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拆迁不给钱了…

大碗Pro 2025-03-24 15:19+-

今年,深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句关键表达——

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大城市更新项目盘活力度,稳妥有序实施

房票安置制度。

“房票安置制度”六个大字一出,令人虎躯一震。

要知道,去年就有城市体验了一把房票安置的威力。

2024年10月份起,郑州惠济区作为首个“房票安置”的试点,火速开启了新一轮的城中村拆迁工程。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惠济区生成了454张房票。

即,能消化454套商品房的购买力。

紧接着,郑州某楼盘传出了清盘的消息。

嗯……没错,转瞬间,房票便转化成为了即时的购买力,疏通了郑州的滞销楼盘。

彼时,郑州全市待安置村共79个,涉及居民13000-15000户。另外,还有数十个已备案待拆迁的城中村……

于是,几万张几万张的房票,几万户几万户家庭的购买力,半路杀了出来。

最终,郑州全年狭义库存规模减少了214万㎡。

靠着房票制度,郑州在2024年,杀出了个全国去库存第一名。

这,是房票安置制度的威力。

那么,房票安置制度究竟是什么个事?具体细则是怎样?

最近,杭州也在实施房票安置,我们可以做个大致的参考。

提取一下杭州房票的几个关键信息:

1.用途被死死限定。

以杭州萧山区的房票安置制度为例,萧山区的房票,只能用于购买本区内的新建商品房。

2.流通性被死死锁定。

房票不能用作交易,仅限被征收人、其它安置人口和共有人使用,除直系亲属外,不得转让;房票不能用被抵押变现。

3.兑现方式被死死框定。

用房票买房时,签合同时,能兑现房票总值的60%的钱。

竣工验收时,能兑现房票总值的20%的钱。

交付开票时,再兑现房票总值的最后20%的钱。

且,这些被兑现的钱将统一打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

拆迁户在用房票买房时,摸不到一毛钱的现金!

经过以上梳理,你大概就摸清楚房票的本质了。

你不用,房票就是一张废纸,是一张你曾经历过拆迁的证明,还是一封你与自家老房子的告别信。

因此,你不得不用。

一旦你用了,房票则成了一张买房代金券。

房票的本质,就是赶着拆迁户去买房。

到这儿,你就该明白哪些城市喜欢用房票安置制度了。

库存去化不动的;购买力疲软的。

典型的代表,就是咱们的众多二线城市——

前些年来不断地搞城市扩容、建新城,以至于郊区卖了太多地。最终,库存高企,难以去化,市场惨遭巨大压力。

但是,你现在跟我说:大深圳,要搞房票安置了?!

违和!

太违和了!

把城市扩容、库存高企、购买力疲软和深圳联系在一起,深圳自己都懵逼了:

这几个词,和我有啥关系?

回顾深圳市场的基本盘,就两个特点。

1.没啥库存。

目前,全深圳的新房库存不过3万套左右,根本不够去化。

2.没啥供应。

2024年,深圳出让宅地面积约30万㎡。

同期,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出让宅地规模超400万㎡。深圳宅地供应,不到这些城市的10%。

由此,深圳市场的房子,就很抢手。

比如,深圳蛇年第一盘中洲迎玺开盘,吸引2990批客户登记,创下2023年以来深圳认筹人数新纪录。与此同时,该盘单价5万/㎡起步,当天直接卖了约550套。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证明:深圳不缺购买力。深圳新房也不难卖。

从这个角度切入,深圳根本没必要搞房票安置制度。

所以,还是得把“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大城市更新项目盘活力度,稳妥有序实施房票安置制度。”

细读一遍——重点在前头!

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为了加快推行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所以要实施房票安置制度。

这就很好理解了。

深圳最大的特点是啥?

遍地的城中村!

一线城市,拆迁不给钱了…

我们曾讲过:深圳城中村用地总规模约320平方公里,占深圳土地总面积的16%。

与此同时,深圳过去的拆迁模式完全由开发商主导。

而过去的时代发展红利下,开发商为了快速拆迁往往会与村民进行妥协——传统拆迁至少按照1:1建筑面积补偿,另外还要给予拆迁户各种补偿金、奖励金。

为了获取更多的赔偿,村民们把自己的房子越建越高。

于是,拆迁成本越来越高。

按照深圳城中村传统的拆迁模式,一级做地阶段,开发商通常“只出不进”。即支出拆迁款,拆除旧建筑的阶段。等到二级开发阶段,开发商才能把建好的商品房销售出去,获得收入。

