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date chill白男,其实是想成为他们
自从我开始date不同的人开始,我发现我偏好的永远是那种比较chill、做什么事不慌不忙不着急、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自己有自己的节奏、也不过度苛责自己的,总而言之就是身上有种松弛感心态的男性。很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这么多年在欧洲生活之后,我也逐渐变成了这种心态的人(当然白男privilege还是没有的哈哈哈)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我以前的性格真的算易焦虑性格加完美主义,对事情的控制欲很强,一旦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发展就容易焦虑沮丧,但是我并不喜欢自己的那种“总是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所担心”的那种状态。所以我择偶/date时永远偏好的都是那种能抚平我的焦虑让我更加平静的人,我需要的不是一个鼓励我上进给我增加焦虑的人,而是一个在我比较焦虑时坚定地跟我说“everything will eventually work out”的人。
而相反,有的人一张嘴就是制造焦虑和紧张气氛,永远有着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这样的人无论世俗上多么成功都不会吸引我。我自己是一个以解决办法为导向的人,我缺的也不是被人激励往前走,我更加珍视的是那种不需要时刻努力去向别人证明什么。现在的我已经达到了这种状态,我觉得和这些年接触的与传统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男性息息相关。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喜欢一个类型,但可能更深层次的是,我们自己渴望这种状态,一种自己身上暂时没有但想往这个方向努力的状态。但其实这些状态,自己最终都会拥有,特别是对于慕强的人,还不如自己先成为强者。
而且我发现,择偶偏好也是一个疗愈的过程。当你和那种“不强迫你需要证明什么”的人相处,你会发现:原来我不需要那么push自己,我并不是只有不断变得更加优秀才值得被喜欢。久而久之,这种关系的松弛也会投射在你自己身上。所以找一个能滋养你能量、使你的能量越来越向上的人真的很重要。
那可能有人会问,当自己也拥有这些品质时,是不是就会对这个特定类型失去兴趣了?那是看你喜欢的是他们身上这种标签还是本质了。对于松弛chill的人,我喜欢的是他们的本质,即使我自己成为了这样的人,我也并不会对这个择偶标准有所改变。如果你喜欢的是某个外在标签,比如世俗成功,那当你自己成长了,就有可能不再被这个外在标签所吸引,不再需要补齐你自己身上的空缺。
所以择偶偏好有时不仅是简单的“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包含“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你越来越接近你欣赏的特质,你也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是喜欢表面的标签还是一种生命状态。对于我来说,一个人对你心境/精神状态的影响永远要比客观/物质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