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欧洲,必须奋起反击中国
《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写道,欧洲人不应被川普的关税大棒迷失双眼,而忽略了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欧中贸易争端的胜负将最终决定欧洲出口型经济模式的未来。这篇题为《欧洲应奋起反击》的评论写道:
“川普的关税政策加剧了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并使欧洲人所面临的中国难题在两个层面上变得更加突出:首先,美国引入高额关税构建贸易壁垒,使欧洲人因此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近年来,欧洲对华出口持续下滑,而要想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弥补对华贸易的缺口也将因此变得难上加难。其次,美国对中国商品关闭市场之后,哪一个拥有全球最大市场的开放型经济体,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产品的首选目标呢?当然是欧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工业强国。即便是在欧盟的传统强项方面,中国也构成了越来越强劲的竞争,而借助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管制,中国对潜在施压和讹诈手段的运用也日趋成熟。在(电动)汽车生产领域,中国已经跻身世界领先国家行列。中国企业已经能够生产特种化工材料、建筑机械以及机器人,而中国对欧洲技术和专长的依赖则变得越来越小。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国经济的停滞。“
“忽视中国威胁,欧洲将付出惨痛代价”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指出,在国家投资和政府补贴政策的推动之下,中国企业的产量远远超过了其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其结果是,过去两年当中,中国出口的增幅超越了世界所有其他国家,搅乱了全球价格体系,不仅挤压了欧洲产品的海外市场,也在欧洲本土市场上对欧洲本土企业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前不久举行的欧中峰会已经显示出,在贸易问题上,欧中双方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面对中美双面夹击的局面,欧洲人必须采取坚决的行动。
南德意志报:前不久举行的欧中峰会已经显示出,在贸易问题上,欧中双方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
为了保护本土工业基础,欧盟必须准备好动用一切贸易政策工具。在当前形势下,明智的产业政策应当遵循‘欧洲优先‘的原则,包括对关键产业实施补贴,以及在公共招标中优先考虑欧盟企业等等。与此同时,进一步扩展内部市场也将变得不可避免。诚然,采取这类措施需要克服心理障碍,也要花费大量资金,但是,如果欧洲不能够认真对待来自中国的威胁,那么,长远来看,欧洲将会付出惨痛、甚至是灾难性的代价。”
中国会继续购买俄罗斯原油吗?
美国总统川普此前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采取措施结束乌克兰战争,否则俄罗斯将面临新制裁。同时,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也将面临“关税和其他措施”,矛头直指印度和中国。《世界报》报道称,目前印度的态度尚不明朗,但中国外交部本周一已明确表示,美国的“胁迫与压力”不会奏效:
“俄罗斯方面期望,中国会对川普表现出强硬的抵制态度。在通过海路进口的俄罗斯原油方面,中国的数量略低于印度。但俄罗斯天然气和原油也会通过陆路管道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双方国有能源企业签有长期合同。俄罗斯化工企业Sibur正同中石化合作,在西伯利亚东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处理设施,预计将从2027年开始向世界市场提供塑料制品。
“西伯利亚力量”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输气管道。
在莫斯科看来,中国迫于美国压力而去撕毁与Rosneft和Gazprom等俄罗斯石油巨头的合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俄罗斯出口商期望海运方面的合作也能得以延续,尤其是从俄罗斯科兹米诺港运往中国炼油厂的航线非常之短。
中国外交部周一已经明确表示,美国的胁迫与施压是徒劳的:‘中国将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这一表态也与中国在美中关税争端中的一贯表现相一致。自从川普四月份发起对华关税战以来,北京几乎对每一项美国关税都进行了对等反制。流亡俄罗斯经济学家内克拉索夫(Dmitri Nekrassow)此前 接受《共和国》杂志采访时指出:‘最近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场实验,即川普能在对华贸易战中走多远。在很多商品类别上,美国连30%的关税冲击都无法承受,因为这会伤害本国经济。’内克拉索夫表示,中国完全有能力接受俄罗斯的全部原油出口,因此其他国家其实并不重要。
有报道称,中美最新一轮谈判中,中国就再次重申了该国购买俄罗斯原油的‘主权权利’。数天前,路透社援引多位原油交易商的信息报道称,尽管川普发出了威胁,但中国进口商还是预定了大量俄罗斯原油,供货日期为今年九月,届时川普的最后通牒早已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