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美消费者愿买单吗?实验结果太惊人

自由财经 2025-04-30 10:13+-

川普政府透过加征关税、强化本土生产与资金回归美国,试图推动制造业回流,然而,根据美国1家企业做的试验显示,在同样品质、价格翻倍的情况下,消费者在“美国制造”与“中国制造”之间,做出了1个惊人的选择。

综合《新闻周刊》(Newsweek)、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等报道,美国知名莲蓬头品牌Afina的老板Ramon van Meer利用自家网络商店设计了1项商业实验,验证美国消费者是否真的愿意花费更多金钱来支持“美国制造”。

Ramon van Meer为Afina的过滤淋浴喷头建立了1个新的购买页面,提供“美国制造”的选项,售价239美元,并注记:“由于新的关税,我们已与美国1家小型制造商合作”。

然后Ramon van Meer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投放广告,增加Afina网页的流量,“同样的设计,两种选择。您可以选择:美国制造或中国制造。”

在实验期间,有超过2.5万名美国消费者浏览了该产品页面,有3560人将“中国制造”产品加入购物车,且最终有584人完成了付款。

虽然有24名美国消费者曾经将美国制造的版本加入“购物车”,但是没有任何1人实际购买。

“结果非常残酷,”Ramon van Meer在X上发文表示,没有顾客购买美国版,美国版的加入率不到1%,而有超过3500人购买了中国制造的产品。

川普政府透過加徵關稅、強化本土生產與資金回歸美國,試圖推動製造業回流。(歐新資料照)

在实验结束后,Ramon van Meer非常意外,在最初得知没有人下单“美国制造”的产品后,他们一度怀疑是数据出现了错误,因此反复检查了多次,最终确认结果始终如一:没有美国人愿意为非中国制造的产品多掏钱。

Ramon van Meer把实验结果分享到社交媒体X上,并表示,即使他们想要将制造业带回美国,可是面对高昂的价格,美国的消费者也不愿意为美国制造的产品买单。

Ramon van Meer表示:“这不是他们(消费者)的错,大多数人处处能感受到通货膨胀:汽油、食品杂货、抵押贷款等。

他说:“支持美国制造业成了大多数人负担不起的奢侈品,即使他们想这么做。”

  • 最新评论
  • g2j2

    楼下太辛苦了,国师们天天给习总上课,东升西降,双赢就是赢两次,中国必胜!

    屏蔽
  • 莘莘游子

    7. 国际影响力下降: 贸易伙伴关系紧张:高额关税会损害美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性措施。 全球经济地位削弱: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脱钩将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8.小结: 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并导致贸易几乎完全中断,美国经济将面临严重的衰退风险、恶性通货膨胀、金融市场动荡、供应链长期混乱和失业率飙升等多重打击,并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和国际影响力下降。这是一个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将造成巨大损害的局面。 综上所述,中美贸易战的演变正迫使美国重新认识“中国制造在其社会与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中国制造不仅以高性价比支撑着美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深度嵌入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运营与国家整体供应链体系,其不可替代性早已超越传统的市场选择范畴,成为“结构性的依赖”。若贸然推进脱钩,不仅难以实现产业回流,反而将引发通胀高企、供应链断裂、就业恶化等连锁反应。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美国必须正视一个事实:“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远超此前的政治想象”。而如果贸易战持续升级,其影响将进一步渗透至金融层面——尤其是对即将在6月份到期的美国国债市场构成冲击,利率上行风险加剧,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财政压力与市场动荡。可以预见,如果这场博弈持续,中美两国不仅是两败俱伤,更可能让美国在经济与金融双重战线上承受更深层次的伤害。

