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反击奏效 俄军“人海战术”伤亡惨重
乌克兰特种部队日前在赫尔松州绿海(Zelenyi Hai)村镇发动突袭行动,歼灭一批正在摆拍宣传片的俄军士兵,成功阻断俄军试图推进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边界的行动。乌方指出,尽管俄军不断宣称取得“战果”,但事实上攻势已遭迅速瓦解。
而在顿涅茨克州前线,一名乌克兰士兵在近距离接战中,以榴弹发射器摧毁一处俄军碉堡,单枪匹马突击获胜。根据俄罗斯消息来源透露,位于别尔哥罗德州比洛夫斯克(Bilovske)村附近的一处俄军后勤基地日前遭乌军 HIMARS 精准打击,造成约 15 名俄兵丧命,多辆军车与装备亦被摧毁,事后该基地紧急迁移。
此外,在前线地带也可见被击毁的俄军 URAL 4320 军用卡车及一门 2A18 D-30 榴弹炮,战况依然激烈,俄军装备损失不断。
文章引述一名俄军排长说法表示,这支突击小分队在近半个月的作战中遇到无人机的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
随著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昔日高成本的主战坦克如今沦为低价无人机的猎物,一架由单兵操控的无人机即可摧毁数百万美元的坦克,让俄军引以为傲的装甲洪流战术在乌克兰战场上屡屡受挫,甚至连个别步兵目标,如今也可能遭无人机精准猎杀。
报道指出,无人机除了强化打击火力,更让战场“无所遁形”,即使是民用等级的商业无人机,也能进行即时侦察,快速掌握敌军动态、补给线与部队调动,大幅提升了战场的透明度与感知能力。这种战场环境下,无论哪方稍有动作,极可能立刻遭遇攻击。
文章也回顾苏俄军事传统,直指俄军长期以来战术僵化,常以人海战术硬碰硬,不惜承受高额伤亡,形成“以人命换进展”的思维。从二战至今,俄军屡见正面强攻导致重大损失的例子。1941 年基辅战役损失 66 万人、1944 年白俄罗斯战役损失逾 50 万人、1945 年攻柏林则阵亡 3 万人、坦克损失逾 2,400 辆。
(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