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鸡废了的孩子,困在名校里

Miki粥 2025-05-24 15:07+-

有个朋友昨晚连夜飞去了美国…

因为他家小孩很要强,从美本读到美硕,从TOP50读到TOP10的藤校,想继续申博。但申到PHD,爹妈不想支持了…

小孩气到在视频通话里痛哭流涕,要死要活。朋友吓坏了,马上买了机票。

赶飞机的路上跟我吐槽,说不是不想支持孩子,是真的没钱了。一方面工作调整,赚得没有之前多,另一方面,2年藤校硕士已经花了小两百万…

如果美国稳健,还想咬牙坚持一下冲个博,最后搞定就业。结果这半年局势惊心动魄,让朋友彻底看明白了:中国娃想上岸美国,至少还得砸个五六百万搞身份…

但是,小孩的职业目标是当老师。留在美国属于中低收入,回国就算进收入高的高中赛道,一年30来万也至少10年才能回本。

朋友真心不想再当冤大头了…可没想到小孩先崩了,闹不活了。

被鸡废了的孩子,困在名校里

这件事儿听完我很无语——

好多爹妈把上大学、读名校、考研考博当成衡量教育成功的指标,结果养出了很多高学历的巨婴。

成绩不错、读书也勤奋,但就是从没想过自力更生。像朋友的小孩,25岁名校读博怎么看都是人中龙凤,但搞经费不是自己想办法,而是靠对爹妈以死相逼…

学习是挺优秀的但心智发育基本为零,这样的教育恐怕算不上成功。

被鸡废了的孩子,困在名校里

学霸

有个国际学校的朋友跟说我说,这两天面试的小孩有问题的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低龄化。

深挖原因,她发现很多家长只看成绩,甚至把小孩当成“生产成绩”的工具,从来没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对待。

被鸡废了的孩子,困在名校里

认识一个小孩,父母都是大学教授。

从小就为教育做了精心规划:三岁开始学钢琴,小学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初中的时候被送进当地最好的公立中学,因为英文好,在校内小有名气。

但别人不知道她数学很一般,根本卷不过公立里的学霸。

家里给她找了最贵的老师一对一学奥数,但就是学不会,为此经常被爹妈骂。然而骂也骂不出来成绩,高考名校无望,爹妈咬了咬牙把她送到了加拿大。

15岁到加拿大无依无靠,住的寄宿家庭也很冷漠,生病只能自己烧开水喝。她跟爹妈吐槽换回来的永远是一顿骂:家里花钱送你出国,一点儿苦都吃不了?

她只能死撑,一边苦学一边吃抗抑郁药物缓解焦虑,体重因此也从100斤长到了180斤。就这样熬了5年熬到头,拿下爹妈梦寐以求的藤校offer,专业还是她原本不擅长的理科…

然而就在爹妈以为happy ending的时候,她偷偷选好了加州一个连排名都没有的学校,去读神学。

她说,想到父母得知消息时脸上绝望的表情,心里笑出了一朵花。

学霸小孩接受不了,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无法超越自己的父母。

有的是盲目选错了专业,有的一路被父母各种安排,进了名校后失去了拐杖,自己不会走路了。

不仅是生活框架被固定死了,婚姻也基本被固定死了,人生大事基本没决定权,要不就会被钱压死,父母就像是老板,一辈子要给他们打工,还全年无休。自己没办法超越他们,也不能反抗,深深的无奈感。

哪怕是再努力也会迷茫,还不能和别人说,基本没人会理解,只会得到嘲笑和觉得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讽刺。

被鸡废了的孩子,困在名校里

学渣

然而对精英二代来说,比拿到藤校大U、顶尖艺术院校的offer更难的,是怎么从这些学校混到毕业。

根据哈佛大学的最新研究报告,所有四年制美国大学中,学生能在6年内毕业的比例只有60%,公立大学是57%。私立的非盈利大学好一些66%,私立盈利大学只有32%,毕业率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

被鸡废了的孩子,困在名校里

我听过最夸张的故事,是有个家里有钱的小孩,爹妈费尽心机给他争取到了一个南加大offer,亲自把他送到了校门口,但万万没想到,爹妈转身离开的同时,小孩也离开了学校。

一天学都没上,留在美国吃喝玩乐瞎胡闹。还以上学为名向家里要生活费…

直到有一天学校把退学通知书寄到了家长的邮箱,这个秘密才终于被捅破,此时他已经在美国瞎晃了一年多…

几百万的投入打了个没有回响的水漂,气得家长吐血但也无可奈何。

更常见的故事是进了名校压力太大,无法完成学业,有的转学、有的抑郁、有的暴瘦得了厌食症,即便是咬牙坚持到毕业的年轻人,很多也陷入了迷茫——

读的专业不喜欢,都是爹妈的喜好,毕业了也不想从事相关的工作,怎么办?只能在家待业。一边啃老一边重新找方向…

被鸡废了的孩子,困在名校里

我有个名校毕业的朋友,活跃在精英圈里是个角色,人脉资源不是一般的强。从小就在小孩教育上面下了重注,牛小起步,小升初当妈的通过努力把娃定向投送到了六小强之中…

本来这样读下去挺好的,但才读了一年,她身边名校的同学朋友就卷起了送娃出国热,把美高美初当成一条卷名校的捷径。

朋友也按捺不住,把小孩送进了一所美高。之所以选这个学校,是因为毕业生不少藤校大U,听说还不卷。

当时她不知道,保住升学率的都是华裔印度裔,在校外辅导班里早卷上了天。

朋友卧佛了三年,直到要申请大学才发现小孩成绩过于普通,藤校大U肯定是没戏,挑来挑去也只能进了个前50的学校。

本来这样也挺好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选专业的时候家长又天真了一把,为了能让小孩选个喜欢的方向,动用人脉关系,把他送到各种公司去实战体验。

其中有一家YC做科技投资,动动嘴皮子就是几亿美金。十几岁的小孩根本抵御不住这种挥金如土的诱惑,觉得这也太刺激了,课程都没看上啥就选了经济。

谁想到进了校门就哭了,经济专业跟挥金如土没有半毛钱关系,天天都是上各种理论课,枯燥且无趣,读得苦哈哈的。

一度闹着要转艺术类专业,朋友不同意,一方面觉得折腾一方面也盼柳暗花明,毕竟经济比艺术好找工作。

四年大学小孩熬得不行,毕了业不找工作在家赋闲了好几年,最近听说在申硕,又要去读艺术专业了…

高知家庭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把小孩送进了教育的高地,结果呢?有钱有资源的二代们纷纷倒下了…

我曾见识过一个帝都高端局,里面的家长人均清北,不是三代名流就是手握上市公司,小孩都被精心规划过,都有海外名校傍身,毕了业不好好找工作,有的画画有的编曲,美名其曰搞创业,月收入不过一两千块…

好在父母也不指望他们养老,都有家庭托底。只求他们有个事儿干,别闲出什么病…

精英家庭拥有最前沿的认知、最好的资源、最多的选择,还有最强的基因,按理说该培养出一批社会的中流砥柱,但——

过度追求学业的目标;从小精密地搞学业规划;用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把小孩和现实生活隔离…

导致下一代的人生目标极其单一,除了听从父母的安排,考上一所好大学之外啥都没有了,一旦这个目标倒掉或达成,他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 最新评论
  • SaiRenrou

    当年俺们来美国自学, 兜里没超过200美元, 全凭自己努力得到TA, 一路从补课到MASTER/PHD从未得到家里一分钱, 还觉得过的不错. 现在的留学生全靠家里资助比俺们那时候不知道幸福了多少.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