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闯“大祸” 在场官员惊呆
1、王毅闯“大祸” 在场官员惊呆
中共外长王毅6月30日至7月6日访问欧盟总部、德国和法国,这次访问王毅的主要目的是为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做准备,为习近平提前探路,在北京眼中,欧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制衡美国的关键力量。据最新爆料,7月2日王毅对欧盟最高外交官卡拉斯说,北京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利,因为中共担心美国随后会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据悉,一些参与其中的欧盟官员对王毅如此坦率的言论感到吃惊。有网友调侃,王毅一不小心说了实话,这话表面上中共力挺俄罗斯,但仔细一想,这话的意思就是北京躲在背后,让俄罗斯冲在前面对抗美欧当替死鬼,这话要是普大帝听到了,还不得恨死老习同志,王毅这次恐怕是闯下大祸了。
据南华早报报道,王毅7月2日对欧盟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发表的这番言论,证实了布鲁塞尔许多人认定的北京立场。长达四个小时、涉及广泛地缘政治和商业纠纷的马拉松式的辩论中,一些欧盟官员认为王毅是在给卡拉斯上现实政治课,其中一部分要点是北京认为华盛顿很快就会把全部注意力转向东方。对王毅在布鲁塞尔的讲话的一种解释是,虽然北京并没有要求战争,但只要美国继续介入乌克兰问题,战争的延长就符合习近平当局的战略需要。换言之,北京希望俄罗斯拖住并消耗美国。据说当天对话的基调是尊重的,尽管气氛紧张。尽管如此,一些业内人士还是对王毅在距离欧洲与中共领导人峰会仅有三周之际发出得信息感到惊讶,任何魅力攻势的表象都已烟消云散。
另据法新社稍早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当天与王毅正式会晤前,就尖锐地点明了中共“既要又要”的意图:她批评北京“一方面助长在欧洲的战争,同时又寻求与欧洲建立更紧密关系,中共必须处理这种矛盾。”卡拉斯还说:“中国企业为俄罗斯持续侵略提供了救生圈。”卡拉斯强调,“北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在安全层面上,欧中之间关系承受着与日俱增的压力。”她批评中共发动“网络攻击,干涉欧盟民主,从事不公正贸易,这一切活动损害着欧洲的安全和就业。”要求北京必须“停止对欧洲的安全威胁”。显然,欧盟把习近平当局停止滋养俄罗斯战争作为与其改善关系的重大前提之一。此外,由于中欧关系紧张,北京计划将原定于7月下旬在中国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议程缩减一半。彭博社7月3日消息,北京要求取消为期两天的中欧领导人峰会的第二天行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原计划于7月24日前往北京与习近平和李强会面,然后于7月25日前往合肥参加商务峰会。目前的安排只保留了在北京一天的行程。
一直以来,中俄双方貌似亲密无间,习近平5月7日赴抵达莫斯科出席二战胜利日阅兵,为普京撑场,作为回报,普京已经宣布将参加9月3日的天安门阅兵活动。不过,外界普遍分析认为,迫于形势所迫,中俄目前只不过是各怀鬼胎、相互利用而已。 海外时评人士唐靖分析指出,习近平和普京互相利用,普京知道,眼下俄罗斯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共的输血,不光是经济,包括武器,很多零部件,也不排除普京希望在俄乌战场上获得更大的利益,把习近平当作向川普施压的一个筹码。另一方面,习近平也将普京作为他的一个筹码。中共现在日子非常艰难,习近平要继续唱联俄抗美的一出戏,借此来对川普施加压力。所以习近平普京两人是各怀鬼胎、相互利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有关习近平失势的传闻不断,稍早前曾有爆料,中共高层已经达成“西山共识”,调整外交战略,推动“和美远俄”,尽快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以挽救经济,与俄罗斯保持距离。有分析指出,普京作为习近平近年来的盟友,一旦被疏远,恐怕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2、“大而美”法案众议院闯关成功 送交川普签署
作为美国总统川普国内施政的核心议程之一,“大而美法案”7月3日在美国会众议院闯关,尽管众院少数党领袖杰佛瑞斯发言超过8小时来拖延投票,不过众院最后仍以218:214票,成功在美国庆日前通过了该法案。白宫发言人李维特随后宣布,川普将于7月4日美国庆日当天签署这项法案。
