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GBU-57巨型钻地弹如何破解?中国科学家有妙招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研究团队在《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发表研究,提出能以低成本防空炮拦截美国GBU-57“巨型钻地弹”。研究指出,虽然巨型钻地弹拥有厚重的弹头装甲,但侧面钢板只有数公分厚,可使用瑞士Oerlikon GDF防空炮,在炸弹接近目标前的短暂拦截窗口内,精准射击予以破坏,并借此降低拦截成本,同时将反应时间缩短至1毫秒,具备工程实用潜力。
不过,专家提醒,拥有空中优势的国家可先摧毁防空系统,而智慧炸弹末段的“机动变轨”也会干扰拦截预测,实际作战中挑战依然艰钜。
南华早报报导,精准导引的钻地炸弹飞行速度虽慢,却携带包裹在厚重装甲中的大型弹头,让缺乏空中力量的小国只能眼睁睁看著炸弹坠落,却无力阻止。今年6月22日,当美国B-2匿踪轰炸机投掷GBU-57“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攻击伊朗的核设施时,据报导几乎未遭遇任何抵抗。
这类低成本防空炮可部署于关键设施周围进行防护,但实际运用时,防空炮必须能在敌方攻击下存活,并依赖雷达持续追踪目标,同时克服电子战干扰。中国这次研究使用电脑模拟测试,并非采用中国自制武器,而是以在中东(包括伊朗)广泛部署、瑞士Oerlikon的GDF防空炮作为模拟平台。GDF防空炮能在两秒内发射36发炮弹,在1200米距离下击杀机率可达42%。
低成本防空炮可拦截美国钻地弹。(取自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网站)
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机电工程研究所崔兴义领导的团队,于4月14日在中国顶尖军工期刊《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发表这项方法。
崔兴义指出,这种狙击式拦截具有多项优势。首先是它降低了伺服系统的需求,它也不需要反复计算,可将反应时间缩短至1毫秒。该团队还强调,这项技术已具备现有技术条件,可直接投入工程应用。
不过,战场环境残酷无情。掌握空中优势的国家,往往会先以大规模空袭摧毁防空炮,再派出轰炸机实施攻击。
而且,智慧炸弹在末段飞行时会进行机动变轨,干扰轨迹预测,而1200米的拦截窗口极为短暂,很容易一瞬即逝。对此,1位未参与该研究的北京物理学家提醒:“在中国有效的方案,未必能在其他地区同样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