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领导俄国25年 挡不住接下来的大变局

凤凰网 2025-07-17 13:33+-

 

  普京领导俄罗斯25年,他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也挡不住接下来的大变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发表评论文章,题为“普京平衡政策的极限”。文章中,两位研究俄罗斯的美国教授提出了他们的核心论点:过去25年来,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营造出了一种微妙的稳定,这种稳定支撑起俄罗斯赢下一场又一场的对外战争。但如今,这种稳定正走向终结的边缘。

  文章指出,普京在2000年首次担任总统后不久,便着手整顿“只手遮天”的寡头势力,同时通过民生改善和经济复苏来维系不断壮大的中产群体。

  他精心构建的国家治理理念,融合了历史叙事与民族认同,既激发民众的自豪感,又避免引发社会分裂。

  可以说,普京的上台,为俄罗斯人送上了他们最为珍视的礼物——稳定。

  相比之下,美国政局近年来动荡不安、欧洲正遭遇二战结束以来最惨烈的战火、中东则依旧混乱不堪。

  事实上,普京政府“稳定至上”的国内策略,自二十年前已初现端倪:即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确保国内社会免受直接冲击。

  2008年的俄格冲突,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他都成功了,而2022年开始的“特别军事行动”,则是这一战略的集大成之作。

  在战争开始前,普京或许就已经设想了这样的结果:自己的个人历史地位,以及俄罗斯的民族认同,将因一场军事上的胜利而得到空前的强化,从而允许他顺利选定接班人,确保俄罗斯的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为了避免破坏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希望能够速战速决。2022年3月的土耳其谈判,他几乎快做到这一点了。

  【为了避免破坏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希望能够速战速决】

  然而天不遂人愿,本应速通基辅的“特别军事行动”却演变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到2026年2月,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将与卫国战争的时间一样长。

  二战将苏联推上超级大国的宝座,而俄乌冲突却导致俄罗斯的国际和地区影响力持续下滑。

  2023年,当俄罗斯的盟友亚美尼亚将纳卡地区拱手让给阿塞拜疆时,俄罗斯反应冷淡;去年12月,俄罗斯亦未能阻止阿萨德政权的崩溃,丢掉了叙利亚;到了今年,伊朗又面临美国和以色列(专题)的双重打击,而莫斯科对此只能无奈旁观。

  经济层面的危机同样严峻。在西方制裁、欧洲市场流失、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军事资源过度倾斜的多重压力下,俄罗斯经济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今年前6个月,俄罗斯通胀率超过9%,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则仅为1.4%。

  在上个月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经济发展部部长西卢安诺夫直言不讳地表示:

  “俄罗斯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而且所有这些数据都只是冰山一角。”

  同时外部环境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川普(专题)调整了对俄乌冲突的立场,他承诺通过北约向乌克兰输送先进武器,并威胁对俄加码制裁。同时,欧洲正在加大防务投入,继续支持基辅。

  文章认为,这些事态的发展,可能会扰乱普京精心维持多年的平衡。

  俄罗斯人不反对普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反对战争。理想幻灭的现役士兵和退役老兵可能是不稳定的变数,2023年6月的“瓦格纳兵变”无疑给普京上了一课。

  而另一个潜在的不稳定源头,是俄罗斯的精英阶层。虽然目前这些人尚未出现公开反叛,但部分权贵阶层早已开始试探性地表达对战争的不同看法、

  而为了压制潜在的政治威胁,尽快取得最终的胜利,普京政府可能会彻底放弃其“稳定至上”的国内策略,打破这一持续25年的平衡,加倍地向这场战争投入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

  整体来看,这篇文章的一些分析角度的确非常新颖,也能够得到一些最新消息的验证。

  比如最近就有多个消息来源指出,普京希望在今年冬天来临之前控制乌东四地全境,以迫使乌克兰在谈判桌上承认现实。

  【过去25年来,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营造出了一种微妙的稳定】

  不过文章观点的问题也同样明显——反对战争就是反对普京,两者不能分开来讲。

  而在普里戈任以及纳瓦利内(俄最大反对派领袖,去年2月死于狱中)死后,俄国内就没有什么能真正威胁到普京地位的反对派势力。

  热知识:哪怕是在所谓“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民调中,普京的支持率也是长期稳定在七成以上,基本盘很稳。

  西方指望所谓“理想幻灭的现役士兵和退役老兵”造反,抑或是废拉不堪的俄罗斯寡头突然“硬起来”,说实话,还不如指望乌军一路打到莫斯科去。

  这几年的冲突,其实早就打破了很多人的滤镜,所谓的“战斗民族”,不过是对内唯唯诺诺,对外也无法做到“重拳出击”罢了。

  • 最新评论
  • justin1234

    那西方打得怎么样? 1) 西班牙被北非摩尔人统治750年。 7000非洲摩尔人征服西班牙。 摩尔人, 维基百科 2) 1920年代, 西班牙被北非摩洛哥部落击败。 西班牙死伤5万人。 摩洛哥死伤3万人。 里夫战争, 维基百科 3)1895年, 非洲埃塞俄比亚人打败意大利。 意大利死7500人, 被俘2000人。 埃塞俄比亚死7000人。 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维基百科 4) 2战, 法国6个星期亡国。 德军战死5万,消灭法军220万。 法国战役, 维基百科 5) 2战, 新加坡战役, 日本死一千多,俘虏大英帝国近十万士兵。 新加坡战役, 维基百科 6) 美军也门胡塞武装的拖鞋军。 美军在也门附近水域有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两个航母编队。 美军在也门损失7架“死神”无人机,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 杜鲁门号航母舰体受损。停靠希腊港口维修。 损失三架大黄蜂战机。每架估算造价约6000万美元。 耗光导弹,撤出红海。 7)阿富汗战争 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保安部队死亡7万人。 联军死亡3500人。 承包商和工人死4000人。 西方及其附属一共死76500人。 塔利班死亡8万人。 War in Afghanistan (2001–2021),Wikipedia. (阿富汗战争, 英文维基百科) 中文维基的美分竟然伪造数据, 中文维基数据, 阿富汗保安队6500人阵亡。 阿富汗战争 (2001年—2021年), 中文维基百科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