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科创难以只身引领中国经济走出通缩
尽管中国近来在高新科技领域,再次点燃投资者对中国供应链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的信心,但若接下来地缘政治割裂和中国消费支持不足的大环境不变的结构性挑战,摩根士丹利(大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科创难以只身肩负引领(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重任。 中国需要推动政策“五部曲”,即再通胀、再平衡、重组、改革以及重振民企信心,来为增长保驾护航。
据“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微信公众号消息,邢自强近日发表题为“小龙腾飞,通缩拖曳”的研究报告提到,2025年为乙已蛇(小龙)年,杭州“六小龙”(包括DeepSeek和宇树科技在内的新创公司)声名鹊起,重新燃起投资者对中国供应链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的信心。 这些优势在过去一段时间被忽视,但却帮助中国抵挡住了自2018以来的关税压力,不断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他称,尽管这些进展值得认可,并导致投资者对中国AI/科技股的价值重估,但单靠科技创新无法解决(中国)国内结构性的经济失衡或周期性的通缩压力。 宏观前景仍具挑战,尤其考虑到中国在科技上的进展可能会强化决策层目前的供给面思维。”目前主要有两大担忧:一是在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对全球需求的依赖; 二是资源错配的风险持续存在。
他续称,中国仍处于上轮资本错配后的清理阶段,而持续的企业盈利压力和供给侧政策导致的非市场化投资可能会引发新的资本错配。 而在宏观层面,已可从数据上看到些资本错配的证据,如较弱的全要素生产力增长、较低的边际资本产出率,以及高企且仍在上升的负债率。 若此趋势持续,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或将迅速放缓。 另,经济和技术冲击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错综复杂。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若地缘政治割裂和中国消费支持不足的大环境不变,科创难以只身肩负引领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重任。 (图/取自上海市政府官网)
邢自强建议,中国在结构性挑战下需推动政策“五部曲”(再通膨、再平衡、重组、改革以及重振民企信心),来为增长保驾护航。 他认为,在关税冲击和“五部曲”进展缓慢且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或将从今年第二季开始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