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老谋深算!《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细节被曝

财经 2024-12-14 13:20+-

中国媒体财经报道:中国科技部12月13日公布,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于2024年12月13日在北京换文签署了《关于修订和延长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议定书》,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 该协定仅涉及政府间合作,不包括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更新后的五年协定包括一个解决争端的机制,以及在一方未能改善任何违规行为的情况下终止协定的条款。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技术协议,是1979年华盛顿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两国签署的第一份双边协议。彼时的中国在科学领域处于落后状态,美国将该协定视为影响中国行为和发展轨迹的一个途径。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对《财经》表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时事变迁,如今中美两国同时是对方最大的科研伙伴和最大的竞争对手,中美是否会继续签署这个协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在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纳米科学等领域争夺国际领导地位。在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中,科技竞争或成为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该协定的续签无疑是个好消息。

该协定最初是在1979年由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签署,旨在促进农业、能源、太空、健康、环境、地球科学、工程以及教育与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相关参与《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的政府官员表示,对《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进行修订的目的是使这项始于1979年的协定现代化。

《科技合作协定》自签署以来,大约每五年续签一次。自美国政府将对华战略目标调整为“长期竞赢中国”后,美国对两国科技合作存在一些负面声音,在“国家安全”疑虑被无依据地放大后,干扰续签的声音认为科技合作恐怕会帮助中方强化军力。中国政府表示,中美两国的科技交流合作在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

美方官员表示,经修改的协定排除了“新兴或关键技术”,生效日追溯至2024年8月27日,为期五年。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对记者表示,新的协定限缩了先前协定中的合作范围,并加入了“护栏”,以确保“互惠、透明和开放”。

该协议上一次全面续签在2018年获得批准,此前川普政府对协议的文本进行了修改,着力体现美方对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做法的担忧。美国非营利组织科技行动委员会(Science & Technology Action Committee)2023年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其对近2000名在教育、医疗保健、商业、军事、国家安全和科学领域工作的美国人进行的调查中,60%的人认为中国将在五年内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者,而不是美国。这一报告侧面展示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续签问题,已从单纯的科学问题变成了政治的博弈。

拜登大礼居然大打折扣 中国失望

在人工智能及相关新兴技术的时代,无论是研发还是计算容量需求都需要大量国际合作,中美两国是彼此最大的合作对象,有广泛而长远的视角对中美两国都有益。摄/金焱

拜登大礼居然大打折扣 中国失望

对美国来说 ,协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应用“去风险而非脱钩”的原则。摄/金焱

美国总统拜登批准了两次为期六个月的延期,仅仅是维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不至于破裂。该协议在2023年8月延期六个月,至2024年2月再次延期六个月,并已于今年8月到期。去年8月,美国决定重新谈判新条款。但讨论直到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于去年11月举行峰会之后才正式开始,并因圣诞节和春节假期而受到干扰。今年2月,随着该协议下一个到期时间的临近,中美关系的基调有所改善,但仍不足以推动协议的全面续签。

美方不具名官员对《财经》表示,一方面因为有很多强而有力的科学理由需要维持这一框架,延期之举让协定双方协商修订版本期间仍维持效力;另一方面,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在此期间对这份协定进行了严格审视。被候任总统川普提名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纽约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爱丽丝·斯蒂芬尼克就在2023年6月与其他议员联名致函国务卿布林肯,敦促他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2023年8月27日到期时勿再续签。信中提到,他们对美国农业部与中国实体合作的联合研究项目感到忧虑,尤其是那些以灌溉管理之名而用于无人机影像分析的军民两用技术。

众议院一个关注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主席、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众议员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去年6月领导的国会小组甚至要求美国国务院废除该协议,称中国通过与美国的科技联系获得了军事优势。8月,肯塔基州共和党众议员Andy Barr提出一项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向国会提供安全风险评估,否则将撤销该协议。

美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强大,它在全球推行美国优先事项时高度依赖其科技创新能力。不过在技术应用方面因“去工业化”影响,受到掣肘,此外还面临着针对国家安全、知识产权、实验室互惠准入、研究经费资助等议题进行调整的挑战,以回应外界的关切。

此次修订后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专注于天气、海洋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说法,该协议支持美国科学机构开展与海啸警报、流感数据、空气质量监测、农业及害虫管理相关的研究。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表示,修订后的协定框架允许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能源部、农业部等机构提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建议,并建立数据共享协议及联合研究项目。提出的合作项目将经由国务院审查,也会经过白宫领导的更广泛的跨部门审查程序。这些提案一旦通过审核即可实施。

若有任何一方未遵守协定条款,将启动一项争端解决机制。此外,该协定还设有终止条款,出现“恶意行为”,可取消合作项目。根据美国国务院的声明,修订后的协定将“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并为执行机构建立了新的护栏,以保护研究人员的安全及相关保障”。

该协定的续签对中美两国学术界来讲,是长期不确定中的一抹彩霞。中美科学合作近年来并不顺利,中国希望科学合作总体保持开放,而美国则希望限制合作领域。2018年,美国司法部发起了“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引发众多中国科学家从美国机构撤出。中国行动计划于2022年关闭,但其造成的寒蝉效应仍然笼罩着学术界。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官员今年夏在一场学术界参与的对话会上,罕见地公开承认,“中国行动计划”对亚裔美国人群体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很多华裔科学家和留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项阻止佛罗里达州各公立大学的教师聘用中国研究生和博士后到其实验室工作的法律生效。美国方面还寻求增加一个“良好意图条款”,规定联合研究仅用于和平目的而非军事用途。

在中美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如何对待中国随着川普明年初入主白宫面临新的挑战。美中两国会持续争夺全球技术和军事优势的同时,努力制定双方都接受的新的接触和竞争标准变得更加重要。川普提名新国务卿候选人、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A. Rubio)被广泛认为代表了本届美国政府的新外交走向。鲁比奥是美国国会批评反对更新该合作协定的人士之一,今年稍早他曾呼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以保障美国科学研究的安全。他还提出了一项法案,凸显了与中国相关实体进行有问题的研究合作会带来的风险。与中方合作的建议必须经过美国国务院的审查,以及白宫领导的机构间审查。虽然该协定范围有限,但他们表示,如果允许其长期失效,可能会对美国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即使没有达成协议,中美两国的研究人员也可以相互合作,但他们的项目不会得到各自政府的正式认可。

中美双方都相信,中美持续的接触能让双方了解对方的意图。乐观者认为,如今已经更加发达的中国现在可以让美国科学家接触尖端技术。