    屏蔽
  • 莘莘游子

    2. 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持续飙升: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零售商29%的涨幅可能只是一个开始。145%的关税会直接推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而替代供应商的成本通常更高,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生活成本急剧上升:食品、能源、服装、电子产品等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会上涨,严重侵蚀民众的购买力,降低生活质量,尤其对低收入群体造成巨大冲击。 工资-物价螺旋上升风险:为了应对高物价,工人可能会要求更高的工资,这又会进一步推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恶性循环,使通胀难以控制。 3. 金融市场动荡: 股市持续下跌:经济衰退的预期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会继续打击投资者信心,导致股市进一步下跌,可能引发财富缩水和金融恐慌。 美元持续贬值: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贸易逆差的扩大可能会导致美元汇率持续下跌,这将使进口商品更加昂贵,进一步加剧通胀。 信贷紧缩: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企业违约风险上升可能导致银行收紧信贷,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 4. 供应链长期混乱: 商品短缺常态化:即使美国企业开始寻找替代供应商,建立新的供应链也需要时间和巨大的成本。短期内,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各种商品的短缺,影响生产和消费。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替代供应商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可能不如中国,这将导致美国制造和销售的商品价格长期维持在高位。 5. 失业率飙升: 大规模裁员:经济衰退和企业经营困难会导致企业大规模裁员以降低成本,失业率将显著上升。 新就业机会减少: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招聘意愿降低,新的就业机会也会减少,加剧就业市场的压力。 6. 社会问题加剧: 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失业率上升也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社会动荡风险:经济困境可能引发民众不满和社会动荡。

    屏蔽
  • 莘莘游子

    5.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影响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将深刻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中美关系恶化:经济上的对抗可能加剧两国在其他领域的紧张关系,增加冲突的风险。 全球经济分裂:其他国家可能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导致全球经济分裂为不同的阵营,增加贸易壁垒和不确定性。 美国国际影响力下降:失去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经济联系,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6.小结 美国失去中国制造的产品,绝不仅仅是商品货架空置的问题,而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的系统性冲击。短期内,美国消费者将面临物价上涨、商品短缺的困境;美国企业将经历供应链断裂和生产成本上升的挑战;劳动力市场将面临结构性调整和失业风险。长期来看,美国需要进行深刻的产业结构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重新调整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定位。这个过程注定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 三、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下去,会发生什么? 今天是2025/04/30,据最新美国方面传来的消息,今年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已经出炉,从去年第四季度的2.3%的增长率减为-0.3%的负增长,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季度性负增长。而且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出现,好多amazon和walmart的商品涨价达到29%,股价下跌,美元汇率下跌,情况很不妙,各种坏消息接踵而来,特朗普显得难以应付。 那么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下去,美国的经济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1. 更深的经济衰退: GDP持续萎缩:继第一季度出现负增长后,贸易中断带来的冲击会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供应链中断和需求下降,导致生产萎缩、投资减少,GDP可能会连续多个季度负增长,标志着经济陷入衰退。 商业活动大幅放缓:各行各业都会感受到寒意,新订单减少,企业扩张意愿降低,甚至出现倒闭潮,特别是那些依赖中国市场或中国制造的企业。

    屏蔽
  • 莘莘游子

    2.供应链断裂与产业结构调整 “美国企业”长期以来依赖中国高效且庞大的供应链。突然失去中国制造,将迫使企业重新构建其生产和采购体系,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寻找替代供应商的挑战: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如越南、印度或墨西哥,需要时间和大量的投资。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技能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完全替代中国。 生产成本上升:相较于中国,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通常更高,这将导致美国制造商品的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一些依赖中国制造的美国企业可能面临倒闭或大幅裁员的风险。与此同时,新的产业可能会在美国本土或其盟友国家兴起,但这需要时间和政策支持。 3.失业风险与劳动力市场变化 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必然影响劳动力市场。 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冲击:依赖低价中国商品的零售企业可能因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而面临销售额下滑,导致裁员。港口、物流和运输等相关服务业也可能因进口量减少而受到影响。(加州的洛杉矶港首当其冲,即将出现大规模裁员,https://www.163.com/dy/article/JU178R3S05198NMR.html) 制造业的回流与技能错配:制造业可能出现部分回流,但美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具备足够的熟练工人来满足新增的制造需求存在疑问。技能错配可能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 4.科技产业的创新受阻 中国不仅是重要的制造基地,也是全球科技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稀土等关键矿产和电子零部件方面。 关键材料短缺:失去中国的稀土供应,将对美国的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国防工业造成严重打击。 研发成本上升:美国科技企业与中国供应商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由来已久。脱钩将迫使企业寻找替代方案,可能导致研发周期延长和成本上升,从而减缓创新步伐。

