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日本的福泽谕吉为什么大力“反儒”?

汉八里文艺之声 2025-05-16 11:46+-

  学界普遍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儒教、佛教和神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作用。

  在福泽谕吉看来,儒教与汉学尤其是等级名分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倘若不对这种思想予以大力批判,日本很难进入近代文明的境地。因此,儒家文化一直都是其重点抨击的对象。

  那么问题来了,福泽谕吉对儒家文化都给出了哪些恶评?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和大家简单聊聊。

640 (14).webp

  庆应义塾大学校内的福泽谕吉雕像

  1

  福泽谕吉的思想变迁

  因为家道中落,福泽谕吉直到十四五岁时才接受到较为系统的儒学教育。截至19岁以前,他一直师从知名汉学家白石常人,研读汉文典籍。不过话说回来,尽管他入学较晚,但因为天资聪慧,理解力极强,因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完成课业的同时,福泽谕吉还系统学习了中国的经义和历史著作。

  根据其自传中的记载,他在少年时期对《左传》产生了浓厚兴趣。合计十五卷的《左传》,“一般学生只读其中三四卷就放下了”,而他不仅“整部通读”,而且“一共反复读过十一遍,认为精彩之处还记在心里”。

  几年的学习下来,不仅使福泽谕吉奠定了较为深厚的儒学基础,并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领悟。鉴于此,他一直以“基本上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汉学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640 (15).webp

  青年时代的福泽谕吉

  值得一提的是,素来以豪迈不羁著称的福泽谕吉,一直对门阀观念极为浓厚的社会环境有着很深的抵触。因此,他在二十一岁时,决定离开家乡,前往长崎学习兰学,即 “荷兰人带来的西方学术、文化、技术等学问”。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福泽谕吉赶赴长崎前的1853年,“黑船事件”爆发。不久,日本先后与美国、英国、沙俄、荷兰等西方列强签订“亲善条约”。以上种种,不仅让青年时代的福泽谕吉大受震撼,更激发了他学习兰学的热情。

640 (16).webp

  日本人绘制的“黑船”

  在长崎,福泽谕吉一直寄居于术家山本物次郎的家里做“食客”。资料显示,他不仅研读了大量生理学、医学、物理学的著作,而且“困了就枕书而睡,醒后就立即读书”,可谓搏命。当然,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谈不上系统。

  对于福泽谕吉的勤奋,山本物次郎不仅给予了高度赞赏,甚至一度想收其为养子。只不过,福泽谕吉的“受宠”,同时引发了共同学习的同藩“家老”之子奥平一岐的嫉妒。不得已,他只能离开长崎,投奔在大阪“藏屋敷”工作的大哥福泽三之助。

  抵达大阪后,他向兄长表达了想前往江户寻求发展的计划。

  不过,三之助建议他留在大阪,投入兰学家、素有“日本近代医学之父”美誉的绪方洪庵门下,系统研习兰学。因为他创办的家塾“适适斋塾”(适塾),是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兰学塾(大阪大学的前身)。

  1855年3月,福泽谕吉顺利进入适适斋塾就读。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原本一直仰慕的儒家思想开始产生了动摇。对于当时的心态,他在自传中如是写道:

  当时的敌人只是中医。我不仅讨厌中医,即连儒家也很憎恶,总认为中国派的东西都应该打倒,这好像是注定了的。

  即便当时有儒家来讲经史,我塾同学也没人去听,而且一看到汉学学生就觉得可笑。尤其对那些学中医的学生,不仅笑话他们,甚至还要辱骂他们,对他们毫不客气。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福泽谕吉,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反儒教意识”,更没有将学习兰学与“文明开化”联系起来。

  实际上,绝大多数学习兰学的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兰学”。对此,福泽谕吉表示:

