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哭刘晓庆 “风月片教父”是如何炼成的?
据说当年邵氏能独领风骚,一半靠拳头,一半靠枕头,摄影棚里,一半是俊朗小生的赤身肉搏,一半是风韵女星的娇喘低吟,为了和张彻平分秋色,文艺片导演李翰祥只能另辟蹊径,选择跪着赚钱。
作为风月片的创造者,李翰祥有说不出的苦涩……
1972 年香港邵氏片场,女星狄娜拍完《大军阀》的床戏镜头,当场翻了脸 —— 李翰祥之前拍着胸脯保证 “镜头放远、薄纱挡着,只拍腰部以上”,结果她发现暗处藏了偷拍机,春光全被拍了进去。
被称作 “风月片教父” 的李翰祥,到底是有才的导演,还是只认钱的投机者?他的发家史,比他拍的电影还狗血。
1926 年,李翰祥生在辽宁,后来跟着爹去了北京。他人黑个子不高,还自嘲是 “黑旋风李逵后代”,叫 “李太黑”。不过脑子灵光,考上了徐悲鸿当校长的北平艺专学绘画,本来该走画家路,结果 1946 年一件事彻底改了他的人生。
那年圣诞节,北大女生被美国大兵欺负,全国学生都怒了。李翰祥被选为艺专代表,带头搞反美活动,这下触了当时的霉头,学校找个由头把他开除了。好在他没垮,转年考进上海戏剧学校,还是三个免试生之一 —— 听起来挺风光,可到了上海他就懵了:老师全说上海话,他一个北方人连上课都听不懂。
“在这混不出头”,李翰祥心里一合计,揣着两封介绍信、裹着老妈缝的棉被,跑到香港闯江湖。那年他 22 岁,以为能拍电影,结果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巴掌:跑龙套、画布景板、给日本片配音,啥杂活都干过。
最惨的时候,他睡在朋友家的屋顶天台,半夜下雨能被淋醒;没钱吃饭,就蹲街头给人画速写,还因为 “无证经营” 被警察关了七天。那时候他瞅着导演们前呼后拥,心里憋着股劲:“我也要当导演,翻身!”
有空就写剧本,可没人看得上。家里唯一的棉被都被他卖了换钱,直到 1954 年,28 岁的他终于等来机会,自编自导了《雪里红》。这部片没火,但被一个大人物盯上了 ——邵逸夫。
邵逸夫那会儿正搞邵氏影业,一眼看中李翰祥的本事,拉他入伙。刚进邵氏,李翰祥就想拍古装片,可邵逸夫不同意:“观众不爱看,赚不了钱!” 结果没多久,内地的《天仙配》在香港爆火,李翰祥赶紧又找邵逸夫:“我用这手法拍《貂蝉》,肯定能火!”
邵逸夫半信半疑答应了,结果《貂蝉》一上映,狂赚 30 多万港币,还拿遍了亚洲影展大奖。这下邵逸夫服了,彻底放权让李翰祥拍古装片。紧接着《江山美人》《倩女幽魂》一部比一部火,真正让李翰祥站稳脚跟的,是跟死对头抢拍《梁山伯与祝英台》。
当时邵逸夫和陆运涛的电懋公司是死敌,陆运涛先安排拍《梁祝》,还找了大牌明星。邵逸夫急了,让李翰祥赶紧抢拍。李翰祥连轴转,硬是比对方先拍完,而且质量还高。这部片在台湾上映时,台北九成的人都去看,有人连看 141 遍,连后来的大导演李安,当年 9 岁看完都在电影院哭到被人围观。
陆运涛的《梁祝》直接凉了,李翰祥也成了邵氏的 “大哥级” 导演。可邵逸夫给的工资不高,陆运涛瞅准机会,偷偷给李翰祥抛橄榄枝:“来我这,工资翻倍!”
