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反了!习急招丁薛祥蔡奇问话

万维读报 2025-08-08 21:49+-

1、都反了!习急招丁薛祥蔡奇问话

四川江油事件尚未平息, 8月7日云南一名男子在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门口举牌“习近平走人”,身在北戴河的习近平已经坐不住了,急招丁薛祥和蔡奇问话,并问责四川省长施小琳维稳不力及信息外泄问题。有爆料指,施小琳是丁薛祥的情妇,而主管宣传的蔡奇也难辞其咎。据说,丁薛祥非常恐慌,而蔡奇虽然也表示痛心疾首,但对丁薛祥还是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四川江油事件的背后,还牵涉丁薛祥、王小洪、蔡奇之间相互拆台的权斗。

海外时评人士文鸣分析指出,江油事件原本可以柔性处理,轻松化解,但在一众官员的任性蛮横之下,逐渐让民愤走向失控。事件发生后,江油市市委书记、市长董正红被免职,她上面是绵阳地区市市长李云责任待查。注意:李云就是现任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的老公,而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施小琳都很紧张。尽管现在江油的街头,已经是几乎见不到人群的聚集了。但是,舆论还在发酵,在国内网络严格到变态的封杀下,依然有大量网友把相关视频,通过各种包装,在微信、抖音平台传播。

就在成都世运会即将开幕前夕,四川搞出这么大动静,对四川省委书记、省长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政治事故。现任四川书记王晓晖是地地道道的王沪宁的人马,但出了这么大的事,最起码一顶“治川无能”的帽子是摘不掉的。而省长施小琳则是省级第一直接责任人,1969年出生的施小琳是浙江余姚人,1990年在上海参加工作,此后一直在上海任职,2017年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小琳不但是丁薛祥夫人的闺蜜,还跟丁薛祥关系密切。此外,施小琳的仕途升迁还有另一位贵人,2017年10月,63岁的韩正当选政治局常委,2018年5月,施小琳出任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21年任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成为当时全国各省会城市中最年轻的党委书记。在韩正2023年4月退休之前,还在为施小琳安排并得到了丁薛祥的加持。网上普遍让认为施小琳是韩正的人,但韩正卸任常委后,施小琳跟丁薛祥走得更近,据说对丁言听计从。海外时评人士老灯曾爆料,施小琳是丁薛祥的情妇,施小琳通过丁薛祥的指点,总能干出习近平想干的事,再加上丁薛祥提携,升官自然就不难了。2023年,施小琳出任四川省委副书记,2024年7月出任四川省长,晋升正部级。

文鸣指出,原本施小琳还会继续升官,当一届四川省长后会升官进京。但这次江油事件,可能会彻底断送丁施两人的好事。而江油事件外传进而震惊世界,则是源于掌握新闻宣传的蔡奇有意放行,以报当年丁薛祥联手王小洪试图搞掉自己的一箭之仇。8月4日江油事件爆发,层层上报到施小琳那里,据悉施小琳第一时间向丁薛祥求援,该怎么办,丁跟公安部长王小洪商量,决定强力镇压,并制定了相应计划,交付施小琳指挥下面行动。而这一切蔡奇一清二楚,暗中指令不动声色,让信息暴露出去,破坏他们的好事。稍早前,海外时评人士蔡慎坤就指出,江油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登上热搜,跟网信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很大关系,事情闹得越大,对王小洪越不利,没有蔡奇精心布局或者默认,江油事件不可能一下子轰动全网,震惊世界。

2、深圳豪宅价格暴跌  业主联手保价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即使是曾被视为“只涨不跌”的深圳豪宅,目前也陷入房价下跌的困境,让业主们备受煎熬。“每日人物社”8月6日讲述了几个真实的故事,从中可见富豪们的无奈心酸。

30岁的金金称,在自己结婚前,父亲在深圳市中心买下一座180平方米的豪宅,当时花费3,000多万。但在目前,这套房子只值2,700万。金金介绍,房子刚盖好时,售价在每平米11万左右,后来价格一路上涨,巅峰时成交价近18万一平米,如今房价差不多又跌到每平米15万。在住进来的这几年,“我明显感受到,身边的业主们对资产缩水相当敏感,外面市场上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业主群就会上演一轮‘房价保卫战’”。有一次,小区一位业主把一套房子的出售信息发到业主群,并留言称,“这是谁啊,挂个14万多的价格?”这时有业主跳出来劝“100多万的差价我来出,别贱卖了”。虽然大概率是玩笑话,但能看出来,大家都对价格的波动都很紧张。

