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兵败手下四散 为何赵云战败士兵却誓死跟随
关羽和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两人的战绩和能力都十分出色。他们势均力敌,结局却大不相同,为何关羽兵败时,将士们全数逃跑。赵云兵败,却没有一个人弃他而去?这得从两个人的性格和经历说起。
关羽作为刘备的义弟,也是蜀汉最早的三个创业者之一,他剿黄巾贼、讨董卓,虎牢关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连当时天下最强大的两个诸侯袁绍、曹操都想招揽他;关羽还亲自得到皇帝授予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份尊荣自然让他高人一等,平时喜欢以侯爷自居。
再者关羽性格十分傲气,情商也低。靡芳作为徐州富家子弟,虽然做事能力有些欠缺,但身边资源无数,给刘备集团的帮助也不少。但关羽却认为靡芳能做后勤主官只是因为裙带关系,不论在什么场合,轻蔑之情都显露在脸上。
而赵云作为枪神传人,长年修行的他在师父这里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为人也谦和。虽然同样很早就在河北认识刘备,但当时两人并不是上下级关系,后来赵云投奔刘备,初期没有机会独自领兵,只是担任刘备亲卫队的角色,只到后来刘备看见了赵云在长坂坡的无敌表现,才让他插手军务。
▲关羽(右)和赵云都是蜀汉五虎上将,武艺超群。(影视图/翻摄百度百科)
▲赵云血战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传诵千古。(影视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而且赵云喜欢身先士卒,不论打硬仗或攻城战,他总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将士们都很服气,最重要的是他不争功,把荣耀归给下属。赵云晚年时,魏国大军集结兵力要打败蜀军,在兵败之际,赵云命令士兵们护送诸葛亮还有伤者先行撤退,自己负责断后,给蜀军争取到了很多时间,把损失降到最小。战后诸葛亮要赏赐他,赵云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要赏赐的话,不如赏给有功的士兵,令手下们更死心塌地跟随他。
关羽和赵云两人战功一样,却因为性格不同,结局同样也大不相同。一个如日中天之际居然兵败被杀、身首异处;另一经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争,老骥伏枥依然可以善终。这样巨大的差异,完全验证了“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