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衣食住行,生活差异大揭秘:呆得越久人越土
刚来美国时,我穿着国内的碎花裙去超市,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格不入,后来才发现,在美国,拖鞋和运动鞋才是标配。
甲亢哥的视频让美国人重新认识中国,但作为一个在美生活多年的重庆人,我发现中国人对美国的误解也不少。今天就从穿衣随意,美食荒漠,房子陷阱,车轮上的国家等方面,聊聊我眼里真实的中美生活差异。
一. 穿搭:从精致穿搭到Costco休闲风
国内衣服的款式可太多了,无论是商场还是网上购物,从设计感到质感,感觉走在世界时尚最前沿。衣服款式多,牌子多,价格中低高档都有,可以满足各种消费需求。而且在国内生活,买这些好看的衣服是可以穿着去上班,去逛街,也可以穿传统中式衣服,别人都不会觉得你奇怪,因为大家都穿得很时尚。
美国的衣服,除了纽约,款式和种类没有国内那么多。但是在美国买衣服和收入相比,属于便宜的,除非你要买奢侈牌(当然奢侈品哪里都贵)。但是美国和国内很大的不同是,美国人穿着非常随便,经常就是戴帽衫,运动裤,拖鞋,上班的穿的正式点也就是Polo衫,衬衣,配运动鞋,在美国感觉拖鞋和运动鞋可以走遍天下。由于大家穿着非常随便,以运动休闲为主,因此如果你穿得比较精致,像在国内那样,会有点显得格格不入,自己也会有点不自在。因此来美国久了之后,衣柜里基本都是运动休闲服,怎么舒服怎么穿。我买衣服有时候还会去逛一下纽约的Woodbury,基本就是一年逛一次,平时几乎不怎么买衣服,买也是从Costco,或者家附近的Marshall里面随便逛一逛,和国内精致的挑选完全不一样。
二. 美食:在美国,被迫成为大厨
作为一个重庆人,来美国第一年,我的味蕾就经历了“降维打击”。 这里的本土美食,堪称“白人饭三件套”:冷沙拉、三明治、微波速食。吃一周还能忍,吃一个月简直想哭——尤其是当你发现,所谓“改良中餐”的左宗棠鸡,甜得像是番茄酱炒面团。而且食物普遍偏甜,蛋糕也甜的发齁,现在我蛋糕好吃的评价是:不甜。
当然,美国也有日料、韩餐、意大利菜,但吃完总会想起国内的路边摊:凌晨三点的烧烤、小区门口的豌杂面、人均50的火锅……现在我和男友出门吃顿火锅,一顿下来$200+,还吃不出重庆的牛油香。
最终,我练就了一身厨艺:回锅肉、水煮鱼、甚至自制凉皮——不是热爱下厨,纯粹是被逼无奈。
在美国的中国人开的饭店,好坏褒贬不一,感觉国内随便一个小餐馆炒的菜都比在美国的中餐馆好吃。也就是纽约法拉盛可以和国内媲美,其他地方的中餐馆,还不如自己在家做。
这也是来美国的人,被逼成大厨的主要原因。想吃就得自己做,外面买回来的中餐又不好吃还贵,出去吃中餐乱七八糟小费一加,还是自己在家做吧。
最最最怀念的就是国内的美食了,随便一个路边小摊爆打美国的一切美食。尤其我还重庆人,小区门口随便一家面馆,随便一家火锅店,都比美国的强。
中国的美食是无可比拟的,完爆任何国家。
三. 住房:美国买房容易,养房难
美国住房和收入来说,确实没有国内压力那么大,至少你完全可以靠自己买得起房,不用掏空家里六个人的钱包。
只要你工作个三五年,攒个房子首付基本是没问题的。当然地区相差也大,像纽约,湾区还有西雅图的房价,这些年节节攀升,首付也水涨船高。
每个人对房子的需求也不一样,是买single family house, townhouse 还是apartment ,根据自身情况,是买学区房还是非学区房,也都不一样。虽然在美国租学区房就可以上好的学校,但好学区的房子不论是买还是租都还是比其他地方贵。尤其是10分学区房,也是一房难求,很多都需要加价买。
美国买房子是没问题,问题在于养房子的开销太大。每个月的房贷,地税,房屋保险费,这三项是不可避免的费用。而且由于房子增值,地税每年也会随着增加。说起来你是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地,但你是需要每年花钱交地稅,否则这地也不属于你。这也是很多美国人老了之后,供不起房子,把房就卖了。因为即使房子没人住,房子保险和地税也必须每个月都按时交。
除了上面三项必须的房屋开销,还有很多隐形维护房子的开销。例如修理费,比如空调出问题,下水道出问题,漏水等等,由于美国人工成本贵,修理费用是笔不小的开销,因此很多人也被逼学会了很多修理技能和装修技能。真的是来美国之后被逼成了全能的人。
