几次大型活动,这种场合总会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

  那么好戏来了。如果一个场合只有中国家长和印度家长,你可能只会觉得“我们有点不一样”。但如果一个场合有超过20个国家的家长,那么,哪个国家的家长最“那个”,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印度人多的地方,再高冷的场合都能变成热闹,他们喜欢且擅长抱团,叽叽喳喳,当然,这本身不是大问题。

  但如果有一天有人对你说“这个人很印度”,一听就应该大概明白意思就是——事多,矫情,过度刷存在,宇宙中心。

  那天的国际生欢迎会,是一个大场合,我前面三排零星地分布了不少印度人。

  开场前,几十个国家的家长和学生都安安静静坐着看视频。这些印度家长开始了大型认亲表演。一个介绍一个,再介绍另一个,感觉整个部落都来了,开启了六度拓扑理论实验。

  他们追根溯源,你祖宗是谁,我是哪毕业的,聊得热火朝天,看样子打算原地成立一个【马哈拉施特拉邦‌艾哈迈达巴德‌村安娜堡办事处】。

  社交没问题啊,不分场合也没啥,但主要他们之间的座位上还隔着若干个来自瑞典的、新加坡的、坦桑尼亚的、墨西哥的、中国的......印度人不管这一套,誓要越过全世界的头顶,完成握手拥抱。

  其中一个印度爸爸,大手一挥 ,召唤来了他那个坐在剧场最后一排的好大儿。好大儿狂奔而来,只见他逐一握手、寒暄、自我介绍一番,搞得像是印度驻安娜堡办事处领导过来接见新实习生似的。

  我当场就跟我老公说:“你看看人家印度小孩,是又会社交又不用在乎场合更不用考虑别人,咱们的娃哪比得过啊?”

  他说:“啊,我都没注意,我光顾着看那位印度大姐在跟另一位印度大姐展示她那昂贵的袈裟了。”

  我说那不叫袈裟,那叫纱丽。

  他说那也差不多了,值得反思的是大家都是到西方取经的,为啥人家就能那么秀?

640 (12).webp

  更秀的是提问环节。

  按说爱提问是一个好习惯,只不过印度家长的提问,大多只有两种类型:

  1.把早已白纸黑字说过很多遍的东西问一遍,反正自己就是不能看,非要问,因为不提问就没有存在感;

  2. 由于自己是宇宙中心,所以任何涉及到宇宙中心的问题都好意思问。

  讲到学校安保,有个印度家长问:“你们不是24小时能看到孩子,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是否24小时安全?”

  潦草警犬在台上听得都吓尿了——早知道要我24小时监控并实时汇报安全状态,我就不当这个警犬了。

  有个印度家长问:“我要随时打电话找你们,具体应该找谁?”

  潦草警犬又吓尿了——估计应该一对一给你安排个助理,不光24小时汇报你娃状态,还能实时一对一为您服务。

  接下来有个印度家长开始提问成绩单问题,她问:“我要如何才能知道我孩子的成绩?”

  学校斩钉截铁回答:“去问你的孩子。”

  印度家长显然不满意:“我的孩子如果不告诉我,学校能不能提供给家长成绩单,这样我可以尽快安排后面硕博的方向。”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印度孩子能那么卷了,看来主要还是家长卷。

  这样虎皮膏药一样印度家长之间很有共鸣,当他问完“如何知道孩子成绩”,一群印度家长为他鼓掌。当他说出“孩子不一定告诉我”,一群印度家长齐声附和。

  就好像成绩查询是困扰印度发展的最大难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拯救了印度。

  当然,相比于这些学术自信、遥遥领先的印度家长,也有一部分印度家长走的是另一种style,人家秀的上限,他们秀下限。

  比如这样的问题:

  “孩子第一天上学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室在哪里?”

  “我们的班主任是谁,为什么至今没人告诉我?”

  “如果不喜欢吃食堂,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

  突然就给了我一种感觉:印度有两伙人,一伙人已经在准备把这个学校干翻,另一伙人还不知道要如何在这个学校干饭。

  当然,最秀的还是印度人怼天怼地怼世界的职业素养。

  我的感觉是:全世界家长都是真的在问问题,只有印度家长是在问责。

  谈到银行转账付学费的问题,印度家长向学校提了800个问题,小到“付款链接在哪里”和“线下转账如何操作”......意思就是“你们搞得太复杂了”。

  我们这些全世界各国的家长,基本上几周之前就已经交完学费了,聪明如印度人却不会操作码?显然不是,他们就是要借机斥责学校“累着他们”了,所谓的“提问”无非又是“问责”。

  最后还有个印度家长试图“起义”,“你们应该取消第三方合作,接受我们支票支付!”

  言下之意就是:全世界的规则都会因我们印度人不爽而改变,你们也不例外。

  我觉得就差给他们一条横幅了,上面写上“不修改支付政策我就不上这个破学了!”

  部分加拿大和英国家长一脸“苦印度人久矣”的表情,纷纷表示“习惯就好”。

  如果说其他大部分国家的家长都能懂得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尊重别人的时间,问一些有代表性或有价值的问题也确实对大多数人有帮助,那么印度家长则让人感觉一直在竭尽所能地浪费时间,消磨别人耐性,碾碎别人辛苦筹备并且早已准备完善地资源和信息。

  我觉得吧,也不能简单粗暴说印度家长有多大素质问题,这本身是他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只不过这种文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单独蹦出来时是一种文化,跟各种文化融合到一起瞬间就容易让人上头,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们既不具备东方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的文化优势,如大气谦和,温良内敛;也不具备西方一些国家的文化优势,如平等包容和利他。印度一部分人就杵在中间不上不下的地方,集东西方缺陷于一身,满满的扑面而来的大部分是排斥、挤兑、自我意识肿大,以及中心论的优越。

  整体来说吧,我其实承认他们在卷学习上确实不差,头脑也聪明,抱团文化更是占尽资源优势,只能说这种文化模式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但并不敞亮,也不漂亮,很难让人发自内心去尊重。

  见的印度家长越多,就越觉得咱们中国家长务实、靠谱。

  你看,在那么多印度人的狗血提问中,只有我们中国家长才会顶着巨大压力,不装不秀,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地坚持问出那个高含金量的问题——

  “哪里能喝到热水”

  • 最新评论
  • bsm

    想想为什么毫无存在感的老中总是在老印ceo手下干活。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这两个古垃圾国,半斤八两。最后这问题问得没比印度人高明。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