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危机!中国地方债屡破“红线”
根据最新公开的谈话纪录,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今年2月与企业家会晤期间,曾经明确表示公部门拖欠民间企业款项,除了可能对企业营运造成影响,更将“严重损害政府威信”,因此要求政府部门努力解决相关问题,似乎凸显出北京当局正意识到各级政府财政困境,正在拖累民间企业营运,进而影响整体经济成长的问题。
彭博报道指出,中国官媒新华社,近日宣传摘录整理习近平谈话纪录的专书《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与第二卷正式刊行的消息,其中,在今年2月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与包括马云在内等重量级企业家会晤时,习近平曾经呼吁政府机构应该努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情形。
根据经常向北京当局提供建言、北京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道奎估算,目前中国各地方政府积欠承包商以及公务人员的款项,达到10兆元人民币之谱,约当中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问题严重程度可见一班,因此,习近平在2月的谈话中,曾经表示“若这样的问题无法妥善解决, 可能会使受影响的私营企业经营能力遭到削弱,且严重损害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威信“。
彭博指出,近年来中国各地政府债台高筑,使应付款项的拖欠逐渐成为严重危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成长力道不足、房市持续低迷,使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形,连带让税收出现短少,原本就已萎缩的偿债能力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北京当局在2024年11月祭出了高达10兆元人民币的“化债”方案,协助各地政府大幅减少隐性债务,另外也准许各级政府动用约4000亿人民币的发债额度,期望能够尽快解决相关问题,习近平在谈话之中,也曾强调要“解开这个疙瘩,要从政府、从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带头做起”,凸显出公部门财政问题,正在对民间经济成长动力造成严重影响。
最新出版的谈话辑录内容显示,习近平在今年2月时,就曾警告公部门拖欠款项,将会严重影响政府威信。 (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