7月1日,美国会参议院历经超24小时不间断开会,最后由副总统万斯投下关键票,仅仅以一票的优势将“大而美法案”送出参议院,法案接着进入众议院,针对参议院修正的内容投票。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原本计划最快7月2日在众院投票,但碍于气候因素,多位众议员未能及时赶回华府,同时部分共和党议员也对修改后的法案内容持保留态度,共和党必须在最后一刻争取足够的支持,让法案过关。经过数小时的延迟后,约翰逊成功说服持反对意见的议员,让众院在7月3日凌晨完成程序投票,将法案送入最后投票前的辩论。
由于各党领袖可不限时间发言,杰佛瑞斯于3日凌晨5点左右上台展开马拉松式发言,总发言时间超过8小时,打破众院发言时间纪录,把投票时程拖入下午。虽然共和党议员最后有2人跑票,但法案还是以218:214的票数过关,让共和党成功在国庆日前通过法案。“大而美法案”的内容超过900页,包括大规模减税、节省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边境与国防安全支出等,被视为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因涉及福利等敏感政治议题,两党对法案内容分歧严重,共和党党内也存在不同看法。
3、中国电动车泡沫即将破裂 意味着什么?
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恐怕也是最脆弱的。2024年,中国售出1200多万辆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而这一增长的代价也是昂贵的:补贴、毁灭式竞争和令人质疑的销售手段。如今的中国电动车市场,正面临泡沫破裂风险。
德国《商报》这篇名为“中国电动车泡沫即将破裂”的评论写道,西方汽车制造商还在讨论如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制造商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早已明确:中国的这一体系过热,而大爆裂还在前面。市场领头羊比亚迪的这一征兆最为明显。尽管市场动力减弱,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仍全力生产,而结果是巨大的产能过剩——在汽车行业,这与停滞的生产线一样致命。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上包括小米在内的新竞争者全力出击,后果是:市场进一步挤压,价格战更为激烈。而比亚迪身处其中,难以刹车而不有损其成功故事。这让人会想起中国工业此前的产能过剩案例:光伏、风能、房地产,都是急速增长,直到破裂。已有企业家将比亚迪与恒大相提并论。即便这仅仅是同行之间的龃龉,当北京如今也开始敲响警钟的时候,就应当认真对待这样的说法了。电动汽车的增长热潮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等到中国电动汽车泡沫破裂,全世界都将有所感受。
同时,德国《世界报》近日也就该问题指出,比亚迪将车辆卖给自家经销商或租车公司,使这些汽车成为“二手车”,低价流入市场,导致新车价格下滑。德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杜登霍夫批评比亚迪在欧洲缺乏销售战略,盲目进入市场,损害品牌价值。他强调,汽车需保持长期价值稳定,若新车三年后的价值不足售价的50%,这对车主将是灾难。
其实,这场危机已经在中共国内开始显示,中国汽车业处境困难,陷入残酷内卷。四家长江三角洲的汽车经销商协会联名向车厂求助,自曝陷入生存危机,呼吁停止强制经销商赔本卖车。网上传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汽车经销商协会6月30日发出的联名公开信,内容是“敦请主机厂改善长三角地区汽车经销商经营困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的汽车销量占中国总销量的25%。公开信中,首先叙述了长三角经销商面临的困境,包括库存压力突破警戒线、现金流危机加剧、销量断崖式下滑、成本与考核压力双重承压等。陆媒报道,在汽车行业无序竞争、市场价格战不断、整车厂帐期长等压力之下,处于行业中下游的汽车经销商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普遍面临“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境地。“难赚钱”导致很多汽车经销商选择退出销售网络。统计显示,2024年全中国汽车4S店退网数量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