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与习近平会面出现变数”
美国总统川普希望上任百日内访问中国。华府智库学者葛来仪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美中战略竞争关系将持续数十年,川普第2任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会晤,是维系更合理的美中关系,让美国更安全、强大与繁荣的机会,但不应期待达成重大交易。
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纽时(New York Times)发表专文指出,媒体报道川普(Donald Trump)有意在上任百日内访中,白宫至今未公布相关细节,但可能已在规划行程。
习近平不太可能设定峰会日期,除非他有信心会晤将有正面成果,但近期关税战可能让两国元首会面出现变数。
葛来仪认为,川习会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法与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访中相提并论。当前形势迥异于1970年代初期,美国民众在虚张声势的排场之外,应重视川普可以达到的目标。
习近平高度希望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施加更多关税,不撤销对中国的永久正常经贸关系地位,松绑中国取得美国先进技术的管道。北京的策略是同时使用胡萝卜与棍子,取得更多时间,抵挡美国的多方压力。
她预期,中方可能愿意增加对美采购天然气与农产品,在美进行创造工作机会的投资,接收遣返非法入境美国的中国移民,提高打击制造芬太尼的化学物质流入美国,及对乌克兰和平提供协助。
川普可要求中方停止支持导致乌战升温,及长期威胁欧洲与跨大西洋地区安全的俄罗斯国防工业;如果习近平拒绝,川普应对协助莫斯科取得无人机、卫星与其他重要科技的中企、银行进行制裁,欧洲国家也应跟进。
此外,川普应说服习近平支持两国走向更公平的贸易关系,美方在会晤前须检视川普首任期间各项协议,希望中方完全实践购买美国能源与农产品的承诺。
川普在竞选期间曾说欢迎中国来美投资可创造工作机会的电池与电动车厂,他须坚持中方必须技术分享,就如同北京要求外商来中国投资必须合资经营与技术移转,让美国赶上竞争对手。
川普也应透过会面施压,要求中国核武发展计划更透明,并敦促北京定期说明核武、网络与太空等议题,降低发生核战的风险。
美方也须在会晤中做出妥协,葛来仪建议,除了不再施加新关税,美方也可收回近年来较少或无关国安项目的对中部分高关税,并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中方也需有相对回应。川普也应给习近平面子,邀请他访问华府。
最后,川习会无须触及,限制可提高解放军力的美国科技移转中国的议题。川普也不该同意限制对台军售或支持北京统一台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