李翰祥穷怕了,心动了。不仅自己要走,还想把邵氏的技术团队、甚至当红的凌波都带走。结果凌波犹豫,找朋友何冠昌商量 —— 何冠昌是邵逸夫手下邹文怀的心腹,立马把这事捅了出去。邵逸夫赶紧给凌波涨薪续约,还稳住了其他人,李翰祥的 “挖人计划” 彻底泡汤。
没了人手,李翰祥还是硬气地撕了邵氏的合同,投奔陆运涛。陆运涛挺够意思,出钱让他在台湾开了国联电影公司,想拍《七仙女》接着火。可邵逸夫哪能放过他?立马让自家导演也拍《七仙女》,两家同时上映、对着干;还告李翰祥违约,要他赔 30 万,最后是陆运涛替他给的钱。
更狠的是,李翰祥的《七仙女》在香港上映时,邵逸夫以 “侵犯黄梅调版权” 为由扣了片子,导致李翰祥血本无归。屋漏偏逢连夜雨,1964 年陆运涛坐飞机出了空难,全公司高管没一个活下来。李翰祥没了靠山,欠了一屁股债,连吃饭都成问题。
走投无路时,他还搅和进了感情烂摊子。他跟音乐人刘家昌的老婆江清搞到一起,刘家昌脾气爆,直接冲到片场扇了李翰祥两耳光,然后离婚追李翰祥旗下的甄珍。李翰祥也够绝,为了报复,故意让甄珍跟谢贤拍对手戏,结果两人真在一起了,把刘家昌气个半死。
后来李翰祥在台湾混不下去,又灰溜溜回了香港,想重组公司还是失败。最后没办法,他想到了邵逸夫 —— 每天跑到半岛酒店喝早茶,就为了 “偶遇” 邵逸夫。邵逸夫也懂他的心思,问:“回来可以,你能给我带来啥?” 李翰祥拍胸脯:“给你赚钱!”
1972 年,46 岁的李翰祥重新回了邵氏。可邵逸夫对他早没了当初的信任,他知道必须快速出成绩,于是做了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拍全裸三级片。
他找来了当时的当红女星狄娜,拍《大军阀》里的床戏。狄娜本来不愿意,李翰祥就骗她:“镜头放远,床头挂薄纱,只拍上半身,这是学西洋名画的意境,高级!” 狄娜信了,结果拍完才发现,李翰祥早藏了偷拍机,啥都拍下来了。
狄娜气得当场离场,后来再也不碰电影圈;可《大军阀》火了,狂赚 340 多万港币,李翰祥还拿了亚洲影展的导演奖。尝到甜头的他,接着拍《风月奇谭》《北地胭脂》,挖了白小曼、恬妮这些艳星,成了名副其实的 “风月片教父”,跟胡金铨、张彻、楚原并称 “邵氏四大导演”。
可拍了几年风月片,他又不安分了 ——1982 年,56 岁的他要回内地拍清宫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女主定了刘晓庆,男主却没着落,这时候他女儿李殿馨,带回来了一个叫梁家辉的年轻人。
当时梁家辉混得有多惨?没戏拍,拿全部积蓄开了本少女杂志,采访时跟李殿馨好上了。李翰祥一看见梁家辉,立马说:“跟我拍戏去!” 梁家辉一听是大导演,立马答应。
可到了北京片场,笑话就来了:梁家辉不会普通话,刘晓庆听不懂粤语,两人对戏全靠 “扇扇子”—— 你说一句扇一下,我再说一句再扇一下。更让刘晓庆气的是,香港演员能吃肉吃饭,内地演员只能啃黑咸菜。刘晓庆哭着喊 “不演了”,李翰祥才赶紧给所有人加了餐
没想到这两部片一上映,直接爆了。梁家辉从没人要的龙套,成了 25 岁最年轻的金像奖影帝;李翰祥也再次翻红,成了能拍历史大片的导演。后来他还想找刘晓庆投资 1000 多万拍《火烧阿房宫》,结果刚拍四集,就在片场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享年 70 岁。
他死后第二年,金马奖给了他终身成就奖,名字也刻进了香港星光大道。有人说他是天才导演,拍得出《梁祝》也捧得出影帝;可也有人说他投机取巧,为了钱哄骗女星拍裸戏,跟邵逸夫斗来斗去全是算计。
李翰祥这一辈子,就像他拍的电影 —— 有阳春白雪的经典,也有下里巴人的风月;有让人佩服的才华,也有让人不齿的手段。香港电影圈没了他,好像也少了点敢闯敢作的 “野劲”,但他那些争议和故事,倒是比他的电影还让人记恨,也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