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陷政权危机 大玩“爱国”把戏
关税对抗持续 中国数千万人将失业
美国推出对等关税后,各国和美国积极展开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中共是唯一公开宣布要打一场“奉陪到底”的关税战的国家,导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增加到了145%。美中贸易陷入停顿,严重冲击中国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众多对美贸易的中国出口商停工停产,一旦旷日持久,中国将可能出现千万规模的失业大潮。
中国东部沿海省份的家具、家电、服饰等生产商,大多是为服务美国消费者而存在的,关税生效后,这些产品可能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媒体报道,东莞、佛山等珠三角一些工厂的美国产品线一夜之间被迫暂停,从原材料、生产到包装都停了下来; 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浙江绍兴柯桥的中国轻纺城,多位老板表示现在生产已经放缓、客户不敢下单、已暂停发货。
CNN报道,号称为“圣诞城”的浙江义乌,美国近90%的圣诞装饰用品都来自这里,现在一些美国长期客户已经取消了订单。
深圳某工厂李先生表示,深圳盐田港码头这段时间堆了很多货柜,里面装有货的,要出口到美国。但现在美国那边货主说先暂停,都堆在码头那里了。
深圳一位化名郭成的体制内人士表示,现在那些外贸企业,有部分是停工,还不死心在等,等中美贸易战会有结果,或等一些企业倒掉了,其它就好做了。所以就熬,熬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都在等。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表示,对美出口的往往都是附加值跟利润相对比较高的行业,涵盖大量的上下游,且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没办法转成内销。这种打击比较致命,会导致沿海的发达省份整个产业链的断裂。
专家警告,当前的困境如果持续下去,将可能导致数千万的中国民众失业。
出口对就业影响巨大,大陆银河证券估计,2023年在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中,出口支撑约1.2亿个就业岗位,差不多占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一。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计,中国约有1,000万至2,000万名工人与对美出口相关。花旗集团估计,对美出口可能带来约90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
受关税战的影响,将有3%的劳动力,也就是多达2,000万人,可能受到美国订单消失的影响。
黄大卫认为,实际上的失业人数将比高盛预计的2,000万人还要高,最终会导致3,000万到3,500万人失业。
他解释说,对美出口大概占中国出口三分之一左右,如此高的产能过剩,可能会传导到其它行业, 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纺织品、服装业、电子装配、出口包装等产业上下游,及出口物流跟中介、船运,很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会倒闭,会导致一批的失业潮。
现在中国国内很多人失业,工作市场惨淡,一些没有倒闭的工厂也不怎么招工,找工作非常困难。而且有的大学,毕业生有70%找不到工作。
中共体制内人士郭成说,现在深圳市往下一级级压人裁员,减掉10%到20%,城市街道的中共管理部门现在也要减人,减掉四分之三,房管所、司法队这些基层官员也要削减。
他认为,按此趋势,很多工厂肯定会不停地倒闭,恶性循环越来越严重。政府都在裁员,正常的工资和福利都减少了,福利也越来越少, 而且还要继续减。
应对关税失策 中共陷政权危机 玩“爱国”把戏
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提振内需被认为是必要措施。尽管大陆经济学者呼吁要以真金白银去帮助老百姓提高福利,官员们也暗示今年将重点刺激消费,但迄今为止出台的措施仍然有限。
今年3月份,中共国务院的所谓“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大部分还是鼓励(尤其是退休人士与学生)花钱,而不愿意给老百姓发现金。
在中共官媒新华社4月7日的评论员文章中,给出的应对措施依然是降准、降息鼓励消费的货币政策,倾向于维护体制稳定的财政政策及支持企业,没有一句话提到补贴老百姓。
经济学者黄大卫表示,北京觉得尽量让老百姓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才好管理。发放现金或福利,一旦形成预期的话,会让民众不断增强自己是纳税人的角色跟国家主人的意识;北京也担心一旦开始全民补贴,将打破了目前的阶级特权。
中共应对关税失策,在自己掀起的关税对抗战中深陷泥潭,面对国内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房地产市场崩溃、公共债务不断增加和消费者信心疲软等多种严重问题时,中共施政无方,面临执政危机,此时又向中国民众打起“爱国牌”老套路,将维持中共“党的利益”扣上所谓的“国家利益”来欺骗民众。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共认为在川普面前表现软弱是“更大威胁”,而不是中美紧张关系升级。在关税战迅速升级之际,中共号召民众为意识形态的较量做好准备,并动员全国团结起来支持它的立场,用这个策略将中国的许多经济问题转嫁于美国。
中共宣传的“爱国”是建立在“恨”的基础上,“爱国”就是恨日本、恨台湾、恨异议人士等等,尤其重要的是恨美国。
中共在党媒上加大仇美宣传的力度,抹黑川普政府,号召国民做好与美国打持久战的准备,声称“天塌不下来”,叫民众要相信中共的领导。
一些宣传甚至提到中共为支持朝鲜金日成独裁政权,参与对抗美国的朝鲜战争,称当前的关税战不仅是贸易之争,也是意识形态的较量。
为了进一步激发民众的恨意,中共把“仇日”宣传也拿了过来。有网民吐槽说,打开电视,发现很多台同时播放各种“抗日神剧”,令观众莫名其妙。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共通过将贸易战塑造成意识形态的较量,将自身的政治正当性部分地押在了赢得与川普的这场斗争上。这种做法意图为增强中共权力形象,但也可能适得其反。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者庄嘉颖(Ja Ian Chong)对《华尔街日报》表示“这有点像一把双刃剑”,如果主要目标是在面临困难时,为中共争取政治支持,但如果局势仍未有改善,“那么中共就会受到指责”。
随着中共官员誓言要“奉陪到底”,许多人对经济后果感到担忧,质疑中共党媒的宣传是“叙事自嗨”,有人批评党媒是“吹牛不亏钱,信吹牛要亏死”。也有学者直言中共的反制美国的关税行动是错误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此,中共收紧对民众的言论审查,压制质疑声音,对国内经济学者言论进行管制,除采取封号手段外,还要求发言需报备审查,更有甚者遭到解职,有的研究中心也被裁撤。
开工厂的李先生对中共失望,他认为,中共为了面子是不会在关税战中让步的,它不会理会老百姓的死活。历史上,在中共治下发生大饥荒的年代,老百姓饿到吃土,中共都没有理会。
深圳体制内人士郭成认为,目前的关税困难中,大家现在没有希望,都在熬。三年疫情也影响很大,很多人认知已经开窍了,在网上发牢骚,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民众失望 各寻出路
与其坐以待毙,民间有不少人开始寻找出路。面对美国持续加征关税与供应链压力,有的出口商到越南等地,商谈在当地设厂,合作生产,以达到商品的产地能够“去中国化”。
有的大陆厂商在Tik Tok社媒平台,向美国消费者直接推销产品。但是产品的真伪、优劣被广泛质疑。
更具争议的是,部分社交平台账号甚至传授如何“合法规避”美国关税。例如,将一件产品拆分为“贸易服务”与“零部件”分别申报,以规避高额税率。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跨境电商吴鸣的评论指出,中国商家早已熟悉“打擦边球”的操作手法。“面对税务局,他们早就玩惯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现在对付美国海关,也是一套熟练技巧。凡是能用的手段他们都会用上。”
大陆专家认为,这次美国发起的对等关税战对中国制造业进行精准打击,中国经济发生失衡。中国经济学家向松祚近日在一场演讲中指出,就算最乐观的估计,中国今年出口将下降10%到15%。产能过剩的出口转内销,将掀起价格战,问题的严峻程度超乎想像,真是生死存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