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血管“凸出来”可能引起致命并发症

狐大医 2025-05-08 20:34+-

腿上血管“凸出来”并且形状扭曲,并不只是一个影响美观的问题。这是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表现,即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异常扩张、迂曲和扭曲。根据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大隐静脉曲张可分为7个阶段(C0—C6),不同阶段的症状和危害程度差异显著。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下肢酸胀或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则可能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

顺义妇儿医院超声科主治医生许伶俐表示,早期识别症状并科学选择治疗方案是关键。对于高危人群,预防胜于治疗,宜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定期筛查。

哪些人容易患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与以下多种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静脉曲张病史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2、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女性因妊娠和激素变化更易患病。

3、职业因素

需长期站立或久坐的职业(如教师、护士、司机等),下肢静脉长期承受高压。

图说 / 大隐静脉曲张的不同阶段

4、肥胖与妊娠

体重超标或妊娠期子宫压迫盆腔静脉,阻碍下肢血液回流。

5、慢性疾病

慢性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压增高的情况,可诱发静脉曲张。

腿上血管“凸出来”可能引起致命并发症

大隐静脉曲张可能引发哪些并发症?

1、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血液淤滞导致下肢肿胀、疼痛,严重时影响行走。

2、静脉性溃疡

长期皮肤营养不良形成溃疡,愈合困难且易复发。少部分静脉溃疡患者合并深静脉功能不全,需多学科联合治疗。

3、血栓性静脉炎

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并引发局部红肿热痛。

4、深静脉血栓(DVT)

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5、出血风险

曲张静脉壁薄,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大隐静脉曲张如何进行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于早期(C0—C2)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1)压力治疗

穿戴医用弹力袜(脚踝压力20—40 mmHg),促进静脉回流。

(2)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久站久坐,抬高患肢,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

(3)药物治疗

口服改善静脉张力的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

中晚期(C3—C6)或症状显著者需积极干预。

(1)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

通过腹股沟切口结扎大隐静脉根部,并剥离病变血管。

优势:疗效确切,复发率低(5年内复发率低于10%)。

劣势:创伤大、恢复慢,术后疼痛和皮下血肿风险较高。

(2)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

超声引导下穿刺大隐静脉,通过热能闭合病变血管。

优势:微创、术后当天可下床,并发症少,闭合率>95%。

劣势:静脉内径受限制,静脉直径3—12 mm者效果最佳。

(3)泡沫硬化剂注射

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引发无菌性炎症使血管闭塞。

优势:无需麻醉,操作简便,适合毛细血管扩张或术后残留曲张静脉。

劣势:需联合其他术式治疗主干反流,单独使用复发率高。

(4)联合疗法:射频消融+硬化剂+点状剥脱

闭合主干的同时处理分支静脉,兼具微创与彻底性。联合疗法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NRS)较传统手术更低,住院时间通常可缩短至3天以内。

术后如何进行护理及预防?

1、术后护理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小时,后续穿戴弹力袜至少2周。术后3天复查超声,评估血管闭合情况。

2、长期预防

避免久站久坐,每1小时活动小腿肌肉。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少腹压增高因素。

定期随访(术后1、3、6个月),监测复发迹象。

大隐静脉曲张并非单纯的“美容问题”,而是可能进展为严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早期识别症状并科学选择治疗方案是关键。对于高危人群,预防胜于治疗,宜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