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中国人权倡导者鼓励美国人“加油”
中国人权研究者和倡导者王亚秋鼓励对反抗川普政府的美国人说,展示勇气不只是一种道德力量,更是反击逐渐加剧的威权主义的有效策略。“加油!不要放弃!”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反抗中共威权教会我的事:顺从无法换来仁慈》,作者王亚秋(中国人权研究者和倡导者)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面临来自川普政府的威胁——这也许是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仅因履职尽责、畅所欲言或参与抗议就遭此境遇。作为世界上最残暴、最强大政府之一(中共政权)的反抗者,她要分享一条重要的经验:展示勇气。这不只是一种道德力量的展示,更是反击逐渐加剧的威权主义的有效策略。
“我见过霸凌者在力量面前退缩,即使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掌控着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压制系统的政权也是如此。”王亚秋说,审查、试图恐吓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控告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资源消耗巨大,也会损害声誉。你一旦展示自己不会轻易被吓倒,会不停地制造麻烦的话,霸道者也许会不再把你作为打击目标。
王亚秋说,美国素有支持世界各地自由民主斗士的悠久传统,其中包括她本人在内。“我仍然相信这个国家的承诺。所以,我用一种中国的说法来激励美国人民:加油!不要放弃!”
5月1日,抗议人群走上纽约曼哈顿街头,反对川普的移民、环保和科技政策
中国技术发展背后的经济账
中国时事节目“不明白播客”主持人袁莉访问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钢教授,讨论中美贸易战会走向何方。许成钢说,西方的媒体也好、学者也好,当他们特别着迷的鼓吹中国在技术上的的发展,在产业链上的发展,中国超过了西方时,这些人的讨论100%都是不算经济账的。不算经济账是什么意思?财务上怎么样,他们不算。商业上怎么样,他们也不算。它们在经济上是不是可持续的。中国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在全国普及了高铁,它的情况是什么呢?现在运营高铁的亏损都是上万亿的,只要运营就亏,越运营越亏。所以当它亏损到了已经没办法弄的程度的时候,许多的高铁被迫减速。因为减速以后可以降低运营成本。现在,中国在太阳能电池、电动车领域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在中国普及的高铁面临常年亏损的困境
许成钢指出,中国官方近年来承认,中国面对的问题是内需不足,这是需求侧的问题,不是供给侧的问题。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的手段,大量研发高技术和自动化,但是问题出在需求侧。所以,不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去提高供给侧,那当然不可能解决问题。中国现在是东西造出来卖不出去,是因为需求疲软,所以要依赖出口。现在这个贸易战这么打,以后出口一定受影响,这是不需要争论的。即使哪怕干掉的是40%,就已经不得了了,因为中国现在内需非常差,甚至连中产阶级的内需都很差,更不要提那些贫穷人口,整个内需根本没办法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
“务实”的斯塔默应该怎样对付中共?
英国首相斯塔默计划今年夏天前往北京进行一次“善意访问”。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SCI)时事博客发表文章讨论英中关系重启迷思,作者Stephen Vines(记者、作家和广播主持人)认为,斯塔默爵士此行带来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很小。更令人费解的是,他的政府为何如此难以揭开中国在英国活动的面具。中国在英国的行动从破坏英国工业的可疑行为,到大规模间谍活动、公开恐吓在英人士,再到试图限制言论自由,无所不包。北京将英国视为一个较为脆弱、对中国政策立场混乱的国家,自然成为操控的对象。
2024年11月,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在G20峰会期间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文章说,斯塔默坚持称,他的对华政策以“务实”为指导。如果真是这样,他应当认真审视他急于争取的那些中国投资,究竟给英国带来了什么实际利益。不足五年前接管英国钢铁的中国企业敬业集团(Jingye)曾许下诸多承诺,但最终几乎一无所成。敬业当初收购英国钢铁时也毫不掩饰,称其动机之一是为中国有争议的“一带一路”计划贡献力量,帮助北京扩大经济影响力。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英国著名的名爵(MG)汽车品牌身上。
作者指出,斯塔默政府似乎决心不要吸取历史教训,如今又打算所谓“重启”对华关系。北京方面显然对这种“重启”寄予厚望。至于英国利益,恐怕将在中国计划在伦敦新建的超级大使馆中得到“体现”——这座大使馆拟配备秘密地下设施,能够接入伦敦金融城关键电信网络。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条网络线路“巧合”地正好从大使馆预定地块下方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