  若问他们(同学)为什么这样苦学?他们一点也回答不出。一些回答,只是一些模糊的见解罢了。总之,当时绪方的学生,十之七八都是无目的地埋头苦学的学生。

640 (18).webp

  “适塾”旧址

  值得一提的是,1859年的横滨观光经历,使他对“兰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依据与列强签订的《安政五国条约》,横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当他抵达横滨后惊讶地发现,无论是商店、柜台商品上的英文标识,还是街头巷尾的英语对话,自己一丁点都听不懂。

  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荷兰在欧洲已经没落,英国已经呈现出了“后来者居上”的架势。这就意味着,兰学和儒学一样,都不能迎合时代潮流了。

640 (19).webp

  日本开国后,抵达横滨的各国商船

  鉴于此,福泽谕吉打起十二分精神,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面。原因很简单, “若要振兴日本,就必须学习西洋学问;要想学习西洋学问,首先要系统掌握英语”。

  因为寻找合适的老师未果,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只能依靠手边的“兰英对译字典”和“兰英会话教材”自学。为了矫正发音,甚至主动向从英美等国归来的日侨家的小朋友进行请教。

  鉴于英语和荷兰语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因此,福泽谕吉很快就总结出了一套“自适应”的学习技巧,英语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在今天看来,高强度的英语学习,为他后续学习“西学”提供了极大方便。

640 (20).webp

  乌德勒支大使馆前的访欧团成员,左二为福泽谕吉

  与此同时,福泽谕吉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有了明确目的,态度也更为坚决。对此,他在自传中如是写道:

  我明知经史之义而装不知,却屡次抓住汉学的要害,不管在讲话或写作上都毫不容情地予以攻击,这就是所谓的“恩将仇报”。对汉学来说,我确实算是一个极恶的邪道。

  我与汉学为敌到此地步,乃是因为我坚信,陈腐的汉学如果盘踞在晚辈少年的头脑里,那么西洋文明就很难传入我国。我已下定决心愿尽一切努力,不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后生拯救出来,进而把他们导向我所确信的目标。

  谈到我的真正意图,即希望日本国内的汉学家们都来较量较量,我一个人愿做他们的对手。

  2

  对儒家文化的具体批判

  总的来说,福泽谕吉对儒家文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等级名分制度与伦理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

  首先,对于儒家提出的“人有君臣之伦,犹如夫妇父子之伦;君臣之分,在前世是命中注定”的观点,福泽谕吉并未给予认同。

  在他看来,“君臣之义没有天赋性,君臣之义完全是后天的、偶然的,世界上的国家并不是都具有君臣之义”。

  为了验证自己观点的准确性,他以孔子的经历为例,做出了反驳:

  孔夫子毕生的最大心愿,在于辅佐周朝天子以施政,至于穷途末路,只要诸侯或地方官肯于任用他,便欣然往就为其效忠。总而言之,他除了依靠统治人民和土地的君主来搞事业以外,就别无他策了。

  福泽谕吉进一步指出,这一“圣贤的漏洞”贻害无穷:

  尊奉孔孟的人,即使是读书万卷,如果不从政,就丝毫没有别的用处,只好私下鸣不平而已,这能说不是卑劣吗?

  如果这种学说普遍盛行于天下的话,人人都要参加政府成为统治者,那么,在政府下面就没有被统治的人了。他们把人划分为智愚上下,而以智者自居,汲汲于统治愚民,所以参与政治的念头一直是非常急切的。

  终因求之不可得,反而招来丧家之犬的讥诮,我真为这些圣人们感到可耻!

