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绿色城市梦: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DW 2025-03-30 09:38+-

全球范围内,一些可持续发展“超级项目”曾被寄予厚望,例如非洲的“绿色长城”、沙特的未来之城的楼群“The Line”等。然而,这些宏伟蓝图能否真正圆满落地,仍存疑问。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绿色项目,试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树立标杆。从非洲横贯8000公里的“绿色长城”到沙特的未来之城“The Line”,它们的开头无不雄心勃勃,气势磅礴。然而,现实与理想往往相去甚远,巨额投入未必带来预期成果。用“烂尾”对其中某些项目下结论似乎为时过早 ,但一些项目停滞不前,遭遇重重阻碍。

沙特阿拉伯:Neom及The Line

项目愿景

沙特阿拉伯的实际掌权人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启动的Neom未来城项目,计划在红海沿岸建造一座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智慧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便是“The Line”——一个长170公里、完全垂直发展的镜面建筑群,预计可容纳900万人居住和工作。该项目被宣传为“文明的革命”,计划成为全球技术与研究的枢纽。

现实情况

自2017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因科幻般的设计而备受关注,包括拟建的飞行出租车、人造月亮以及滑雪场等。然而,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国际媒体报道称,至2030年,将仅有2.4公里的建筑能够完工。虽然该项目的投资额已超过1400亿美元,而据《华尔街日报》披露,整个计划若要在2080年实施完毕,可能需要8.8万亿美元,相当于沙特全年财政预算的25倍。该国财政部长对沙特是否有持续的经济能力承担这笔巨额费用提出质疑。

超级绿色城市梦: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The Line”——一个长170公里、完全垂直发展的镜面建筑群,预计可容纳900万人居住和工作(电脑合成图片)

主要障碍

资金问题并非唯一挑战。人权组织指责沙特政府为推进项目而强制驱逐当地的胡怀塔特(Huwaitat)部落居民,甚至有报道称部分反对者遭到杀害。此外,沙特政府对批评声音采取严厉打压,令该项目的透明度受到质疑。

超级绿色城市梦: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沙特高调推出Neom项目中the Line模型

非洲:“绿色长城”应对沙漠化

项目愿景

2007年,非洲多国联合启动“绿色长城”项目,计划在撒哈拉沙漠南缘种植树木,形成横跨非洲大陆的生态屏障。该项目预计在2030年前修复1亿公顷的退化土地,并创造数百万个绿色就业岗位。

现实情况

根据联合国2020年的报告,该项目的实际进展远远落后于目标。至今,仅有400万公顷土地得到部分修复,而真正完成植树的面积不到67万公顷,不足原计划的1%。面对现实困难,该项目已转向更广泛的农业和水资源管理计划,而不再局限于单纯种树。

主要障碍

除了资金不足,项目还受到非洲多国冲突和安全局势恶化的影响。极端组织的活动加剧了资源争夺,使项目推进更加困难。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新种植的树木存活率较低,仅有20%至40%能够存活,许多树苗还被当地居民砍伐作为柴火或饲料。

超级绿色城市梦: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松岛的摩天大厦

韩国:智慧城市松岛

项目愿景

韩国在黄海沿岸填海造陆,打造“松岛国际城市”,旨在让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智慧城市。该项目以绿色环保为重点,城市中40%的土地用于绿化,并配备自动垃圾处理系统和智能照明控制。

现实情况

尽管松岛已基本成型,但人口远未达到预期。原计划在2020年时拥有人口50万居民,但目前实际人口仅约20万,部分区域仍在建设中。

主要障碍

虽然松岛的科技基础设施先进,但仍然严重依赖汽车交通,且建设过程并未充分考虑生态影响。此外,该城市的生活成本过高,许多居民难以负担昂贵的住房和医疗费用。

中国:雄安新区

项目愿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亲自推动建立雄安新区,目标是打造一座“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城市,以分担北京的部分行政职能,预计可容纳500万人口。

现实情况

雄安新区拥有大量绿色空间,并承诺实现“15分钟生活圈”,即居民可在步行15分钟内满足所有日常需求。然而,目前这座城市依然人烟稀少,仅有130万居民,远低于原计划目标。

主要障碍

尽管雄安新区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严格监管,以防投机炒作,但这也影响了城市的经济活力。此外,由于该城市主要吸引科技公司入驻,而非传统行业企业,因此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吸引力不足。

从沙特到中国,从非洲到韩国,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未来城市和生态工程,面临着资金、政治、环境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挑战。尽管各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些“超级项目”展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但现实往往比愿景更复杂,成功落地仍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