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注定失败的真相 网传中央办公厅人士一文

武汉辣妹 X 2025-02-03 13:08+-

原PO主注:《习近平注定失败的真相》,这篇文章会被蔡奇李书磊拦住,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对体制分析最透彻的文章,作者为: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

原文如下:

习近平在上台后,通过反腐和政治整肃,不仅清除了党内派系,还牢牢掌控了从正国级、副国级到政治局常委的所有关键权力。无论是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委员,还是党政军的核心领导岗位,习近平都以绝对的个人意志完成了对高层权力的全面掌控。同时,他还彻底掌握了军队,将上将、中将的任免权牢牢抓在手中,通过不断换血清洗,形成了一个绝对忠于他的军队体系。在正副部级官员层面,无论是中央部委还是地方政府,几乎所有重要岗位也都由他提拔的亲信填补。

然而,尽管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他实现了对所有关键职位的集中控制,习近平却始终面临着体制中无法忽视的掣肘力量:庞大的技术官僚群体。这一群体通过隐形反抗与系统内的复杂性,不断削弱习近平政策的实际执行力,成为他实现“习家王朝”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以下文章将从技术官僚群体的形成、分布及其隐形反抗展开分析,阐述为什么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体制中,习近平注定会失败。

技术官僚群体的力量与隐性反抗

1. 技术官僚的形成与分布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8年,这40年间,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官僚群体。这些官僚通过高等教育与专业化治理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中成长为体制的中坚力量。他们分布在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到政法的各个关键岗位,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执行骨干。 

• 中央部委办局、省厅级单位:以处级和厅级官员为主,成为国家政策制定和技术实施的核心层。 

• 地方各级政府:县、市、省三级的技术官僚分布更加广泛,涵盖以下层级: • 县级:以科级和副处级干部为主,是政策落地执行的最基层力量。 

• 市级:以处级和副厅级为主,承担协调地方资源和政策中转的重要功能。 

• 省级:技术官僚的分布以正处级、正厅级和副厅级为主。他们多集中在省级部委办局和厅局单位,是省级政策制定、技术支持和政策实施的关键力量。

 • 关键领域:技术官僚群体不仅活跃在传统的金融和经济领域,还在宣传、教育等对国家意识形态具有深远影响的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这些领域包括:

金融系统:央行、证监会、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国有银行(如工行、中行、建行、农行)。 

经济与规划: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掌控宏观调控与资源分配。 

宣传系统:中宣部、网信办和教育部控制国家的宣传口径和教育体系。这些部门的技术官僚利用话语权塑造舆论场,通过政策解读、媒体控制和教材编撰,将习近平的意识形态进行再包装。但实际上,这些官僚通过暗中操作、模糊政策表述和延迟执行,在宣传和教育上制造混乱,使得习近平的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政法系统:公安部、国安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掌控司法与安全核心事务。 

外交系统:外交部的专业官僚负责复杂的国际谈判与战略制定。

2. 技术官僚的隐形反抗

习近平尽管在形式上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但体制中庞大的技术官僚群体通过隐形反抗,有效削弱了他的政策执行力: 

• 表面服从,实际拖延:技术官僚在面对中央政策指令时表面上服从,但在实际执行中以拖延、不作为或选择性落实的方式对政策进行“消解”。 

• 用数据引导习近平妥协:技术官僚利用专业知识和复杂数据,通过“科学”分析引导习近平接受妥协方案。例如,在雄安新区规划中涉及搬迁大学和央企的政策,技术官僚通过可行性报告和复杂的统计模型证明“暂时无法实现”,让习近平不得不接受其“合理”提案。 

• 通过细节设计削弱政策执行:例如,在宣传和教育领域,中宣部和网信办的官僚利用模糊的数据和偏向性的政策,虽然在表面上展现习近平的意识形态成果,但实际的宣传和教育体系并未真正达成统一,甚至在许多层面上制造了社会舆论的割裂。

 • 制造意识形态困境:宣传系统和教育体系中的技术官僚通过教科书编撰、媒体舆论操作,制造出对习近平政策的双面效果。表面上宣传他的政策成效,但实际上以隐性方式让体制内部对其政策的不满情绪在舆论场逐步发酵。

