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与泽连斯基
一位乌克兰的老人给总统泽连斯基写了一封信。
他说:
首先祝愿总统您和您的家人,孩子都平安,健康。
我的儿子安东,23岁,他死在了乌克兰战场上。最近我时常在梦中痛醒,我的儿子死了,而我却还活着。总有一些个体的声音说:他们都成了炮灰。……。
总统,咱们可以不打仗吗?不打仗的话,安东就不会死。
就算回到和平,安东也回不来了。比起把土地打回来,我宁可安东活着。……。
您非得要加入北约吗?我们打了三年了,北约派兵保护我们了吗?
我们没有一点办法来避免战争吗?
成为战争当中的英雄,容易;成为避免战争的英雄,不容易。您选择了前者还是后者?如果您为了获得荣耀,那么,这只会让我们更加难过。……。
如果我丧子而不痛,那么我是糊涂的。如果我因丧子而痛,那么我是清醒的。当我死后,我会在我的墓志铭上写上一句:这个男人在儿子死于战争之后,才真正醒活过来,并意识到他对儿子的死有一份责任。……。
愿: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了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辽大举进攻南宋。后辽宋议和,宋向辽奉贡银两,布帛以达成边界协议,幽云十六州归至辽。以此达成《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之后,宋辽百年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宋辽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幽云十六州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有了一段时间相对安稳的太平生活。
《澶渊之盟》和议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此是大幸矣。百姓过上了无战乱,无杀戮的正常生活。善莫大焉!
三国鼎立期间,蜀魏间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诸葛亮掌控蜀国正权时,他几次的征伐,征兵和征税,蜀国百姓穷困潦倒,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民生凋敝,行路即见白骨。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人吃人的惨状。
当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无为者刘禅上位后,有段时间他被“请”至魏作人质。从此,刘阿斗“乐不思蜀”。……。
那段时光,蜀魏间没有战争,没有杀戮。百姓有了难得的短暂时光的安定生活,民生渐好。刘禅的“乐不思蜀”期间,蜀国百姓相对于“诸葛亮时期”,他们过上了旷久不见的好日子。蜀国平民短暂的休养生息,人们渐渐的吃上了饭,不再有人吃人的现象,人口也略有增长。……。
对于蜀国百姓而言,刘禅的“乐不思蜀”时期与“诸葛亮时期”,哪一个时间是平民百姓们更向往的好生活呢?
您是怎么认为的?您是站在蜀国百姓的立场,还是站在诸葛亮的立场呢?
我是一介小女子,更是一介平民,我会站在蜀国百姓的立场。
对于俄乌战争而言,我会站在乌克兰平民百姓的立场。
因为:这个世界是人民的世界,不是“诸葛亮”和“泽连斯基”的世界。
因为:人类社会,一切为了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人类文明的根基是人,是生命。
如果抛开了这个根基,其他的任何都将风中摇曳,不可立足,无从谈起。
三年前的大鹅侵入乌克兰,这是事实,毋庸置疑。大鹅反人类反文明,这是其他任何事情更改不了的。大鹅的野蛮侵略是铁定的事实,它应当受到全人类的谴责和全世界的惩罚。
三年前的大鹅太过分,三年后的泽连斯基太过分。
曾经的战争期间的泽连斯基拒绝选举,关闭独立媒体,封锁言论。乌克兰只有一种声音,要求和谈的声音被封杀。让几十万乌克兰年轻的生命殒亡在俄乌战场上,同样的残忍无比。
三年前的大鹅行为不可饶恕,三年后的生命巨大殒殇亦不可原谅。
曾经的战争期间的泽连斯基,强征兵役,为了补足兵源,他把乌克兰士兵服兵役的年龄降至17岁。
乌克兰未成年人扛枪上了战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道德?正义?胜利?美名?和平?生命?还是为了一方百姓平安?
泽连斯基是英雄?还是独菜?这是当下人们对他的争议。
一个肉眼可见的悲惨事实:乌克兰年轻的生命巨大的消耗在俄乌战场上。……。
那些都是生机灵动的鲜活的生命啊。
给乌克兰人留些种吧,善莫大焉!……。
《澶渊之盟》后,为了黎民百姓,民生向好。刘禅的“乐不思蜀”,蜀国平民“偷得了”短暂的“好日子”。
维护正义的代价,由谁来付出呢?是一国之首,还是千千万万普通平民的生命?用“不惜一切代价”来换取正义,谁是那个代价?
正义和胜利的宏大篇章不能建立在个体生命殒亡的惨烈之上。
忽略了个体生命涵义的宏大概念没有任何意义,这是真理和常识。只有真正的为了人民,为了乌克兰人民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