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度过了孤独的春节
早上发的文章里写到了我对春节的执念,有朋友留言说:
我对春节很讨厌,尤其是拜年,跟亲戚坐一起尬聊(基本都是被打听隐私或者接受长辈教育)。。。
曾几何时,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那时候我还年轻,刚刚工作不久,一回家就会被亲戚朋友甚至是邻居们询问:一个月赚多少钱啊,有没有男朋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过年给你爸妈多少钱孝敬啊?等等。
但是现在,远离故土异国漂泊多年后,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令人觉得难堪尴尬的话题以及稍嫌厌恶的亲戚邻居的脸,都变得遥不可及甚至是渴望面对。
到底是什么,让我改变了想法,有了如此渴望的心境?
大概就是岁月吧,是时间。
我年纪大了,一切都已安稳。
那些问题都变得很容易回答甚至显而易见:
我做全职妈妈没有收入,如果问老公赚多少就说刚好够一家四口生活没什么结余;
已经结婚并有两个女儿不会再生三胎;
过年给爸妈2千块钱,然后爸妈给俩娃包了400块压岁钱;
好像所有的问题都能说得出口了,即使比较隐私的信息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回复。
看,如果已婚有娃不工作,亲戚们也想不到啥别的问题。
所以他们只拷问未婚未育工作赚钱的年轻人。
像我这样的老黄瓜可能会被邀请一起加入为难年轻人的队伍吧。😂
时间直接帮我回答了那些亲戚们关心的八卦。
时间也让我开始真心关注并关心我的亲戚们,因为他们已经变老了,老到随时会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我还不能见他们一面,可能就永远见不到了。
这几年我失去了3个关系很亲近的亲人。
先走的是外婆,那时候刚刚生完大宝不久,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噩耗来得如此快,除了流泪,我只能默默在心里跟外婆道歉。
所幸我曾带老公回家过春节,拜见过外婆,又在怀孕五六个月时专门去看她,让她摸了我的孕肚。
我相信她对我是满意的,她总是对我笑出一脸的皱纹。
外婆走的时候是85岁左右,算长寿,那妈妈和我应该也有长寿基因。
感谢外婆给我们的爱和线粒体。
第二个走的是大伯,
他是家中长子,是爷爷奶奶生了7个闺女才生出来的儿子。
在家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家族里有什么事,都是由他来决定,不管是哪个姑姑跟姑父闹矛盾了,哪个外甥结婚啦,他首当其冲,所有亲戚唯他马首是瞻。
只是没想到,他一向健壮的身体,那么快就被病魔拖垮了。
大伯一走,整个王家像失去了主心骨,成了一盘散沙。
第三个走的是大舅,在我印象中,他是长相帅气还有点个性的男人,老婆也是个美人,两个人是俊男靓女天作之合。
但因为这个老婆,他跟外婆不亲,所以,我对他也不亲。
妈妈一直劝我:“对你大舅亲一些,他也是没办法,他对你外公外婆还是很孝顺的,平时也会来看他们照顾他们。”
但那时我觉得他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对他成见很深。
小孩子不懂事,总觉得自己最亲近的人应该获得最多的关注。
现在再看,我觉得大舅做得挺对,他老婆比我外婆更重要。
他走的时候还很年轻,可能是新冠引发的心梗,没有痛苦,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次,我才知道妈妈伤得有多痛。
大舅是妈妈的大弟,是她一手带大的,妈妈在娘家是长女,外公外婆能力有限,是妈妈承担起了家长的责任,弟弟妹妹都是她带大的。
大弟先她一步而走,她跟我说话的声音都哽咽了:“这世间再也没有你大舅了,妈妈再也见不到这个弟弟了。”
这三个亲人都应该是很亲很亲的亲人,我应该出现在他们的葬礼上,送他们最后一程,但是因为新冠那三年,没能回去。
我心里是有遗憾的。
他们都曾对我释放了善意,我也愿意只记住那些美好。
环顾四周,爸爸这边10姐弟,已经去了一半,只剩下爸爸和4个姑姑,年龄都很大了;
妈妈那边也只余2个姨妈2个舅舅,还各个都是疾病缠身;
真是见一面就少一面。
我多想再跟他们坐在一起,听他们询问我一些问题,跟我聊聊天。
带孩子们给他们拜年,让每个孩子称呼他们老姑老姨老舅。
天增岁月人增寿,
愿我的亲戚们,都能长寿,等我下半年带孩子们回去,再去拜见他们。
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和活力,却也给我们留下了浓浓的亲情和回忆。
在未来的日子里还能想起亲人们以前的笑脸。
人到中年,真的会生出很多不同的感悟。
唯有珍惜所有,才会永恒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