3. 技术官僚对习近平的不满技术官僚群体对习近平的治理风格和政策方向普遍抱有深刻的不满。这些不满不仅仅来自意识形态化的干预,也来自对其缺乏技术能力的轻视。他们认为,习近平的“习家王朝”计划注定与技术治理现代化格格不入。而这种不满,正在通过隐性反抗的形式不断积累。

更深层次的隐性博弈

逼迫习近平下台的默契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官僚群体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共识——只有习近平下台,才能挽救体制。他们通过制造局面复杂化、削弱政策执行效果、强化矛盾等方式,意图将习近平推向内外交困的局面。

以下是他们采取的具体方式: 

• 制造难题,强化困局:通过隐性操作,技术官僚不断制造问题,让习近平的政策执行难上加难。例如,在地方债务化解中,通过“合法数据”制造表面稳定,实则让债务风险逐步积累,将问题推向更大危机。 

• 以软性方式让局面失控:他们通过拖延、模糊政策执行等手段,让习近平的政策在效果上不断失败,同时又避免直接对抗。 

• 朝着共同目标努力:这些技术官僚虽然没有明确结盟,但他们的行动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通过隐性博弈让习近平在困境中走向失败。

习近平为什么注定失败

习近平注定失败,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根植于1978年改革开放后40年中形成的庞大技术官僚群体。这一群体掌握了中国治理的技术核心,深谙体制的复杂性。他们的隐性反抗和系统性的默契合作,使得习近平的政策在执行层面屡屡受阻,而这一现象贯穿于中国政治、经济、宣传和司法的各个领域。

无论习近平如何整肃,他无法真正清洗掉这批体制的中坚力量。这些技术官僚分布广泛,专业能力强且隐蔽性高。他们的隐性抵抗与复杂体制的叠加效应注定了习近平“习家王朝”计划的失败。

结语:这篇文章习近平看不到。以这篇文章为例,正是对习近平失败原因的最好注脚。这篇文章从技术官僚的隐性反抗到宣传系统的操作都进行了详细剖析,但无论是中宣部、网信办,还是具体负责信息筛选的官僚系统,他们绝对不会让习近平看到这篇文章。更不要提内宣、外宣的审查和过滤机制,整个系统从信息的收集、处理到最终的展现,早已被这些技术官僚牢牢掌控。

从李书磊到蔡奇,从中宣部到国安部,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信息进行层层过滤,确保对习近平“不合适”的内容不会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习近平在权力顶端,看似掌控一切,但实际上他甚至连了解真实局势的渠道都已经被技术官僚封锁。正如这篇文章,他注定永远无法看到,正是因为体制内无数隐形力量的阻隔,最终将他推向彻底失败的深渊。

习注定失败的真相 网传中央办公厅人士一文

  • 最新评论
  • 巴山人

    一言以蔽之:一个工农兵大学生面对的是恢复高考四十年毕业的千万正规大学生的软性抵抗。

    屏蔽
  • 洋知青1

    中国已经走了四十年资本主义,尝尽了资本主义的甜头,怎会因一个封建共产垃圾完全改回毛泽东时代?经过那些人压迫人的毛泽东时代代的人,谁会喜欢回去? 实际习近平也知道,他那套封建的垃圾最怕比较。一比较他什么都不是。所以他破坏了一国两制,就怕中国人接触民主多了起了反心,反对他这个封建皇帝。

    屏蔽
  • 豺狼虎豹

    未有之大骗局 2025年02月03日 15:50 武汉肺炎。这些所谓技术官僚其实是要维护既得利益。 ------- 你这半文盲懂个屁?

    屏蔽
  • 无理

    需要一个musk样的人物动大手术, 呵呵。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武汉肺炎。这些所谓技术官僚其实是要维护既得利益。

    屏蔽
  • JEFF-Z

    卧槽。一看武汉辣妹便知是谣棍,瞎几吧忽悠。

    屏蔽
  • 那时烟花乱

    包子用他自以为是的方法以反腐为名的排除异己,经过十多年的折腾,越反越腐,人越抓越多,行政系统几近躺平。

    屏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