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与龙,中俄没有“上限”的友谊史?
《十字架报》在网页上介绍了一部剖析中俄之间复杂关系的书籍《熊与龙,俄中关系:没有“上限”的友谊史?》(L’Ours et le Dragon, Russie-Chine : Histoire d’une amitié sans limites ?)。该书作者回顾了起起落落的中俄关系,其中充斥不信任与利益冲突。如今,中俄两国再次结盟以共同对抗美国和西方,然而这种“无上限友谊”受到严重质疑。
这部作品出自曾任法国驻北京和莫斯科大使的外交官西尔维-贝尔芒(Sylvie Bermann)之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十字架报》将这部书籍誉为“一部理解当今国际格局不可或缺的著作”。
报道首先介绍了中俄两国近年来建立起来的“无上限友谊”的背景: 2022年2月24日以来,乌克兰战火不断。此前数天,普京和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前夕热情会晤,气氛亲密。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很可能向中国东道主通报的不是战争,而是奥运会结束后在乌克兰进行的“一场短暂的特别军事行动”。而后续的发展众所周知。深陷这场战争的中国,不得不紧紧地站在俄罗斯一边,两国于次年宣布建立“无上限的友谊”。正是这种关系在《熊与龙》一书中受到作者贝尔芒的质疑。
两国最初的正式接触始于17世纪初,但起点并不顺利。西伯利亚哥萨克伊万-佩特林前往北京的外交使命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中国的礼仪规定要求外国人跪拜明朝皇帝。这一场景与当时的英国人类似,说明中西双方互不理解,彼此都以为自己才是天下的主宰。到了清朝和俄国彼得大帝时期,关系开始缓和,至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两国关系甚至趋于热络。
但19世纪,局势急转直下。俄国实力增强,征服西伯利亚;而清朝却愈发衰弱、孤立。俄国随后与西方列强一道瓜分中国,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流域和满洲地区夺取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到1949年毛泽东掌权后,中苏才正式结成联盟。但这是一种“大哥援助小弟”的关系。莫斯科的傲慢令中国感到屈辱。1960年代初,中国赶走了所有苏联专家,却也导致经济一度崩溃。在此期间,美国率先迈出与中国和解的步伐,最终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的历史性访华,以及1979年美国对中国的正式承认。与此同时,莫斯科与北京逐步解决了黑龙江的边界争议。
中国随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权力格局彻底逆转。而进入21世纪后,美国成为中俄的共同“敌人”,两国再次危险地靠近。
Russie - Chine © REUTERS - SPUTNIK
《熊与龙》这部书籍的作者指出:“回顾这两个帝国四百年来的邻邦关系,以及充满波折的历史……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这场‘无上限友谊’的持久性。报道最后指出:在当今国际格局剧烈变动、世界正朝着“去西方化”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俄中之间的“理性婚姻”,虽非正式联盟,却可能继续挑战一个缺乏团结的欧洲,并增强所谓“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正如贝尔芒所言:这些国家未来在全球治理机构中需要获得更好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