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乌克兰只剩2条路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俄领袖会谈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落幕,俄罗斯的目标不只割地,还迫使乌克兰屈服,如今,这场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可能只剩2种结局:一是乌克兰割地止战,未来受到盟军援助与安全保证,类似1953年韩战模式; 二是实际丧失国家主权,再度沦为俄罗斯的附庸,等同彻底投降。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美俄会谈结束后表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长久之计,必须消除一切危机根源。 所谓危机根源包括乌克兰的亲西方路线与北约东扩。 这凸显普京从未放弃终极目标:恢复对莫斯科对乌克兰的政治掌控,重建在欧洲东部的影响力,并夺回全球强权地位。
结局1:割让失土,接受欧美盟军保护
华尔街日报说,乌克兰领导层已私下接受,无力完全收复失土。 总统泽伦斯基也表态愿在先停火冻结前线后,再就领土谈判。
基辅与欧洲强调不会在法律上承认俄罗斯占领,但会接受现实。 理想情况是把俄罗斯限制在目前已占领的约1/5国土,避免进一步失地。
欧洲各国与乌克兰希望通过强化军防与西方安全承诺,确保剩余80%领土的安全。 英法更考虑派兵驻乌,美国是否参与则未定。 这种结局类似1953年韩战后韩朝分裂,但由美军驻防保障韩国。
对普京而言,这将是失败:只握有20%残破土地,却永远失去大部分乌克兰,还要看着西方军队保护他口中的兄弟民族。 除非战争带来不可承受的经济与政治风险,否则普京不太可能接受这样的收场。
柏林智库德国国际安全事务研究所俄罗斯经济专家克鲁格(Janis Kluge)指出,俄罗斯目前的观点是,不可持续战争,但乌克兰更撑不下去; 等到经济问题逼迫俄罗斯停战之际,乌克兰已先一步垮台“。
结局2:割让失土,沦为俄罗斯附庸
另一个更危险的结局,是乌克兰不仅失去东南部大片领土,连残存国土也无力抵抗俄罗斯第三次入侵,迫使基辅在内政外交上对莫斯科俯首称臣,沦为附庸地位。
这意味着乌克兰将实际丧失主权,相当于向俄罗斯投降。 普京若要达成这样的结果,仍需依靠战场压力。 虽然俄军推进有限,但策略是透过持久战与消耗战,企图耗尽乌军兵力与抗战意志。
目前乌军虽疲惫且兵力不足,仍展现强韧抵抗力,加上无人机战争更有利于守方,使俄罗斯难以迅速取胜。 不过,专家警告:若基辅未能解决兵源与指挥体系问题,长期下来可能不会在战场上彻底溃败,却会逐渐被拖垮。
多数分析指出,俄罗斯在人口、兵力与资源上占优,似乎比乌克兰更能持久。 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战争专家考夫曼(Michael Kofman)提醒:“这场战争的历史显示,乌克兰始终展现出适应力与韧性”,持续战争的最终结果仍是未定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