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给民进党上了一课
大罢免结果已定,台湾社会和稳如常。 倒是执政的民进党自726后士气一泻千里。 823前卢秀燕的粉底液竟能引起内部倾轧,党内心浮气躁可见一斑。
赖政府上任一年来,政治上各人事案因蓝白杯葛而空转,对美关系上关税并非全然之在我,财政上从总预算案到普发现金也由不得己。 面对内外交迫,其实民意不是不曾在执政党。 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726前,民进党的政党支持度仍有36-37%之谱,不但远胜最大在野党的21%上下,甚至还高于蓝白总合的34%之谱。
但大罢免一面倒的结果显示或许民意同情政府,却不够化为民气为反蓝白毁宪乱政的诉求买单。 任何选举挫败的原因从不单一。 纵然这一年来赖政府守护台湾的使命感不在话下,从对内强调全社会防卫韧性,对外端出赖十七条国安准则,乃至于政院高层不惜为台美关税通勤于台北华府间皆是。 但回归人民直观感受,政治菁英的使命感有余,偏偏人民要的是有责任感的政府。 从李登辉时代的“有我在,看我做,跟我来”到蔡英文时代苏贞昌前院长的“有政府,会做事”等治理哲学所带动的民气相挺,皆证明选民或许会为领导人的使命感所感动,但终究是执政菁英所展现的责任感才够安定民心追随。
赖政府这一年高唱守护台湾,却在应对朝小野大政治僵局上策略不定,又主事责任不明,恐怕才是“31:0”主因。 (资料照片/王侑圣摄)
两轮罢免最终以31:0收场,突显的不是罢免比选举难度更高,而是主事者政治能力与政治领导力的软肋。 除了走马换将是基本第一步外,更重要的大概可分三环策略重整旗鼓:首先,应扩大府、院、党、党团等四角沟通顺畅并确保节奏平衡。 立场整合才能脚步协同,才是负责任的执政党; 其次,只有负责任的执政党,才能原则谦卑兼具地直面民意、有效进行社会沟通。 不会落得内部方向飘忽、阵脚混乱,给人民莫衷一是的印象; 最后,当民意与党意形成默契,才有底气面对在野。 这才是所谓更大的民意做后盾。
民主时代,领导人的天职亦是桶箍。 整合党内,凝聚人民,团结国家。 最忌领导人自顾使命而千万人吾往矣,而千万人则冷看其演独角戏。 草根起家的民进党不该因连三任执政而失了应处民意与政治责任的担当。 这才是执政的责任感,先尽责任才有使命!
※作者陈柏年为旅美国际政治学者,前民进党驻美代表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