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随地大小吸说不!BC全面禁毒
日前,BC省府宣布废除《限制公众场所使用非法药物法案》(Restricting Public Consumption of Illegal Substances Act)。因法院支持了反对者们的诉求,这项旨在平衡毒品非罪化与公众不安的法案,从去年11月通过至今都未能生效。
不过,这可不是反对者们的胜利时刻。
废除法案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从执行层面来说,它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2023年1月,BC省成为加拿大唯一一个毒品非罪化试点,计划为期三年,允许成年人在学校和机场以外的地方持有不超过2.5克硬性毒品,包括海洛因、芬太尼、可卡因、甲基苯丙胺,而不会被逮捕、指控或查获毒品。
这项计划的初衷是为吸毒者去污名化,鼓励他们克服恐惧寻求帮助,以减少毒品相关的死亡案件。
自那时起,城市就被令人不安的烟雾笼罩。
公园里、海滩上,堂而皇之吸食毒品的人并不鲜见。公众吐槽试点计划矫枉过正,禁毒比禁烟更宽松,在公园喝啤酒要罚款几百刀,吸毒者却可以随地大小吸。
图片来源:小红书
小编就曾在温哥华市中心的一个街心公园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小朋友们在滑梯、秋千上愉快玩耍,不到十米之外,瘾君子喷云吐雾。
这不禁令人疑惑,"吸毒者因害怕社会排斥而不敢寻求帮助"是否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反歧视要从娃娃抓起?恐怕大多数的父母都不敢苟同。
那么,试点计划真的减少了“吸毒死”的悲剧吗?
据CBC报道,毒品非罪化试点1年,2023年BC省有2511人滥药死亡,平均每天近7人,比上一年增长5%,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城市街头的环境也在迅速恶化,随处可见因吸食过量芬太尼导致脑供血不足,不得不弯腰曲背的折叠人、突然情绪激动向路人咆哮的流浪者、街道时刻散发着各种刺鼻的气味……
图片来源:小红书
尤其是重灾区温哥华市中心东端,数以百计的无家可归者露宿于此,吸食毒品、贩卖零元购的成果。经过此地,犹如误入好莱坞僵尸大片的影棚,如此魔幻现实主义令公众避之不及。
图片来源:小红书
现状与试点计划的初心背道而驰,《限制公众场所使用非法药物法案》正是公众恐慌催生的法案。
其中明确规定了公园、公共海滩、游乐场15米范围内、公交车站6米范围内、商业区和人流密集场所6米范围内等禁止使用非法药物,执法人员有权驱逐违规者,并对不配合者采取罚款等相应措施。
来源:BC省府网站
BC省长尹大卫(David Eby)在为法案游说时表示,BC省大部分人都认为成瘾是一个健康问题。与此同时,人们不希望有人在社区聚会场所公开吸毒,尤其是在儿童玩乐区域附近。因此,省府参考公众场所禁烟和禁酒的标准管理毒品,以提高公众安全感,同时帮成瘾者获得更切实的帮助。
限制法案在去年11月通过,却遭到了减少危害护理协会(Harm Reduction Nurses Association )等一些团体的反对,甚至诉诸法庭,理由是限制在公共场所吸毒将导致更多吸毒者孤独死亡。
法院支持了反对者的诉求,先是初级法院于今年3月颁布了为期3个月的临时禁令,禁止该法案实施,随后BC省的上诉法院也维持了下级法院的判决。
也就是说,尽管公众的不安和不满仍在加剧,瘾君子们仍可以在BC省任一公开场所吸食符合非罪化试点计划容许的毒品。
省府没有气馁,转而向联邦卫生部(Health Canada)提请帮助,要求修改毒品非罪化试点计划中有关适用场所的相关规定。
省府于今年4月底发布消息称,官方仍在采取行动,禁止包括医院、交通工具和公园在内的所有公众场所使用非法药物。
据《温哥华太阳报》报道,今年5月,联邦政府批准了BC省府的请求,将公共场所排除在本省非罪化试点项目之外,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省法律支持,警方现在也有权公共场所对吸毒者执法,并在征得其统一的情况下将其转至服务机构。
BC省公共安全厅长兼司法厅长Garry Begg在官方声明中表示,试点计划修订后,《限制公众场所使用非法药物法案》失去了意义,因为“试点计划的更改限制了该法案原本打算涵盖的所有场所的毒品使用”。
同时,原计划中成年人在私人住宅或吸毒过量预防中心、毒瘾治疗所等特定卫生保健场所持有2.5克以下毒品仍是合法的。
试点计划的修正展示了BC省扭转毒品危机、平衡反歧视和公众恐慌的决心与努力。英文论坛Reddit上,一些网友们肯定了这一成果,但依旧对毒品非罪化的未来有很多担忧。
有人认为城市没有足够的设施来支持政府达成帮助吸毒者改变现状。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澄清和完善法律的细节,这是预期的政策。
事实上,即使有联邦法规的支持,在毒品非罪化的大背景下,警察执法的效果的确并不乐观。从官方披露的消息看,今年下半年开始,BC省的公共场所已经低调禁毒,但公众却没有明显的感受,且仍为试点计划的宽松感到困扰。
BC省毒品非罪化试点计划将持续到2026年。《温哥华太阳报》透露,今年前10个月滥药致死者共1925人,同比下降约9%。这项计划是否真能在应对毒品挑战和维护公众安全中探索出一条平衡之路,是否会白忙3年,唯独达成了一个只有普通公众“受伤”的结果,也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