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数学家海归回国,89年后曾加入民运组织
70岁的美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近日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受聘于中大香港高等研究院。消息传出之后,引发广泛的关注。
这不仅因为张益唐是全球顶尖数学家,标志着中国迎来新一轮的科学家归国潮,而且由于其传奇色彩,竟然有7年在美国居无定所,打零工,属于“大器晚成”。
1985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取得硕士的张益唐赴美留学,入读普渡大学,师从华裔学者莫宗坚,花了7年才拿到博士,但毕业后未拿到导师推荐信,长期靠打杂糊口,包括当过会计。
对于师徒恩怨,张益唐去年受访仍然意难平,“我只能说我是被他(莫宗坚)耽误了”。他后来在新罕布夏大学做只负责上课的“编外讲师”,其实也是“打零工”,但未放弃对数论领域的钻研,直到2013年57岁头发斑白时,才因“孪生素数猜想”一举成名。也在这年,在异国他乡漂泊25年的他才首次返国。
他自我总结,成功的原因在于专注,“没有甚么特别的力量在支持着我,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也仅仅是我对数学纯粹的热爱而已”。对于自己大器晚成一事,他说自己很“淡定”,还用杜甫的诗句“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来形容自己的心境。
张益唐身上还有一个标签,就是1989后加入民运组织“中国民联”,与北大校友胡平等是好友,但他对现实政治不感兴趣,没有参加活动。
70岁的美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中)近日全职加盟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去年4月,任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张益唐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访问,提到未来的计划,已表示自己还是要回国的。对于中美数学研究的差距,他认为:“缩小了,但还没有缩小到特别接近。
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个数学大国,但好像还不是数学强国。就是那种最尖端领域的数学家,中国还没有几个。”
“现在大家也意识到了,还是要重视科学研究,否则在关键的地方总要被别人『卡脖子』。重视科学尤其要重视基础科学,而数学是基础科学中最基础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