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茂春:北京一夜变天后,如何转型?
1、余茂春:北京一夜变天后,如何转型?
在全球地缘政治风云激荡的2025年,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共政权的稳定性、改革的可能性以及潜在垮台后的转型路径,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余茂春,这位前美国国务院中国政策规划首席顾问,以其对中共体制的深刻洞察著称。他明确指出,“如果中共政权突然垮台,这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主导的哈德逊研究所报告《为后中共时代中国做准备》指出,作为执政时间最长的共产主义独裁政权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共的垮台并非不可想象。如果经济衰退、民族冲突或国际制裁等压力加剧,垮台可能“一夜之间变天”。余茂春警告,缺乏准备将导致中国陷入动荡,影响全球稳定。因此,他呼吁国际社会制定应对策略,确保“中共政权垮台后的转型,需要建立在民主、法治、宽容的基础之上,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转型,避免陷入动荡和冲突之中。”
春近日在《华视新闻-三国演义》节目中指出,“中共长期以来对军队和公安的绝对控制,一旦政权垮台,这些武力机构如何转型成为真正的国家军队和警察力量是一个关键问题。”他进一步解释,“中共一直把人民解放军视为自己的私兵,而不是国家的军队,所以一旦政权垮台,军队如何实现国家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习近平通过军改强化了个人忠诚,若军队仍忠于旧势力,可能导致内乱或军阀割据。他借鉴东欧经验,如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通过立法剥离党派控制,台湾民主化中国民党军队逐步国家化。公安系统需从镇压工具转为服务人民的警察。余茂春建议成立过渡委员会,引入联合国等国际观察员,监督军队和公安重组,确保去政治化。
对中共9000多万党员的处置,余茂春主张,“不能简单地对这些党员进行清算和报复,而是要采取公正、宽容的态度。”他举例,“在东德共产党垮台后,人们首先做的就是公开秘密警察的档案,让人民了解真相。”他建议设立独立委员会,鼓励党员自首,提供证词,换取宽大处理。宽容政策可激励党内温和派支持转型,经济下行可能动摇党员忠诚,转型时需抓住这一窗口。
余茂春指出,“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如果中共垮台,这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民族冲突和分裂倾向。”他建议借鉴加拿大魁北克和英国苏格兰的和平公投,国际社会介入调解,提供人权观察和援助,推动联邦制或自治模式,修复历史创伤。
余茂春警告,“中国拥有大量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一旦失控,将会对全球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他认为,“这需要国际社会的介入和合作来确保这些武器的安全。”苏联垮台后,美国通过“努恩-卢格计划”确保核武安全。类似地,中共垮台后,国际社会需迅速组建多国专家组,控制武器设施,防止扩散。他建议美国提前制定情报共享和技术援助计划。
余茂春扩展到经济领域,主张通过私有化、去中心化打造自由化金融架构。中共垮台后,经济可能崩溃,需国际援助重组。他建议撤离在华美国企业,移除间谍软件,推动土地私有化和国企改革。转型正义虽艰难,但民主国家应提前准备,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通过联合国授权暂管部分地区。
哈德逊研究所的报告《为后中共时代中国做准备》于2025年7月发布,提供了系统性战略规划。报告由余茂春主编,汇集约20位前情报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政策专家,涵盖八个专题模块:
特种部队与稳定行动:借鉴二战期间美国情报部门在中国抗战的经验,建议在政权真空期部署特种作战部队,援助稳定关键区域,防止军阀割据。
生物与核设施管控:针对中共军民融合的双用途生化研究,建议快速识别和管控设施,防止武器扩散。
经济重组路线图:提出债务透明化、恢复市场机制,建立“紧急金融稳定框架”。
清除中共在美影响:要求美国金融、教育、媒体领域取消中共嵌入资产,停止其“非传统渗透”。
军事改革与去政治化:将解放军重构为防御型国家军队,打破“党指挥枪”原则。
情报与公安转型:借鉴东欧和南非经验,成立“历史档案审查委员会”,公开迫害记录,促进和解。
民族治理:为新疆、西藏等地设计自治框架,防止分裂主义。
宪政建设:召开全国宪政会议,重构政府架构,实现地方与中央、港澳台关系的制度重置。
