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离世|情人久美子女儿:母亲唯一爱过的男人

香港01 2025-07-01 17:09+-

曾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的蔡澜6月25日离世,在哀悼这位才子的同时,他与日本情人久美子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获得外界关注。

久美子的女儿Anna Dubosc为怀念同样已离世的母亲,早前曾为法国一本时尚杂志撰写一篇有关其母的文章,当中提到她一直知道其母亲爱过一个中国男子,而这人亦是母亲这辈子唯一爱过的男人,他就是蔡澜(Chua Lam)。Anna Dubosc亦提及曾在80年代与母亲一起来香港探访蔡澜。

Anna Dubosc在母亲久美子的葬礼上,意外地发现母亲移居法国前在东京生活的一批旧照片。

?以下是Anna Dubosc文章中有关蔡澜的节录:

在久美子的葬礼上,我遇见黄森(Richard Wong),一名来自新加坡的华人,在巴黎生活了30年。他给我看了1964至1966年间,在东京为我母亲拍摄的照片。我并不了解那个时期的母亲。

1964年,黄森移居东京学习日语,与他的新加坡朋友Chua Lam(注:蔡澜是新加坡人,英文名 Chua Lam 是福建话发音)一起学习。

他们两人在新宿大久保附近合租一间公寓,每天都会去近代美术馆四楼的电影院。

正是在那里,蔡先生第一次遇上我的母亲。他曾在黑暗中听过她的笑声,等到灯光重新亮起,才看见笑声背后的那张脸。

蔡澜上世纪60年代在东京留学期间认识久美子:

当时,久美子住在东京市中心高圆寺区,一间只有几张榻榻米大的单房公寓。

黄森和蔡澜总是喜欢去她家玩。黄森一直告诉我,他们三人形影不离,

就像法国电影《祖与占》(Jules et Jim)那样。

对我而言,她反而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电影里那些女性──那些拒绝结婚、酗酒、抽烟、

总是让其父亲担心的女性,她们代表一个正在改变的社会。

我一直知道,我的母亲爱过一个中国男人,他亦是她唯一爱过的男人。

我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人的口中,听过这种说法,但从未从她口中听过。

当她提到蔡先生时,并没有明确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地吐出一个字:“蔡”(Chua)。

1980年代末,蔡先生成为著名的专栏作家和监制后,母亲带我们去香港探他,

但我对蔡先生毫无记忆,这是我杜撰的吗?还是我虚构出来的故事?

母亲想和蔡先生久别重逢的计划,是否只是我想像出来的?

她有在某个晚上私下跑出去见他吗?

母亲有将我和妹妹留在饭店,还是我们一起在咖啡馆与蔡先生相聚?

我已记不清了。

但他确实存在,

在她的故事里,

在她的文字里,

在我们成长的那个陌生的语言里。

我们自己的国家。

黄森坚称久美子当时非常幸福,从未提及哈尔滨。(久美子1936年生于满洲国)

诚然,她在所有照片中都面带微笑,

但我认为,这份幸福却与满洲息息相关,

这似乎有些矛盾。

那两个中国男子,

让她想起了她失去的土地,

尽管他们来自新加坡。

我相信她从未真正摆脱那种怀旧之情,

这种感觉塑造并主宰了她日后的生活

久美子于1966年离开日本。

黄森和蔡先生陪她来到横滨港。

他们等待邮轮起航,久美子站在甲板上,

两人看著她渐渐远去,

消失不见。

黄森指:

她从未真正离开蔡先生——只是离开了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