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汽车行业迎来巨变

搜狐 2025-04-25 14:44+-

随着万物互联到汽车,这项关乎乘客和驾驶员安全的载具,目前正迎来“最强监管”时代。

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巨变。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该部装备工业一司4月16日组织召开会议,参会者包括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在内的近60名代表参会。

从官网发布的公告来看,这次会议围绕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在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后,会议要求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相应措施。

“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这应该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以来,强监管最严的一次。

根据路透社披露的会议记录显示,根据更新后的规定,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国内汽车制造商将不得再通过远程软件更新,对已经交付给客户的车辆进行测试和改进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厂商在推出新系统之前,也需要进行足够的测试来验证其可靠性,并需要获得批准。

从披露的名单来看,华为也是出席会议的公司之一,这家国内科技巨头在国内为包括奥迪在内的至少七个品牌提供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除了监管上的硬性披露之外,根据网传的会议纪要,还要求国内车企在进行宣传时不得出现“自动驾驶”、“智能驾驶”、“高阶驾驶”等词汇,并建议用“组合辅助驾驶”来形容。

这意味着,往后国内的汽车发布会,可能要少很多“看点”了。

一夜之间,汽车行业迎来巨变

过去的汽车发布会,在营销上的确有一定的过度嫌疑。而过度营销的背后,又是国内汽车行业疯狂内卷价格战的结果。

当所有汽车厂商都在争着发布新产品,不断变着花样提高消费者注意力的时候,过度营销也就成了最好用的手段。

这一次针对国内汽车的监管,可谓是恰到好处。

就在今年3月份,一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某品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致命事故,车上三名大学生都不幸身亡,也一度引发舆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顾虑。

随着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增长快于预期,叠加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国家也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对电动汽车技术安全的审查。

3月下旬,国内监管机构也发布了最新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7月开始实施。

该要求明确规定,电动汽车的电池不得起火燃烧,要最大程度上确保司乘的用车安全。

这也预示着,过去十年来国内电动汽车野蛮生长的时代,终于要过去了。

接下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和强监管的要求之下,汽车行业可能才刚刚迎来淘汰赛。

一夜之间,汽车行业迎来巨变

这一次针对汽车行业的监管,显然也是利大于弊。

从好的一面来看,这次监管规定了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更不能过分强调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有多么令人放心。

这一措施,能够极大提高国人对智能汽车的警惕度。

过去,在很多车企的发布会上,针对汽车自动驾驶这一块都存在许多过度宣传的例子,什么无限接近L3级自动驾驶,什么几百万以内最好的汽车等等,这些营销完全无视广告法。

随着车企将自动驾驶定义为新的竞争点,各种围绕自动驾驶安全的发布会也存在不少夸大宣传的嫌疑,让消费者误以为开启自动驾驶,就可以完全不握住方向盘。

但实际上,L3级别以下的自动驾驶,仍然需要驾驶员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要时刻做好准备接管汽车,仍然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无需接管。

这一次的新规出台,将极大提高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认知度。

安全不是儿戏,生命更不是儿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次监管出台,也有利于行业的加速洗牌,从而淘汰掉一批新能源车企。

从发展新能源汽车到今天,越来越多厂商加入了对智能汽车行业的布局,这当然是好消息,但过多的玩家涌入也带来了不良的行业风气。

一些消费者难以分辨汽车的真实好坏,不管是过分贬低某一汽车品牌,还是过分夸大某一汽车品牌,背后都有可能付出血泪的教训。

一夜之间,汽车行业迎来巨变

而接下来,随着更严格的监管规定出台,势必也会增加车企的合规成本,减缓技术开发和应用步伐,但比起司乘的安全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国内汽车行业的整合,已经开始加速。

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各大车企真功夫的时候了。

  • 最新评论
  • lary

    就是不要说假话,办假事,忽悠老百姓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