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上下 习主席的话没人听了
1、全军上下 习主席的话没人听了
近年来,南海局势持续紧张,黄岩岛作为中共在南海的战略要冲,长期以来是舆论焦点。然而,从今年5月31日至7月7日,整整37天,黄岩岛在官媒上销声匿迹。过去熟悉的宣传套路——三天两头发布驱离视频、《人民日报》刷屏、外交部强势表态,突然全线静音,这一异常现象引发外界广泛猜测。有分析指出,这不仅是宣传策略的调整,更是中共军方主动“闭嘴”,背后更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与内部博弈。
过去,中共在黄岩岛的动作从不低调,驱离菲律宾船只、发布喊话视频、展示军舰巡航,几乎是宣传部门的标配。然而,此次37天的沉默打破了这一惯例。海外时评人士江峰分析指出,这并非菲律宾停止活动,而是中共军方改变了策略。一位军方人士直言:“我们干了,也干得扎实,只是没必要天天上新闻联播。”这句话透露出军方的核心态度:行动不再服务于宣传,而是回归实战本质。江峰指出,军方的沉默是一种系统性的“拒绝”。过去,每一次巡逻、驱离的视频都会被党媒剪辑成“战前动员”,为党内制造“胜利”叙事。军中流传一句话:“做事可以,露脸不行;备战可以,被宣传不行。”为避免被包装成“领袖部署”的宣传工具,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下令“全军降温,停演停秀场”,素材不再上交。黄岩岛的沉默不是疏忽,而是军方对政治宣传的抵制,是一种主动的“防守”。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军方不愿为习近平不切实际的政治目标背锅。黄岩岛曾被规划为“东方夏威夷”,蓝图宏大:两条3000米跑道、一个可停靠航母的深水军港,预算堪比十个珍珠港,旨在控制巴士海峡、封锁苏比克湾。然而,这个计划至今停留在纸面上。因为中共军方清楚,启动黄岩岛建设将触碰美国红线,引发外交抗议、航母部署、联合军演等一系列反应,最终可能导致局势失控。更重要的是,军方内部评估认为,当前作战体系已严重受限。中央军委四总部被打散,总参谋部仅剩几个局,信息链和指挥体系断裂,即使建成岛礁,也无人能有效调度。黄岩岛的沉默,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中共军方不愿陪演,也不愿为不成熟的战略冒险。
黄岩岛的沉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军方战略重心转移的体现。据悉,中共军方正在将注意力转向藏南地区,筹备一场可能的地面战争。今年3月至4月,3000名中共特种兵在缅甸北部修建战备公路,从云南经缅北直达藏南,绕过冬季无法通行的西藏运输线。这条“温带补给通道”旨在为藏南冬季作战提供后勤保障。与此同时,《人民日报》7月7日刊发整版文章,回顾滇缅公路的历史,表面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实则暗藏动员信号。江峰认为,这篇文章意在为藏南备战造势,暗示军方正通过陆地布局寻找突破口。为何选择藏南?张又侠作为陆军出身的将领,深谙地面作战的优势。相比南海的复杂局势,藏南的战略环境相对可控。黄岩岛建设一旦启动,将面临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多方围堵,触发第一岛链联盟的集体反应。而藏南问题主要涉及中印双边,国际社会干预的可能性较低。军方认为,藏南作战是“单挑”而非“群殴”,风险更可控,且中共在地面战争中有丰富经验。然而,藏南作战并非没有风险。一旦开战,印度可能在克什米尔方向牵制巴基斯坦,迫使中共陷入两线作战。最坏的剧本是,藏南战败导致西藏防线崩溃,拉萨动荡,西藏问题从内政升格为国际政治危机。
黄岩岛的沉默与藏南的备战,折射出军方与习近平之间的微妙博弈。江峰认为,军方的“不配合”已从局部蔓延到整个系统。以2025年的九三大阅兵为例,这本是习近平展示军队忠诚的舞台,但军中反对声浪高涨。许多将领私下抱怨:“经济这么困难,周边局势这么紧张,还要花天文数字搞阅兵,这是劳民伤财。”更有军官直言:“没当过一天兵的人,拿着图纸指手画脚,这仗怎么打赢?”张又侠主导的这次阅兵,表面是对抗外敌,实则是一次内部清算。他借机重新分配军内资源,将习近平安插的“习家军”边缘化,拆散混编部队。这种动作表明,军方不再完全听命于习近平。江峰直言,当前的局势如同一张危险的赌桌:军方不想打、不敢打,习近平不能打。藏南的备战或许是军方在高压下的妥协,但能否实现战略目标,仍是未知数。黄岩岛的沉默与藏南的躁动,共同勾勒出一幅复杂而矛盾的图景:中共在内外压力下,正艰难寻找出路。
