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野外拍照不慎划伤 几天后去世

搜狐健康 2025-05-04 21:30+-

现在大家都喜欢走近大自然,整点露营、徒步、爬山这些让人心情放松的活动。在野外玩的时候,从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绊一跤,被树枝野草割个口子,一脚踩在石头上把脚底划伤,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野外被划伤、割伤是小事,但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如果没有及时做好伤口清理的话,可能会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引起划伤部位发生气性坏疽,甚至截肢、危及生命。

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陈家磊副主任医生,来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气性坏疽,在野外被划伤了应该如何清理伤口,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案例:小芳在野外感染后,不幸去世

好几年前,华西医院曾收治过一个这样的患者——

周末,小芳和朋友去荷塘玩,玩得开心了就脱鞋到荷塘中拍照。小芳的左脚不小心踩到泥塘中的石块,划伤了脚底,回到家中才对伤口进行了冲洗。

到了晚上,小芳左脚越来越肿,越来越疼。第二天上午,红肿已经蔓延到了小腿。直到第二天下午,小芳开始发烧,并且体温高达40摄氏度,她才让父母赶紧带她去医院看看。

到医院后,小芳左脚被诊断为气性坏疽,这就是她左脚底被划伤后,伤口感染了梭状芽胞杆菌导致的。最终,虽然进行了全力救治,但还是没能挽救小芳的生命,她因为患上严重的败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而去世了。

女子野外拍照不慎划伤 几天后去世

气性坏疽——致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梭状芽胞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它们存在于土壤、水,以及我们的肠道中,是一种在无氧环境下会迅速繁殖的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破伤风梭菌都属于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前者可以引起气性坏疽,感染后者可以引起破伤风。

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最常发生在下肢或肌肉丰富的部位。如果是一般的轻微擦伤,一般都还好,因为伤口比较表浅,不太会发生严重的感染。

但是,如果身体有开放性的深度创伤时,容易形成较封闭的伤口。封闭的伤口就意味着形成了无氧的环境,这个时候如果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它就会趁机大量繁殖,导致气性坏疽的发生,引起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有这些症状,可能是气性坏疽

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在野外被划伤后,就算是及时清理了伤口,还是要密切关注伤口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以下这些症状的话,就要警惕了,最好去医院看看。

比如,在伤口处发生:

剧烈疼痛,止痛药难以缓解;

周围肿胀明显,皮肤紧绷发亮;

渗出稀薄、浑浊的液体,有气泡产生;

按压伤口周围皮肤,可听到“捻发音”,像捏雪一样;

周围皮肤颜色改变,变成青铜色、紫色或黑色。

如果在上述伤口症状的基础上,还发生了全身症状,比如高热、寒战、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休克等,那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应该立刻马上到医院就诊治疗。

治疗气性坏疽,最重要的就是杀菌

到医院后,如果确诊是得了气性坏疽,医生会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对伤口进一步清理,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下面是最常见的三种治疗气性坏疽的方式。

手术治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必要时进行截肢,来挽救生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双氧水冲洗伤口,也可以起到在伤口局部提高组织氧含量的作用,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抗生素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控制病变部位的感染进一步恶化。

高压氧舱治疗:在有高压氧舱的医院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组织氧含量,抑制细菌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发生了气性坏疽,可以同时进行上面三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最好,如果没有高压氧舱的治疗条件,至少也要使用前两种方式进行治疗。

在野外被划伤后,一冲二挤三消毒

经常去野外玩的朋友,受点伤是难以避免的,并且受伤后一时半会又不能到医院就诊,所以懂得一些清理伤口的方法非常重要,可以第一时间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正确处理伤口的方法是:一冲二挤三消毒。

第一,伤口冲洗。在野外,可以用瓶装纯净水或较为清洁的自来水,流动的山泉水、溪水等冲洗伤口,尤其要冲干净伤口处的淤泥、杂质等,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第二,伤口挤压。挤压伤口是有技巧的,不是挤压伤口的局部,是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从而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第三,伤口消毒。如果带了碘伏或聚维酮碘,就直接冲淋在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如果没有,也可以暂时用白酒进行应急。

当然,只要有开放伤口,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及时到医院就医,让专业医务人员来清理伤口。除此以外,经常去野外活动的朋友,还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控制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