不意外,众多开发商倒在了“只出不进”的阶段。

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立项350个城中村拆除重建类项目,计划拆除面积43.2平方公里,其中完成拆迁谈判、动工建设项目仅134个,实施率仅38%。

单看这个模式,你就发现问题很大。

资金成本太高。

既要赔付拆迁款,又要给予拆迁户接下的租金补贴。

一次性拿出天量的赔偿,真的是伤筋动骨。

后期销售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项目的区位等等因素,销售去化并不一定会顺利。

那么,开发城中村的房企,资金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一线城市,拆迁不给钱了…

2024年,深圳城中村改造出台了新模式。

第一阶段,由开发商进行做地,资金来源20%资金来源于开发商的自有资金,80%可申请国家专项贷款。

第二阶段,通过土拍,把地卖出去。

这么一来,优势很明显——

直接卖地,来钱更快更猛,能迅速减少前期拆迁付出的资金压力。

此模式下,再引入房票安置制度会怎样?

一、拆迁的资金不用愁。

全靠信用背书。

前期,资金不足或资金承压的问题,直接迎刃而解。

二、卖地获得资金储备。

土拍市场中,把地一挂一卖,一大笔钱就到手了。

这笔钱,能够用作拆迁户的用房票买房的资金,能够支付他们的租房补贴。

这笔钱,是房票安置制度下,以时间换来的空间。

三、获得一批精准客户。

当有一群捏着房票的客户,饥肠辘辘地盯紧每个售楼部。

那么,市场好或坏就已经不重要了。

至此,逻辑的闭环成功达成——

“微成本”拆迁,支付拆迁户房票一张→土地重整出让,获取巨额土地出让金→拆迁户购买商品房,兑付房票价值→拆迁户顺利安置。

深圳城中村旧改,能释放多少购买力?

这里有一份数据,可以略做参考。

距今为止,深圳市已列入城市更新计划项目1130个。

其中,已获实施主体确认项目555个,拆除范围面积累计4288.35公顷;已列入计划立项项目未取得专规批复项目294个,拆除范围面积累计3035.86公顷;已获专规批复未取得实施主体项目281个,拆除范围面积累计2774.83公顷;也就是说,深圳累计旧改规模达约一万公顷,并且有5700公顷左右尚且实施,一大批拆迁户仍然在路上。

以及,2025年最新出炉的城市更新项目,遍布了南山、福田、罗湖、宝安、龙华、龙岗……

一线城市,拆迁不给钱了…

一旦引入房票安置制度,城市更新势必要进一步提速。

届时,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暴乱的租金市场。

大家都知道,需求增多价格上升的道理。

被拆了房子的拆迁户,本身就有着刚性的租房需求。更何况,这些拆迁户手里可以还拿着一笔不小的租房补贴。

去年,大碗一行人去深圳看了某个旧改项目,一路上少不了与拆迁户相关的见闻——

某位持有上万方物业的大佬,每个月能收到60万左右的租房补贴……

当一群不差钱的朋友集体涌入租房市场,会发生什么不用多说了吧?

铁定得哄抬房租!

再进一步分析,拆迁户本身就是房东,原本拿来出租的房子还被拆了,市场上还少了不知道多少出租房源。

这,岂不是要迎来一个供需反转的租房市场?

二、激增的买房人。

有个数据,深圳有1877个城中村居住单元,超35万栋农民房或私人自建房屋。

随随便便拆一点,就是以“万”为单位的购买力。

而前文已经提及,目前深圳的新房库存不过3万套。

一旦房票安置制度开始在深圳实施,那么你将在各个售楼处看到人头攒动的拆迁户,他们白天忙着看房,晚上回到出租房稍作休息,又再次计划了次日的看房路线。

可是,深圳不是郑州,也不是西安。

那么点库存量,根本经不起拆迁户使劲造。

眼下,更令人着急的是——深圳,压根就不卖地。

2025年至今,北京共计推了两轮住宅用地,共计宅地10宗;

上海共计卖了5宗地,同时还有4宗地在本月底出让;

杭州共计卖了8宗地,同时还有10宗地挂牌,不久后即将出让。

反观深圳,今年才卖了一块宅地。

对于其它城市,我们向来都持一个态度:卖地要克制。

但对于深圳,却让人很着急:

深圳,深圳,你倒是卖地呐!

不仅仅是深圳,今年年初全国土地市场都迎来的一大波溢价率上涨!

溢价率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所有重点城市都学习深圳、主动控制土地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