2、王毅卢比奥最新会面 北京口风变了
7月11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美国务卿卢比奥与中共外交部长王毅举行双边会谈,这次罕见的会面,除了公布一张正在会谈的照片,没有公布合影,看不到有没有握手。但北京的书面声明却与以往不同,没有提及任何摩擦点,甚至没有提及台湾。
公布出来的会谈照片双方各坐一边,王毅似乎显得有点“霸气”,让人想起2月份他与卢比奥首次通话时劝人家“好自为之”的居高临下,当然这是北京公布的说法,卢比奥后来表示,并没有听到对方使用该词,如有,他会对等回敬。照片上,卢比奥双手放在面前的桌上,注视着镜头,表情有点严重。美联社报道说,两位外长及其代表团在会谈开始时有合影,但未向外界公布,会谈时间据报是一小时。如果这被视为是一场为未来的习普会开路的会谈,双方会谈的场面让人怀疑这将在短期内会成为现实。
不过,这次会面,王毅方面没有像上次通话那样,强调是“应约”,那次毕竟是撕破脸皮以后首次通话。这次双方都公布了简短的声明,双方的语气比较缓和。中共外交部的文稿称“双方一致认为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美国务院发表的书面声明也说,“这次讨论是建设性和务实的”,双方都提到了“管控分歧”。卢比奥在记者问到川普是否与习近平举行会谈时表示,“可能性很高”,双方都有强烈的会谈意愿。不过,中方通稿对“习普会”只字未提。与以往相比,中方的书面表达也比较缓和。法新社认为,与中方表述与华盛顿外交会晤通常公告不同,没有提及任何摩擦点,甚至没有提及台湾。不过,北京的声明中仍然含着明显的要求:“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找到“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法广》的评论指出,卢比奥王毅两人相会的背景其实极其敏感,中美贸易战“暂停”,但川普的贸易大棒悬着,且同时明确表示愿意与习近平面对面会谈。据美媒透露,川习会能否实现,北京还在一个关键点上与美方执着,川普如访问北京,一定要在台海问题上有明确承诺。可现实是,北京越是威胁台湾,华盛顿对台湾的加持越是加大,此举让北京更加愤怒。眼下,华盛顿与北京的三大摩擦:台湾、贸易以及高科技,哪一个都不轻松。
3、党媒号召“同志”回归 网友吐槽吃饱了撑的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近日突然刊文,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引发网络大吐槽。网友斥党媒“吃饱了撑的!”“在同志称呼流行的时代,等级却是最森严的!”
党媒7月7日的文章开头直言中国人曾广泛地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同志”一词,因其是一种“一视同仁”的称呼,且“也有志同道合之感”,然而,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导致称呼变得日益多元,像是先生小姐、帅哥美女、老板、师傅、老师等。文章称,这些称呼刚开始会让人感到新鲜,久而久之便会腻味,甚至批评“小姐”这个称呼会让人感到“轻薄”,文章提及在中国“民风纯朴”且“人人平等”的时代,“同志”这个称呼是多么地得体有礼。该文发布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累积阅读量超6300万次。
同时,这篇文章也引发网友们热议和嘲讽。有网友嘲讽:“文革馀孽”、“道不同,何来同志?”、“发工资的时候没见是同志”、“吃饱了撑的”、“ 作者是空调房坐多了吧,有时间出去搬两车砖”。一位北京网友发帖:“真正的社会进步不在于称谓的复古,而在于每个称呼都能自然体现相互尊重。衡量政策合理性的标准,应看其是否真正提升了社会交往的文明程度,而非简单回归某种历史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