  其次,福泽谕吉认为,“孔孟学说是伦理学,政府万万不能依据孔孟之道来寻求政治途径”,在近现代社会,“哲学与政治完全不是一回事,内在的道德修养与政治上的外王事功,并不存在直接联系。”

  就拿孔孟先哲来说,“假若他们真的具有真知灼见,并能摆脱当时的政治羁绊,开辟一个新的局面,讲解人类的本分,确定万世不易的教义,则他们的功德必将无比宏大”。

  但现实情况是,“他们终身被限制在这个范畴之内,未能迈出一步,因此,他们的主张就自然不成体系,不能成为精湛的理论,大半掺杂了政论,以致贬低了哲学的价值”。

  为了验证自己观点的准确性,福泽谕吉如是分析道:

  孔孟学说,是讲正心修身的伦常道理的,毕竟是讨论抽象的仁义道德的,所以也可以称为伦理学。道德是纯洁的,不应该轻视。对于个人来说,它的功能是极大的。

  但是,道德只是存在于个人的内部,与有形的外界事物接触并不发生作用。所以,如果在未开化的和人事单纯的社会里,它对维持人民的秩序,是有用的。

  而伴随着广大民众的民智的逐渐开化,它的功效必然逐渐丧失。

  假使现在还想以内在的无形道德,施于外在有形的政治,想用古老的方法处理现代的事务,想用感情来统御人民,这就未免太糊涂了!这种不考虑时间和地点的情况,恰似想在陆地行舟、盛夏穿皮裘一般,事实上是根本行不通的。

  事实证明,数千年来一直到今天,从没有过由于遵行孔孟之道而天下大治的事例。

  所以说,孔孟之未被重用,并不是诸侯之过,而是那个时代的趋势所使然。在后世的政治上,孔孟之道未能实行,也不是因为孔孟之道的错误,而是由于时间和地点不对头。

  周末时期,不是适合于孔孟之道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孔孟也不是有所作为的人物;在后世,孔孟之道也未能适用于政治。

  理论家的学说(哲学)和政治家的事业(政治)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后世的学者,切不可根据孔孟之道寻求政治途径。

  第三,对于孟子提出的“凡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可以理解为私德)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的观点,福泽谕吉提出了反对意见。

  福泽谕吉认为,私德尽管是“传之万世而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纯粹、最完美的东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只修私德并不能尽到做人之道”。

  因此,他建议民众“在提倡私德的同时,必须强调更重要的智德的作用”。原因很简单:

  文明的根本,并不在于私德一方面。

  但是,那些道学家们的议论,一开始就趋于极端,思想偏狭不留余地,不知文明的宏大,不知文明的复杂,不知其动向,不知其进步,不知人心的变化多端,不知智德有公私之别,不知公私相互制约和相互均衡的关系,更不知把一切事物综合起来全面地判断得失的方法,只是一心一意想减少社会的坏人。

640 (21).webp

  明治时代的日本

  结果陷入错误的见解:要使现代人回复到上古时代的人,使都市变成乡村,大人变成儿童,众生变成石猿。

  本来,神、儒、佛和耶稣教的本旨,并不是如此褊狭,只是,在世上一般传教和信教当中,人心的反应上,终于不免有这种弊端。

  这样的情况,恰如对一个严重胃酸过多的患者,不论给予任何饮食,都被酸化而不能获得营养效果。这并不是饮食之罪,而是疾病所造成的。学者必须认清这个道理。

640 (22).webp

  明治时代的日本

  福泽谕吉进一步指出,在现代社会,道德对人的控制是有限的。为了验证自己观点的准确性,他如是解释道:

  在畅论《论语》的人当中,就有巧言令色贪财好货的;在信奉耶稣正教的西洋人当中,就有欺骗无知、恫吓弱小而企图名利兼收的。

  这类小人,可以说是利用了无形的道德没有测验的准绳,而出入道德之门,乘机贩卖私货的。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证明了道德的效能是不能控制人的。”

640 (23).webp

  明治时代的日本

  因此,“用德化当作御民的妙法”,根本是行不通的。

  原因很简单,“所谓仁政,如果不在野蛮与不开化的时代,是不会起到作用的;所谓仁君,倘若不去面对野蛮与不开化的人民,是不能显其尊贵的”。其结果就是,“私德会随着文明的进步,逐渐丧失其权威。”