而且由于很多人买的都是single family house,就是大别墅,有前后院,维护院子又是个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春天要施肥,夏天除草除虫修理草坪,秋天扫落叶,处理落叶,冬天扫雪等等,需要人力,精力,还需要金钱。你说自己家房子,不整理前后院可不可以?不可以!前院不整理,你居住的小区会给你贴罚单。后院不整理,比如你家树的叶子掉别人院子里,邻居投诉你,又是罚单。冬天下雪你不扫,有人从你家门前走滑倒了你要负责,也许就是一笔大的医疗账单。
美国买房真的不省心。
相反是中国买房,买了房子之后没有什么隐形的开销,小区物业费和停车费,这些都是该交的。房子就是每月的房贷,没有像美国乱七八糟的开销。而且国内人工便宜,什么坏了找人上门修也不贵,真省事省心省力。
区别在于居住面积。美国由于人少地大,人均居住面积大,国内由于人口密集,基本是高楼,人均居住面积小。
四. 出行:美国没车寸步难行
中国不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的便利程度,都是全球领先的,中国高铁和电车的发远超任何国家。
但是国内有个问题是很多电动车和汽车抢道,容易造成交通混乱,事故也容易发生。我虽然在美国驾龄也有七八年了,但是我不敢在国内开车。一是因为电子眼太多,分容易被扣完,二是因为很多电动车,有时候突然不知道从哪窜出来,让我措手不及。
美国开车没有国内那么难,考驾照也很简单。开始也要考个笔试,过了笔试之后就是你开车去车管所,旁边坐个教官,让你在车管所里兜两圈,最大的考点就是侧方停车和看见stop要停一下,其他的就是听教官让你开哪就开哪,很随性,当场开完就知道能不能拿到驾照了,很好过。不像国内要考科一科二科三科四,还要练过多长时间才能考,真的很费时间和精力。我是在国内考过驾照的,也在美国考了驾照,对比相差真的太大。但是国内车况确实比美国复杂,而且只有少数城市有电子眼,比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种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其他地方别说电子眼,连个人烟都没有,随便开。
还有就是在国内也不是必须要开车,没车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不论是公交车,地铁,高铁,还是飞机,选择很多,没有车也哪都能去。
但美国不行,在美国必须得有车,没有车就等于你没有脚,去哪都不方便。美国和中国面积差不多大,但是人口只有3亿,所以去哪都需要车,在地图上看着不远点地方,你走路就的一个小时起,开车可能就20分钟,而且美国也不适合走路,很多地方都没有人行道。所以美国是汽车上的国家,基本一家至少两辆车,出门就必须开车。去买菜,开车半个小时属于正常范围,去哪都是半个小时起,你说没车怎么活。
再加上,美国公共交通真的不发达,最发达的纽约地铁还是19世纪建的,地铁里那个味,夏天你去闻一闻,简直难受。美国很多城市都没有地铁,有也就几条线,和国内完全不能比。公交车和火车又慢。所以去哪基本都开车,远一点地方就坐飞机。开车和坐飞机是美国人的主要交通方式。
五.职场:没那么卷,但有挑战
前面说的都是生活,工作是挣钱的来源,也是留在美国最重要的原因。
和国内相比,美国职场确实没那么卷,但工作压力因行业而异。科技大厂节奏快,但至少下班是真的下班,除非遇到oncall。学术界相对自由,但非升即走的tenure制度也让人头秃。
美国职场对女性更友好?某种程度上是。法律要求公司保持性别比例,女性晋升机会也相对更多。而且这里没有年龄焦虑,35岁不会被优化,50岁也可以干程序员,只要你能干。但大厂竞争大,被辞退风险也高,但高风险也意味着高薪。
职业路径更自由?确实如此。美国人一生换几次赛道很常见—企业高管转教授,AP没拿到tenure去工业界薪资翻倍,医生半路改行做码农,社会包容度高。
美国职场环境,相对来说,人情占的比较少,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然后是你的个人能力,包括交流社交这种软性实力。当然当你爬到一定位置,人情世故是哪里都会有的。哪里都没有绝对的公平,都是相对的。
我还没在国内工作过,欢迎大家补充探讨。
六.教育:谁说美国不卷?