报告强调,中共垮台后的战略准备需从风险识别到有序重建,设想多种情景,如政变、经济崩溃、地方割据、民族冲突或民间革命。它主张建立以民主国家为核心的重建联盟,包括台湾、日本、欧盟等,设立“中国重建特别基金”,承担难民接收和人道援助等职责。
2、彻底熄火 中国经济火车头“跑”不动了
以制造业闻名的广东省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目前,在面对国内经济低迷、国外出口受挫的双重打击下,广东经济一蹶不振。
8月25日周一,《金融时报》报道,在中国低成本制造业鼎盛期,东莞厚街镇以鞋厂遍布以及为每年到访的成千上万国内外买家提供热闹的夜生活而闻名。随着美中关税战紧张,当地低端制造业陷入结构性衰退,加上消费信心疲软的连环冲击,许多工厂闲置,周边餐厅与商铺艰难维持生计。
厨师李继磊已经在厚街工作和生活了十多年。他对生活前景感到茫然。他告诉《金融时报》说,“生意很糟,许多厂子都走了,但我们的孩子在这上学,我们走不了”。
尽管美中贸易谈判还在进行中,美国已将中国商品的额外关税降至30%,但已征关税与前景的不确定性使极度依赖出口的广东经济格外受影响。广东在2024年的出口总额接近5.9万亿元。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阿莉西娅‧加西亚-埃雷罗告诉《金融时报》,关税对广东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广东企业恰好处在美中贸易战的中心。
她表示,早在川普总统上任发动关税冲击之前,中国国内房地产低迷与内需疲软已影响到广东经济,而最新的贸易攻势则重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的知名房企,包括恒大、佳兆业、万科与碧桂园总部皆在广东,但广东房价的复苏速度比其它省份更慢。房价暴跌导致消费者与企业信心疲软,广东零售销售情况低于全国平均值。
“广东的情况已经大不如前。”加西亚-埃雷罗说,“确实有些地方出了问题。”
她指出,连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商,比如总部设在广东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也在寻求扩大海外生产基地的机会。此外,川普取消小额包裹豁免关税优惠也直接冲击到广东,因为时尚电商希音(Shein)与Temu的许多供应商都位于广东。
荣桂是中国第一个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广东制造业重镇。在当地外卖饺子的小贩周晶晶表示,现在的生意只能勉强维持,由于附近晚上加班的工厂越来越少,她的夜宵摊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当地一家冰箱厂的工人梁先生说,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出口需求逐渐减少,他的工资在过去两年里从每月9000元降至7000元。他感叹,还有房贷以及正在供孩子上学,即便工资一降再降,他也不敢辞职、去找别的工作。
广东2024年的经济增速仅为3.5%,连续第三年未能达到目标,远低于全国5%的增速。民间质疑,如果广东经济增长都只有3.5%,中共当局怎么得出平均经济增长5%的数据。
一位网民留言说,当局让老百姓“不要问,只要信”。
报道指出,广东对中央政府的国家税收贡献高于其它所有省份。近几年,中国经济疲软,促使北京需要将税收中拿出更大比例来刺激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
惠誉评级机构的分析师山姆‧郭说,“整体经济状况不好,但广东省仍须纳税”。
另一位香港网民感叹说,珠三角产业一早就转移去了长三角,现在广东的消费情况比内陆城市重庆还要差,老实讲,广东现在跟香港一样都是在吃老本。
3、欢迎回来 川普向中国留学生喊话
美中关系解冻?美国总统川普8月25日周一在与韩国总统李正明会晤前,罕见正面谈及中美关系,称自己与习近平关系“非常好”,并特别提到,在与中国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中,将允许60万名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就读,并表示这种学术交流“应该继续维持”。
川普周一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这一消息预示著在关税升级和对中国学生的限制之后,美中关系可能会解冻。
川普告诉记者:“我听到很多故事说我们不会允许中国的学生入境。”
“我们将允许他们的学生来美国。这非常重要,60万名学生。这非常重要。但我们会和中国好好相处,”他补充道。
川普强调,中美关系对两国都至关重要,他希望未来能再次与习主席会面,推动两国对话。
他提到数十万中国学生在美求学是两国关系中重要的一环,并表示这种学术交流“应该继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