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借“狠人、可怕的人”的服务爆火!结果…

CTWANT 2025-08-31 19:08+-

在日本服务业中,“租借○○”早已不是新鲜事,从“租借女友”、“租借朋友”到“什么都不做的人”,各种满足孤独、陪伴或情境需求的服务层出不穷。近期更冒出一项话题性十足的衍生服务“租借可怕的人(レンタル怖い人)”。但该服务在网路爆红之后,随即马上宣布收摊。

综合日本媒体报导,这类服务标榜能以“外表的压迫感”介入人际纠纷场景,无论是分手谈判还是店内镇场,只需有人“静静坐在身边”,就能改变氛围。但随著争议扩大,业者于8月31日晚间6点透过社交媒体X上突宣布结束营运,只留下“因诸多事由,本服务已结束”的短讯,未解释任何细节。

业者的官方网站先前说明,该服务的定位是“出租外表具有压迫感的人”,适用于霸凌现场、棘手的人际关系,甚至单纯的“想有人陪在身边”。收费为30分钟2万日圆、3小时5万日圆,并声称“多数案例30分钟内就能解决”。这样的定价与话术一度在网路上掀起激烈讨论。

一名女性在部落格分享,她为了与具暴力倾向的前男友彻底分手,透过SNS找到一名“眼神锐利、话不多”的男性同席。整场谈话对方几乎不发声,但前男友态度明显收敛,最终让分手谈判顺利结束。

类似概念也出现在店内“镇场”,就像“租借什么都不做的人”透过静坐影响气氛,把角色换成“看起来很凶的客人”盯著滋事者,同样能产生无形压力。

但“看起来可怕”与“真正可怕”之间存在必要界线。若执行者真的涉入暴力,不仅委托人可能反受威胁,还可能触法。业者强调价值在于“零暴力、零接触”,仅靠气场演出制造压力。

报导中提到,争议点则在灰色地带,若接受“替我报复”“帮忙复仇”等委托,就可能违法;若被邻里误认为“暴力团关系者”,恐遭举报。而长期扮演“让人害怕的角色”对执行者心理也可能带来副作用。

日本業者主打出租可怕的人。(圖/翻攝自官網 rental-kowaihito)

心理层面上,这种服务反映了一种外借的防卫机制:当事人缺乏安全感时,希望有人“站在自己这边”,哪怕全程无言,也足以改变互动权势。但这样的演出需要清楚的边界与规则,否则可能从降温工具变成施压手段。

服务喊停后,社群反应两极,有人调侃“从爆红到收摊太快,反而更可怕”,也有人表示“本来想试试看,结果没机会了”。更多讨论则集中在三个面向:委托人是否把风险外包给陌生人、执行者如何自保、社会对“以演出之力补位”的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