现在,那些把几千万豪宅当作投资品的业主被称为“炒房团”,他们一旦发现哪家挂牌待售,就会在第一时间把户号和价格丢进群里,价格低了,“炒房团”成员还会上门找业主谈话,核心观点就是不能自降身价。金金说,“我们小区还很喜欢‘内部消化’,如果有一套房子出售,业主群里就会有人直接买走,或者发动亲戚朋友来买,都是为了稳住房价。不止我们小区,这两年我听说很多豪宅小区都是这么操作的,每当有人低价出售,小区的业主就会自发出手,意思就是别贱卖了,我们这些人去收吧。”现在,业主不仅要盯紧低价售楼的人,还要防着刻意引流的中介。金金的经历并非个案,据调查,深圳高资产人群在面对资产缩水时,他们的普遍反应都是“守住房价”。

其实在近几年前,深圳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尤其是豪宅,跌幅更大。今年2月,深圳核心区域的豪宅类商务公寓开启“清仓大促”,价格一度低至五折,引起市场关注。除此之外,位于蛇口片区的某豪宅小区,328平方米的户型在2023年10月成交价为5,500万。但到了11月,也就是一个月后,同一户型的成交价降至4,700万,下降幅度高达800万,引发市场震惊。说白了,深圳豪宅市场的这种“保价”氛围,是房价崩塌的直接反映。过去很多人认为,“不管经济怎么样,核心豪宅不会跌”,但现实却很无奈,“不但跌了,还跌得让人措手不及。”

3、销量断崖式下跌 中国钢琴业从崩盘到清盘

近年来中国钢琴行业逐步跌入深渊。业内人士直言,“去年是崩盘,今年是清盘。”昔日琴童正掉入求职难收入低的困境。家长们表示,“十年练习,百万投入,换来的只是一纸证书。”

北京一琴行老板无奈地表示:“今年很多琴行都开始亏本清仓了,原价5万元的钢琴,现在5000都没人要。”不仅是新钢琴,二手钢琴价格也低得离谱。在二手货平台“闲鱼”上,原价四五万的钢琴,普遍降到了几千。2024年,中国超7000家琴行倒闭,钢琴年销量断崖式下跌至19万台,相比高峰期直接腰斩。一位资深从业者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说,“钢琴是一个比房地产行业还难的行业,这个曾经的鸡娃标配,乐器中的王者,如今却沦落到造钢琴的、卖钢琴的、教钢琴的全都乏人问津、集体下岗。”

“华商韬略”报道,2025年,培训班招生愈发困难,有的机构老板雇了三个专业的招生团队,居然一个学生都没招到,这是从业多年来机构们第一次看到的景象。有不少机构试图降低学费、以价换量,却收效甚微。有的机构在转向老年市场后,又因为单价太低而难以为继。业内人士分析说,“北上广深房价松动,大厂裁员名单越来越长,钢琴作为中产阶层破产三件套中的顶级吞金兽,没落不可避免。钢琴已从教育投资中的必要投资降级为可消减投资。不能给家庭带来功能性改变,不能给孩子换来一个确定性未来,所以市场变了。”

钢琴产业的这场巨震,不仅重创从业者,更让无数琴童家庭的音乐梦想破碎。今年6月,刚从广东某音乐学院毕业的郑女士说,“为了我学钢琴,父母前后花了大几十万,毕业出来机构只给我3000元底薪、课时费提成35%,还经常招不到学生,这太讽刺了。”报道说,2025年仅有46.3%的音乐专业从业者月薪超6000元,多数毕业生需要靠几份兼职才能维持生计,收入与当初高昂的教育投入不成正比。一位上海家长的评论道出行业困局的核心,“十年练习,百万投入,换来的只是一纸证书”,“当艺术教育异化为功利性投资,这场泡沫的破灭早已注定。”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一向被视为音乐教育市场的晴雨表,它的崩盘意味着整个音乐市场的萧条。如今,古筝、长笛、声乐等培训市场集体遇冷,2025年艺考报名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低,首次跌破100万,就连央美等名校也面临招生人数未满的境况,这就是真实又令人无奈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