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保卫战,电闪雷鸣
中间价7.18!
7.37!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声涨跌!
近期人民币汇率一路走低,潘行长在1月13日的亚洲金融论坛上主动谈及,用三个坚决来表达对汇率稳定的强硬态度:
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在外界批评官方违反市场操纵汇率的当下,我们毫不讳言对汇率的干预能力,这是自信。
除了强硬表态,更有切实举措: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
这意味着什么?
为了维护国家信用,境外借美元债务须经国家同意。为了避免违约风险,参数越低,意味着安全性越高。尤其是恒大等公司债务违约,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信用,按理说应该降低参数才对,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
说明国家缺美元了,冒着风险鼓励企业借美元。
事实上,早在2024年7月29日,发改委《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已经鼓励优质企业借用外债。
这次是加码!
按理说,我们不该这么美元饥渴,因为2024年,中国外贸又破纪录,顺差达到吓人的99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创下了历史新高。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就3万亿美元,而去年一年的顺差就将近1万亿,应该出现美元投资难才对啊。
事实却是,截至2024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勉强保住了3.2万亿美元,较11月末下降635亿美元,降幅高达1.94%,且这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问题出在哪?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来自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债券等资本流入,分类来看,有可能出现了以下情况:
中国拥有惊人的外资顺差,但企业可以选择将顺差留在境外而非入境结汇,导致外储实际上拿不到这笔钱。这说明,有些企业的钱存放在境外,在观望了;
2024年前三季度,外资大降30.4%,怎么这么惨,是自1990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首次年度净流出。
恒大等企业债务爆雷,连带着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分别是2023年12月5日穆迪、2024年4月10日惠誉国际。信用降级,一方面加导致举债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增加举债成本,毕竟对一个信用不高的主体,人家肯定要增加风险储备,那就是增加利息。
此外,可能还有“去美元化”导致的损失。一个解释说,由于外储中有不少非美元货币,随着美元兑其他货币的强势交替出现,使得2024年12月份外汇储备减少的635亿美元中,有485亿美元是由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导致的。
不仅内地,港元现在也急。
在联系汇率制下,港元的信用由美元背书,但随着港区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变化,这一强制挂钩的难度可能在提高。
1月13日的亚洲金融论坛上,官方表示要将香港建成国际黄金交易中心。
难道要回归到金本位制?
今天,我一位某地朋友要去公证一下个人身份,以办理投资签证,结果发现有些省份已经不给办理了。
美使馆也传出消息,由于雇用本地员工受限,他们的处理能力下降,今后的签证处理能力要比去年夏天下降一半。
另一个消息是,红色资本家荣家也走了。
无论企业不愿将外贸顺差拿进来结汇,还是干预签证,杂乱的信号透露出同一个信息:一边想溜,一边想留。
毕竟,留人就是留钱,决战在即,祝福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