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没有“返乡潮”
离过年还有10天,街上冷冷清清,没看到一个拖着箱子去车站的人。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曾经的思乡、思母,如今安在哉?
在编辑部周边几里,曾经有四家主板上市公司。
在广州海珠区,银行大客户经理对我说,2024年收到的客户资料有两个特点:双面打印、纸张变薄。
“很明显,大家都在缩减经费。”她说。
2023年,我们周边的餐饮店倒闭;
2024年,大批食堂倒闭;
包括我常去吃的那家早餐店。从2022年的每天排队,到2023年的要等位置,到2024年的惨淡经营,直到8月24日彻底关闭。
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中国2024年只少了139万人,而城里的人却少了这么多,只有一个原因:大家都在农村过田园生活,压根没出门。
自然就没有返乡潮了。
1
已经“在乡”
阿兴是个杭州码农,2023年老板解散了公司,他自己注册了家企业,接些外单。
2024年,他回到四川老家,一方面在家伺候媳妇月子,另一方面节省开支。
家传编辑部曾经委托他之前所在的公司做过一些技术开发工作,所以后续就由他接着维护。
虽然实际上失业了,但感觉他很忙,经常找不到人。
直到有一天,他前老板问我:“你们这边技术运维有没有受影响?”
我问怎么了,他说阿兴因为在线接了个单子,开发了一款APP,涉嫌非法,已经被查了。
但委托公司在境外,所以老板没抓着,只扣住了他这个外包的码农。
像阿兴这样的人有多少?我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从身边写字楼和居民出租房的情况看,比2023年少1/4,应该是肉眼可见的。
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压根就没离开“乡”,反正在城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干脆以在家备考公务员或研究生的名义“躺平”,成了“在乡人”。
甚至,他们觉得在外面没法养活自己,在家蜗着至少减少了家庭开支。虽不能开源,但至少节流。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躺平一定很舒服。外面如此风声鹤唳,只要心态好,不如安心享受这份宁静。
这个人群,少说也有上千万。
往年一进腊月,火车站、汽车站便人头攒动,满是提着大包小包、归心似箭的游子,形成浩浩荡荡的返乡潮。可今年,情况却大不相同。从相关数据来看,多地火车站、汽车站的人流量明显减少。
2
“提前”过年
蔚姐是个小老板。她在建筑行业做辅助工作,自三年前工程方用一套房抵项目经费以来,她已经收到了两套房。
前段时间,她天天在朋友圈叫骂,说拿了房子不能顶饭吃,不要再拿房子来哄人过年。
上星期,突然发现她在老家陪父母,问怎么过腊月初几就回家了?
她说,儿子放假了,作业不做,气得肺疼;工程方不给钱,一边干活一边讨,吵得胃疼;自己放假躺在床上只三天,闲得蛋疼。
一想,干脆回家陪父母提前过年。
吸引农民工最多的房地产业,连万科都爆雷了,那就是行业颠覆,不会有人幸免。这个年关,不但要早早放假回家,能不能领到工钱买票,都是个未知数。
小蕊也是,她所在的公司业务还算正常,但是下游公司没有业务干脆早早放假过年,导致他们无法协同,被迫提前放假。一想过年还早,干脆约了朋友出去玩一趟,反正票也很好买。
真是想不到,她的这个春节,因此放了25天假!
自1990年以来,可能中国人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之长的假期吧。
3
外地女婿“提前”傻了
在视频号里,腊月才开头,村头就出现了一群奇奇怪怪的外地男子。
他们听不懂方言,见面只会傻笑;
亲友聊天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虽然听不懂,但他们表现出听懂了,一边傻乐呵,一边点头,一边发烟;
无聊的时候,他们逗猫溜狗撵鸭子,手揣口袋踢石子……
这是典型的外地女婿春节过年图,往年只有正月初二才会有,今年则提前到腊月开头了。
他们可能是今年惟一的“返乡潮”大军。
他们拿出过去在职场上竞标的魄力,遛狗逗猫,钓鱼捉鸡,仿佛那是天大的事业。
也许,只是在掩饰城里无活可干的尴尬。
当然, 还有一些人怕回乡发红包,干脆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毕竟今年这光景,年终奖肯定泡汤,不裁员不欠薪的都是良心资本家。返乡的路费、过年的开销,都是不小的负担。想想明年孩子的补课费,少回一趟家,差不多可以省出一年的学费。
这么一想,回乡过年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虽然不回家会愧对父母,但两手空空回家,更可能让家人失望而愧疚。
三十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在劝中国人不一定非要回家过年。
没想到,最终断了中国人回家过年念想的,是萧条。
我们那么想念优雅回乡过年的日子,可一旦真到了,才发现没有返乡潮的日子,是多么可怕。
当然,最可怕的还不是没有返乡潮,而是年后老板还来不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