很多人说美国不卷,快乐教育,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美国公立学校差异大,好的公立和不好的公立是两个世界。且不倦也体现在老师教学要求不高,但该卷的家长还是卷,该补课还是课后补课。而且美国家长卷体育,放学后也是各种体育活动安排的满满的。而且学校3点就放学,必须得有人接,很多家庭妈妈都是全职,因为放学接孩子然后再开车带孩子穿梭于各种体育课后班,谷爱凌的妈妈就是这种。
而如果想让孩子上私立,贵,不仅卷成绩,还卷体育。累孩子,累家长,还费钱。之前我有一篇谈过中美教育的区别,美国的基础教育,我觉得是不如国内的,但从大学开始,到研究生,比国内强,感兴趣可以去看我之前的“中美本硕教育对比”,这里就不多说。
总的来说,卷的家长在哪里都卷,越有钱的家长越卷孩子,不论国家。不卷的家长在哪里都不卷,只要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普通。
七.医疗:美国的天价医疗账单
美国看病便利不如中国,而且看病贵,但是看病的体验很好,医生护士都很耐心热情,因为人少资源多,所以患者体验感很好。
我来美国这些年,因为用了Zocdoc软件,所以看病也方便了(之前写过一篇“只用5分钟,我是如何在美国快递看医生的”)。
但美国看病账单很离谱,如果你没保险,很容易收到天价账单。比如我有朋友在美国做了一个手术,收到的账单居然200,000$,你没看错,是20万刀!!幸亏学校给我们买了保险,保险报销了很多,最后只交了2000$。
我在美国快10年,看病的体验算是挺好的,因为一直有医保,所以基本没怎么掏过钱,但是每次看完病收到医院寄来的账单,都很无语,随便看一下就是几百刀,稍微大一点做个啥妇科检查,就是几千刀,幸亏我都是找的我保险全报的医院,不需要我掏钱。
美国看病,有两种形式。一种你可以先去找你的家庭医生,不论你哪里有问题,都先去看你的家庭医生,然后家庭医生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再把你推荐到具体的专科医生看。这样的好处是,家庭医生可以非常了解你的个人情况和病史,能更准确的知道你的病因,从而给你推到正确的专科医生。
还有一种你如果不找家庭医生,你就每次觉得自己哪里痛,查一下,然后自己去看相应部门的医生。
在美国看病,你需要先预约,预约完带着你的医保卡和个人ID(一般就是驾照)去。按着预约的时间准点到就行,到了预约时间就直接看。医生和护士都很友好,也非常耐心,会仔细询问你各种问题。看完病之后如果需要开药,他们会问你家附近药房的地址,比如CVS,Walmart的药方部门等,你去家附近药房直接取药就行。取药的时候记得也出示医保卡,要不然有些药药房会收你全价,医保卡可以报销药费,不同的药报销比例不同。
看完病之后,过段时间,你就会收到医院寄给你的账单,如果你的医保全报销,你就不用管这个账单。如果你的医保有不报销的部分,账单上会显示,那就要交这部分钱,按着账单上的网址网上交就行。
八.退休金:退休后可以财务自由?
因为没有在国内工作过,我只说我了解到的美国退休金的情况。
美国大多数企业给员工的退休金账户是 401(k),非盈利机构/教育机构是401(b),政府员工是457(b)。这些根据你工作种类的不同,有不同类型的退休金账户。
雇主和和你自己每个月向你个人的退休金账户缴纳退休金,公司会缴纳一定的比例,个人每年有个缴纳额度上限,不能超过这个上限。例如401(k)每年个人最多缴纳23,000$,不能超过这个,然后公司会给你缴纳一定的比例,比例每个公司有所不同。
进入退休账户的钱一般是税前,如果要提前取出来,需要交罚金和稅。这些退休账户是跟着你个人走的,换工作不影响,相当于个人投资储蓄账户,你可以随时登陆自己的退休账户看有多少钱,也可以随时操作退休金用于股票基金投资等,如果你不操作,你的退休金账户会有一个默认的投资设置。
大多数人一般是不会取退休账户的钱,而且美国的退休金大多数都会投入各种基金,因此如果退休金账户等到退休后取,你个人的退休金账户会非常可观,甚至财务自由。
欢迎大家补充国内退休金制度。
九.美国—能源浪费大国
美国人真的很浪费能源。
夏天室内空调温度设置62F(16度),外面热死,室内冻死,主打一个一年四季都要在室内穿短袖的温度。夏天在室内我都长衣长裤,白人怕热,一年四季室内都是短袖。
冬天室内空调就调成78 F(25.5度),又是冰火两重天,室外下雪冻死,室内短袖热死。
马路高速上的路灯,白天经常都是开着的。很多商业大楼的灯也是彻夜不关的。
说是要节省能源,但美国人真一点不亏待自己,使劲浪费能源。
来美国前,对美国有滤镜,觉得美国好,呆久了越来越了解这个国家之后,滤镜慢慢就碎了。
不论哪个国家都有它的好和不好。无论哪里,都不是完美的,只有适不适合你,适合你的对你来说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