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吃卯粮--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
《经济周刊》评论认为,中国经济第二季度虽然实现了5.2%的增长,但这一数据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恢复了活力。《法兰克福汇报》指出,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只会激发中国自主研发相关技术的动力。
《经济周刊》发表评论写道,得益于出口业提前发货,以及政府提供的消费补贴,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实现了5.2%的增长,但这样的经济模式却很难保持韧性。这篇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具有欺骗性》的评论写道:
“很多出口商利用了北京和华盛顿今年六月达成的关税休战协议,提前执行订单。中美间的关税休战将持续到八月份,而休战效益在六月份得到了充分显现:与五月相比,对美出口猛增32.4%,而稀土出口更是一度增加了60%。
与此同时,前一段经济复苏的第二个重要支柱-消费,也远不如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提供购置汽车和家电的补贴,加上降息和优惠劵等措施,极大促进了今年上半年人们的购物热情。但目前,刺激措施的效应显然已经变弱。囤钱又开始成为很多中国人的首选,这不仅是因为对失业的担忧,也是因为收入不再增长。很多德国企业也抱怨说,中国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
评论指出,狂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令中国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对于将几乎全部家当投入房地产的大多数中国中产阶级来说,每一次房价下跌,都会让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
今年六月,中美高级官员在伦敦达成关税“休战协议”,有效期三个月。
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
“激烈的价格竞争给一些重要产业带来了沉重负担。而电动车和光伏行业还不得不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为消化库存,许多企业采取了激进的降价措施。北京最高层也不得不发出警告称,要防范‘无序的低价竞争’,而应集中精力提升质量和创新。但迄今为止,北京并没有拿出降低产能和叫停价格战的具体方案。
这一切都不是新出现的问题:早在十年前,中国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国有企业就经历过类似的去产能行动。一些工厂被关闭,大批工人不得不接受转岗培训。而今天的形势则更加艰难和复杂,因为现在受产能过剩冲击的主要是私营企业。北京虽然提出了警告,但迄今为止却拿不出应对之策。
中国企业圈里,‘内卷’成了流行词:这是指在一个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有参与者都在徒劳的拼命竞争,但却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阿斯麦前任董事长韦宁克:出口禁令,只能激发中国自主研发高性能光刻机的动力。
“出口禁令,只会激发中国自主研发高端光刻机的动力”
荷兰的阿斯麦公司ASML是全球光刻机领域的龙头老大,但受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管制的影响,该公司的股价已从去年夏季的最高点,下跌了近三分之一。《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写道:
“今年年初,一个消息震惊了股市:中国的Deepseek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模型,而它使用的却是较低端的芯片,此举似乎令高端芯片生产设备变得可有可无。而随着川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尤其是他今年四月的玫瑰园讲话之后,阿斯麦又开始面临第二重政治风险:加上关税之后,一台高端光刻机的成本可能会从2.5亿美元飙升至3.25亿。阿斯麦财务总监表示,全球经济将因此受到冲击。
阿斯麦目前已为 2026 年的‘零增长’做好了准备,这是这家公司过去十多年从未有过的经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几乎未被公开讨论的隐忧:光刻设备的技术垄断还能维持多久?中国人的研发又进展如何?2024 年退休的阿斯麦前任董事长韦宁克(Peter Wennink)曾发出警告说:“通过颁布出口禁令,政界其实是在激发中国自主研发高性能光刻机的动力。”
“短暂的关税休战,促使出口商提前完成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