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亲历:进美国被盘问 戴手铐 拘禁遣返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最新公布的数据,让不少人背后一凉——光是7月到8月这两个月,就发生了14,899起电子设备检查,比上一季度直接飙升了21%,比去年同期更是高了36%。
其中大多数是常规检查,但足足有1,075次是“高级检查”。什么叫高级?简单说,就是官员可以直接复制你手机、电脑里的所有内容,拿去后台分析,甚至分享给美国的情报系统。
过去一年,电子设备检查数量增长了12.6%,而入境美国的旅客人数才只增加6.6%。换句话说,进美国的人没多多少,但被查手机的几率却明显提高了。而且最让人意外的是,美国公民的设备被检查的次数,竟然也增加了近22%。这已经不是“针对外国人”的问题了,而是一种全面收紧的趋势。
新不伦瑞克省的Angela Daigle亲身经历过一次堪称“噩梦”的过境。她只是去美国缅因州看望未婚夫,却在边境被戴上手铐,固定在长凳上。她一遍遍问“到底怎么回事”,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解释。
她的未婚夫David Slagger本身就是当地原住民社群的成员,他觉得他们被针对的理由简直可笑:官员怀疑她带的衣服太多,不像是短期探访。
更夸张的是,Slagger自己也被边境官员粗暴对待过,有人甚至在质问他的时候直接手放在枪上,还挥舞警棍。他的木鼓、药物、手机全被没收。
最终,这对情侣彻底心灰意冷,决定干脆放弃美国,留在加拿大生活。
这类案例一点都不稀罕。在小红书上,就有华人网友分享过自己被拉去“小黑屋”的经历。本来拿着合法签证和加拿大枫叶卡,以前也顺利入境过,谁能想到这次就“中招”了?
两个小时的问话,从父母情况、工作背景、导师信息到怎么拿PR的过程,全都被刨根问底。最后,连手机、电脑和密码都得交出来,被拿去后台检查半小时才放人。她说,自己明明没有心虚的理由,但整段经历还是让人心里直打鼓。
除了加拿大人,中国留学生也成了高风险群体。最近中国驻美大使馆专门发通知,提醒留学生别轻易选择休斯敦航线,因为有人在休斯敦机场遭遇严苛检查,不仅手机被翻,还被限制自由长达80小时,最后甚至被遣返。对这些年轻学生来说,这种打击不仅是心理创伤,还可能直接毁掉他们的学业。
CBP当然有他们的官方说法。声明里写得很冠冕堂皇:检查是“合法且必要的工具”,是为了打击走私、识别威胁、阻止恐怖主义,还能发现所谓“数字违禁品”。听起来是为了安全,可问题是,这种“自由裁量”太大了,几乎可以无限上纲上线。有人只是带多几件衣服,就能被怀疑有移民倾向;有人只是手机里照片多点,就可能被质问是不是搞什么“非法勾当”。
网络安全专家都出来提醒了:哪怕你准备个一次性手机去过境,看似聪明,但如果设备里“太干净”,也可能被官员觉得可疑。更何况,就算只是“简略检查”,文件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他们有权复制你的手机内容,并且分发给美国各大军事和情报机构。这哪里还算是“简略”?
问题是,普通人根本没办法对抗。加拿大政府也早就公开承认,边境属于美方管辖,加拿大无权干预。如果你在过境点遇到不公,最多就是事后去投诉,或者联系律师,但当下能做的,只有配合。
那么,加拿大人还能怎么办?移民律师Segal给了一些建议。比如:能坐飞机就别走陆路,因为像蒙特利尔、温哥华这种机场有“境内预检”,万一被拒入境,至少还在加拿大境内,不至于被直接丢在美国边境。
再比如,随身带上能证明你跟加拿大有紧密联系的文件,像雇主信函、房产证明,这样能增加可信度。另外,不要乱解释,问什么答什么,别多说废话。她提醒大家,这不是审讯,不要表现得像在认罪,只要把问题答完就行。
可是,说实话,这些建议顶多能减少点风险,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现实就是,现在的加美边境,早就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过去那种说走就走的轻松旅行已经不复存在了。你得做好被盘问半小时的准备,得接受自己可能被拉去二次检查,甚至心理上也要习惯“可能哪天就是我”的不安。
所以,如果你近期打算去美国,不管是探亲、购物还是留学,请务必做好心理建设。别天真地以为“我是好人、我有签证、我没做错事”就能一路顺畅。在这个“严格审查”的时代,你带着的不是护照,而是随时可能被翻个底朝天的全部数字生活。
说到底,进美国从来不是你的权利,而是他们给不给的“许可”。而如今,这份许可的门槛,显然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