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有毒?亚马逊被告上法庭:或致癌、降智
近日,电商巨头亚马逊在美国面临一场集体诉讼,核心指控是其涉嫌欺骗性地销售含有有毒重金属的大米产品。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大米样本中,所有(100%)都检测出砷,且其中四分之一(25%)的样本砷含量超过了婴儿安全标准,这无疑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因为砷和镉等重金属与神经发育损伤、癌症、肾脏损伤以及儿童智商下降等严重健康风险密切相关。
“健康婴儿光明未来”组织揭露:大米重金属超标触目惊心
这起集体诉讼引用了非营利组织、科学家和捐助者联盟“健康婴儿光明未来”(Healthy Babies Bright Futures, HBBF)的最新调查结果。
砷(Arsenic)与镉(Cadmium)的危害不容小觑
砷:
是一种半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米在生长过程中易于从土壤和水中吸收砷。长期摄入高浓度砷可能导致慢性砷中毒,引发皮肤病变(如黑脚病)、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并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与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过量摄入砷还可能影响神经发育,导致智商(IQ)下降。
镉:
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同样可通过污染土壤和水源进入食物链。长期暴露于镉会导致肾脏损伤、骨骼疾病(如“痛痛病”)、肺部损伤,并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
诉讼指出,亚马逊在销售这些重金属含量“高得惊人”的大米产品时,并未向消费者提供任何有关重金属危害的警示。诉状强调,任何理性的消费者,尤其是购买食品时,都有权了解产品中是否存在毒素。亚马逊的这种“不作为”被指构成欺骗性商业行为。目前,媒体已联系亚马逊公司对此事发表评论,正等待其回应。
预煮米饭风险更高?加工过程与塑料包装成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HBBF 的报告还特别提到,像快餐米饭、半熟米饭和即热米饭等预煮产品,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加工过程本身可能产生毒素,或者塑料包装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渗入食品中。这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方便食品时需更加谨慎。
大米作为全球近一半人口的主食,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大米容易从环境中吸收砷,这使得全球许多地区的大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砷污染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工业污染严重或地质背景砷含量较高的地区,大米的砷含量更容易超标。
专家建议:科学煮米,降低砷摄入风险
面对大米中可能存在的砷污染,HBBF 组织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烹饪建议,帮助家庭有效减少砷的摄入风险:
充分浸泡与沥干
在烹煮大米前,先将其浸泡至少 30 分钟,最好过夜,然后彻底沥干水分。这一步骤有助于米粒中的砷溶解并被排出。
“大量水煮法”
采用类似煮意面的方法。每 1 杯米加入 6 到 10 杯水,煮熟后将多余的水沥干。这种方法能有效带走米粒中的砷。有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糙米和白米中的无机砷含量,分别可去除 54% 和 73%。
避免简单冲洗
仅仅冲洗大米对减少砷含量几乎没有作用,因为砷主要存在于米粒内部而非表面。
搭配富含铁的食物
均衡饮食,搭配富含铁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抵抗重金属的吸收和影响。
除了烹饪方法,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可以考虑选择来自已知砷含量较低地区的产地,或选择一些通过有机认证且有明确重金属检测报告的产品。
此次亚马逊被诉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在全球供应链日益复杂的今天,消费者需要更加关注食品的源头和生产过程,而企业则有责任确保所售商品的安全性,并向消费者提供充分透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