    屏蔽
  • 莘莘游子

    3.小结: 中国的商品在短期内很难被完全替代。虽然部分低端制造业可能逐步向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一些高科技产业也可能在美国本土发展,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难以撼动。 原因就如上面所分析的: 3.1 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是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 3.2 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中国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熟练工人数量和整体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3.3 将制造业大规模迁回美国面临劳动力成本高昂、产业空心化等诸多挑战。 因此,如果美国强行与中国脱钩,短期内将面临商品短缺、物价上涨等问题。长期来看,虽然全球制造业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仍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完全替代中国制造,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且可能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二、美国失去中国制造,会发生什么? 上面分析了中国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接下去分析一下失去中国制造对美国社会的意味着什么? 如果美国突然失去中国制造的产品,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犹如一场多米诺骨牌,将会全面冲击着经济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正是美国在5月份和6月份以及随后要发生的情形。 1.消费品价格飙升与通货膨胀加剧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为“美国消费市场”提供了海量的低成本消费品,从服装鞋帽到电子产品,再到家居用品和玩具。一旦失去这些廉价的商品来源,美国消费者将直接面临物价大幅上涨的压力。 低端商品首当其冲: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依赖中国制造的商品维持其低价策略。这些商品的缺失将迫使零售商提高价格,直接削弱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 电子产品成本攀升: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电子产品,其零部件和组装环节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中断和替代供应商的不足将导致电子产品价格显著上涨。 整体通胀压力: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将推高美国的整体通货膨胀率,可能迫使美联储采取更激进的加息政策,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屏蔽
  • 莘莘游子

    基础设施限制:大规模的制造业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公路、铁路、电力供应、通讯网络等。许多潜在的替代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瓶颈,难以支撑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劳动力技能和数量:中国拥有庞大且相对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优势。其他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熟练工人短缺、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成本优势:虽然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但综合考虑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政策环境等因素,中国的整体生产成本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完全转移到其他国家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2.被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替代的可能性: 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劳动力成本高昂: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会显著提高制造成本,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降低美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空心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部分制造业基础已经空心化,缺乏足够的熟练工人和相关的产业配套。重建这些产业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 环保和监管成本:美国的环保标准和劳动法规通常更为严格,这也增加了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成本。 消费者接受度:虽然一些消费者愿意为“美国制造”支付更高的价格,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仍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价格过高,可能会影响其市场销量。 技术和创新: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美国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具备本土制造的优势。但在许多劳动密集型和标准化生产领域,美国本土制造的成本竞争力不足。

    屏蔽
  • 莘莘游子

    中国必胜! Afina品牌的实验结果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揭示:即便产品质量相仿,价格依然是美国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关键考量。中国制造的产品正是凭借其卓越的性价比,在市场中占据了难以撼动的地位。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政策手段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层面展现出巨大的阻力,“支持美国制造”往往成为一种经济上的奢望。 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场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并非如发起者所愿。究其根本,在于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一个关键事实: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宣传,而是深深扎根于美国人民日常生活和众多美国企业运营的基础。这些来自中国的日常消费品和基础工业品,构成了美国人民传统消费的必需品,也是众多美国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投入。一旦失去这些商品,美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将面临诸多不便,而许多美国中小企业也将遭遇难以克服的运营困境。 一、为什么中国的产品难以被取代? 1.中国的产品被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取代的可能性 在理论上,将部分或全部中国制造转移到其他国家是可能的,一些国家也正在积极争取这部分产能转移。然而,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限制: 生产能力限制:没有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提供如此庞大的生产能力。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例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虽然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其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熟练工人数量等方面与中国存在显著差距,短期内难以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产业链完整性: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高度集成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最终组装,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效率很高。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会面临协调成本增加、物流复杂化、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很多产品需要多个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可能高度依赖中国的特定产业集群。

    屏蔽
  • 100656392000

    波音 和 C919选吧,肯定100%选波音。抬杠谁不会。

    屏蔽
  • g2j2

    这个实验证明,全球化是错的,尤其把产业链嫁接在共产敌国,坑蒙拐骗加明面的技术转让,人家的韭菜永远是韭菜,你永远没有人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然后就把你们的制造业全拿走了。

    屏蔽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