  第四,福泽谕吉认为,“泥古不化”的儒家文化,会“助长专制”,进而让人民沦为“精神奴隶”。

  在他看来,“只有当我们回顾百年前的许多事物,感到幼稚而又粗野,可笑而又可怜,才能证明今天的文明进步和学术的发展”。

  作为对比,“汉儒的系统带了孔子以后,圣人就断了种。孟子以后,宋代的儒者和日本的硕学大儒,对后世可以自诩,但是对孔子以上的古圣人则一句话也不敢说,而只有叹息自己学圣人而不及圣人而已。”

  其结果就是,“儒教在后世愈传愈坏,逐渐降低了人的智德,恶人和愚者越来越多,一代又一代地相传到末世的今天,这样发展下去简直要变成了禽兽世界,这是和用算盘计算数字一样准确。”

  另外,他还将“迷信古代崇拜古代,而自己丝毫不动脑筋”的儒家士大夫们斥为“精神奴隶(Mental slave)”,将“社会停滞不前”归咎于“儒学的罪过”。

640 (24).webp

  1872年10月,明治天皇亲临现场开通到横滨的火车

  第五,对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男尊女卑”和“孝文化”,福泽谕吉给到了言辞激烈的批评。

  在他看来,“须知生存于人世间的,男的是人,女的也是人;更就世间所不可缺少的作用来说,天下既不可一日无男,也不可一日无女,其功用确实相同”。退一步讲,“男女虽在生理、体力上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没有上下尊卑的特质”。

  为了验证自己观点的准确性,他在《日本男子说》《日本女子论》《男女交际论》等文章中,就男女道德与平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说。

  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及“纳妾就是为了留下子嗣”等观点,福泽谕吉更是表达了强烈反对的态度。

  在他看来,“大不孝”应该是“为人子者做出了背理的事,使父母的身心感受不快”,与“娶妻而不生子”没有必然关系。

  除此之外,福泽谕吉还进一步指出,子女孝顺父母,固然是自然的,也是应当的,但绝不能将“孝行”推到愚蠢的极端。对于“二十四孝”中的主人公,他愤怒地将之斥为“伤害天理人情达于极点的魔鬼与蛇蝎”。

  当然,福泽谕吉尽管对儒家文化表现出了强烈抵制的态度,但有时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

  比如他在晚年认为,儒家文化原来是纯正的,只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腐败和许多异质因素,背离了固有精神,最终产生了毒害。这或许也是他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态度做的一点温和的修正。

  3

  尾声

  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启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伴随着物质文化的飞速提升,已经全面冷静下来的日本民众们,对福泽谕吉的那句“先有独立人格之国民,才有强大安宁之国家”,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640 (25).webp

  晚年的福泽谕吉

  因此,在1984年日元改版时,日本一改过往将政治家设定为钞票头像的惯例,决定采用著名的文化人物作为钞票“主人公”。在经过一系列的酝酿和征求意见之后,确定将最大面额一万日元的“主人公”,设定为福泽谕吉。

  时光荏苒,到了2019年,日本宣布将在2024年上半年之前,发行新款纸币。其中,新版一万元纸币的钞票头像,从福泽谕吉换成了实业家涩泽荣一(1840—1931)。消息一出,日本舆论一片哗然。

  按照财务省的说法,发行新纸币的目的是防伪。而且按照惯例,纸币的设计会在20年左右变更一次。不过,他们的解释似乎并未平息民愤。比如庆应义塾大学的校长就公开痛斥道——这群只知道被民政供养的虫豺,为了钱,连思想都不要了。

640 (26).webp

  上图为旧版10000日元,下图为新版10000日元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福泽谕吉无疑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先驱。不过,站在中国人的立场看,他是个让人感到五味杂陈的对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的历史走向。

  • 最新评论
  • 麻辣搁笔

    中国版的福泽逾吉郭嵩焘被天朝上上下下骂为汉奸。这样的愚昧民族,应该被东亚的先进分子日本统一。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