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新研发AI工具能“看见”血栓
东京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他们研发出1种非侵入性AI工具,能即时观察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行为,未来可望用来及早侦测潜在致命的血栓,甚至取代现行侵入式的检查方法。
福斯新闻报导,这套新技术结合强力显微镜与人工智慧(AI),能即时监控血小板动态。血小板是血液中帮助凝血的小型细胞,根据研究首席作者、东京大学的广瀬和俊表示,血小板在心脏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
血小板若过多,会增加血栓风险。为了预防血栓,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常会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不过,广濑指出:“目前仍难以准确评估这些药物在每位病患身上的疗效,因此,监控血小板活性对医师与研究人员而言至关重要。”
AI不仅能分辨单一血小板(如同1辆车),也能辨识血小板聚集(像交通堵塞),甚至能分辨“夹带”其中的白血球(好比警车卡在车阵中),实现对血小板互动与凝集过程的即时观察。
东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合田圭介补充说:“我们的研究显示,这项AI技术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极为有效,这类疾病是心肌梗塞的主因,也是美国和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
研究团队对超过200名患者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心脏病较严重者,他们的血液中血小板凝集情况更明显。让人惊讶的是,从手臂静脉抽取的血样,经AI工具分析后的结果,几乎与“从心脏动脉直接取样”的结果相同。
未参与研究的德州急诊医师兼AI专家卡斯楚(Harvey Castro)指出:“现在我们常靠间接指标或侵入式心导管抽血,来判断血栓风险。这项AI技术能让普通抽血变成血小板行为的即时监控,几秒内就能得出结果,而不必等几小时。”
研究人员相信,这项突破可望改变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标准。广濑说:“过去若要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医师通常得从手腕或鼠蹊部插入导管抽血。不过,我们发现,现在只须从手臂静脉抽血,就能获得有价值的血小板活性资讯。”
合田也表示,这项工具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个人化的治疗。他说:“医师通常是先给病人抗凝血药,然后希望这些药有效,但现在有了这项技术,医师可以实际看到药物在每位患者身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